「書瑋,你以前有看過天下霸唱的書嗎?」

「有的,但沒有一直追他後續的作品,到現在只完整看完鬼吹燈第一部那四本而已。」

 

「喔喔,那是他的處女作,也是大家公認他寫得最好的一部份,我也是這樣認為的。 天下霸唱,本名張牧野,最初是在網路上連載小說,透過『人點燭,鬼吹燈』這樣盜墓賊留傳下來的口訣,帶出過去真實存在,卻很少被歷史所仔細記載,當時第一次讀到這部小說時,我很快地便被他所構築的世界所吸引,他創造的主人翁-胡八一,名字裡隱含著中國八一建軍節的意義,他是解放軍退役的連長,有很多與敵軍作戰的經驗,曾到過大漠孤煙直的大西北演習過,更在飛雪連天的高山駐紮過,加上本身家中流傳半部十六字風水秘術,由他擔任探險隊的領隊,再加上他兒時好友王凱旋,及女主角shirle楊,他們所組成的三巨頭,在精絕古城、雲南蟲谷、崑崙雪山的幾段冒險,使他們人物的個性特質,以及角色之間的互動,讓我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拿起來複習。

 

可是,對我來說,天下霸唱的巔峰就在這部處女作了,之後鬼吹燈第二部,我居然完全看不完,歸根究底是沒有我想看的胡八一和王胖子他們的故事,主題變成他們父祖輩那個時代,所發生的事情,也許作者是希望透過回憶,來完整盜墓各門派的背景,可是所描寫的角色無法吸引我,而這樣的問題便一直延續在他後續的作品。

 

我自己當過出版人,雖然只有出社會後的短短幾年,可那時也經手過幾部小說,在我的經驗中,深信一個規則,如果讀者讀完你的故事,一大段或整則故事,無法對你的角色產生興趣,連你的主角是誰,他的名字叫甚麼都說不太出來,他的個性為人怎樣,都沒有特別的印象,那這部小說,不管劇情再如何出色,在人物苗寫這方面,都會使得小說被扣上許多分。

 

我不太喜歡評論一本書的好壞,只是會點出我覺得可惜的點,從鬼吹燈之後,我還有看天下霸唱的謎蹤之國,河神,太多的角色讓人看了就忘,帶點免洗遊戲的味道,出現都是那種用過即丟的平面角色,不再有如胡、王、楊鐵三角這樣吸引人的角色出現,一直到這部儺神,也還沒有改善。」

 

「你剛說的那幾本寫在鬼吹燈之後的小說,他們都是盜墓類型的嗎?故事是寫些甚麼呢?」

「其實,我也稱不上他的書迷,大概隔了好幾年沒去關注他寫的小說,直到前幾年看了鬼吹燈原著改編的電影《九層妖塔》和《尋龍訣》後,才慢慢找他後續的作品來看,比鬼吹燈更注重冒險的謎蹤之國,和存在於我們週遭真假難辨的河神,和我現在偶然拿起來讀的儺神。

 

這裡面有一個很有趣的點,就是不管隔了多久,我都還是能夠記得鬼吹燈的主角群叫什麼,可是你問我後面那幾本小說,主角是誰,我還真的說不出來。

 

天下霸唱在處女作中,最單純的成功,便是創造了這三位鐵三角讓讀者只要想起那個世界,很自然地就可以帶入回憶起曾經挑燈夜讀那一幕幕在古墓中上演的故事,可是你想要我仔細跟你介紹我剛才所提到他後續的那幾部作品,除了最近的儺神以外,我最多只能跟你大概說他在寫些什麼,可是沒有辦法告訴你主角他們到底做過什麼事,有甚麼特別的經歷。」

 

「是他這幾本小說寫得不夠精彩嗎?讓你沒有記憶點,不然怎麼會有這麼強烈的差異?」

 

「不,他的文筆比當初寫鬼吹燈的時候好太多了,不論是在考據、求證、敘述方面都進步,比以前都還會說故事,可是他創造的主角,不知怎麼了,就是沒有胡八一、和王凱旋那種討人喜歡的點。我自認看書很仔細,謎蹤之國有四本,我完整看了兩遍,只有感覺看的同時很緊張,懸疑驚悚感很強烈,可是看完之後,大概兩個禮拜,我就全忘光裡面的人物叫什麼,只大概記得發生過怎樣的劇情,長篇都這樣了,中、短篇更不用說。

 

河神要不是先是看過改編過的連續劇《河神‧魔古道》,在戲劇的強化下,才能夠記得小河神叫作郭得友,到之後劇情演完,找來原著來看,完全慶幸自己是先看連續劇,河神的寫法,覺得是這四部作品裡,寫得最爛的,爛得不是劇情,也不是世界觀,而是他說故事的方式,我自己對於鬼吹燈第二部的印象是,作者為了交代舊時代摸金校尉的恩怨,透過胡八一和雪莉楊他們的回憶漸漸帶出雪莉楊外公的盜墓往事,你可以回憶,總不能透過不同的段落,回憶好幾集,從這裡便發現天下霸唱沉迷於這種說故事的方式。

 

謎蹤之國我是覺得作者在摸索新的題材,冒險的味道比較濃,可是當他回到鬼怪靈異的類型時,鬼吹燈後期出現的缺點,在河神上又更加惡化,有種病入膏肓的樣子,河神算是連貫式的短篇小說,每一篇之間除了人物關係有些許的相關之外,各篇故事並沒有連貫,可以說各篇就寫那篇主角所欲到靈異的事情。

 

讀河神的時候,可以說是讀到相當疲累,因為他並沒有劇情主線,有種想到什麼便寫什麼,我自己會感覺不斷再繞圈圈,怎麼說呢?從某甲的故事裡提到了某乙,緊接著便是寫某乙的故事,而某乙故事中又出現了某丙,下一章便轉去寫某丙的事蹟,等到劇情繞回到某甲身上的時候,中間都不知道隔了幾章去了,河神雖然在題材上很吸引我,可是天下霸唱在這本書中,不斷運用那種說故事的方式,讓我對他的書,留下了相當不好的印象。 」

 

「這麼說,他這本儺神,還是維持同樣的寫法嗎?」

 

「我現在讀得這本儺神,至少那種繞圈的寫法,比前一本淡很多,可是因為寫得算是闖江湖的兄弟,故事中有一大段類似水滸傳那種替天行道的味道,出現的角色,無不像水滸英雄那樣,為了凸顯個人武藝和個性的外號,像是厚臉皮司機、大菸碟兒崔老道,草頭太歲孟奔、快手神道馮殿、打神鞭楊方等,這樣取外號的方式,是不是很有水滸傳的味道?」

 

「我記得在鬼吹燈的故事中,對於舊時代的模金校尉,就有這樣愛替人取外號的寫法了阿?」

 

「你這麼一說,我想起來是我冤枉他了,活在近代的,他反而都不會去取外號,反而是清末民初到文革前時代背景裡出現的角色,只要有特殊專長的人,他都會刻意為他安排外號,像是小河神、賊貓、鷓鴣哨 等,照這樣思考,他是為了讓讀者能夠快速認識他創造的角色,所運用的技巧。

 

在寫法上也和水滸傳很類似,一個角色的經歷,帶到另一個,比河神好的地方,是人物之間有較強的關聯性,親戚或師徒等關係,而與水滸傳不同是,水滸英雄一直到水泊梁山前,都活得好好的,可是儺神中上一代的英雄好漢,為了替天行道,卻只活了兩三個章節,有點像台灣布袋戲那樣,讀者剛開始認識這個角色時,那個角色就輕易地死於意外,而他的故事便畫上句號,天下霸唱在河神和儺神,安排了太多這類小人物,也許是為了刻劃江湖中人,所處的環境的殘酷,可是就這樣死得跟小兵一樣,那當初為他們取外號,又有甚麼用阿!」

 

「像小兵一樣的死去嗎,那儺神故事裡,這個儺字又代表什麼意思?」

 

 

「如果沒經過網路搜尋,和作者的介紹,我還真沒聽過中國古代有如此神秘的儺教文化,以及那個曾經與殷商共存的方國,根據作者的解釋儺文化是一種十分古老的儀式,將儺字拆開來看,左邊是人,右邊是難,古代人普遍面對的困難,是無法治癒的疾病和死亡,於是有了驅除這些困難的『儺』,很像台灣民間那種請神降妖捉怪。

 

在故事裡,作者安排主角們從東北開始,闖古墓、深入黃河,最後迷失在西南一帶,為了揭開神奇面具背後的秘密,如此常人難以想像的地下世界,保留著許多早已失傳的遺物,原本就有很大的想像空間,在作者妙筆生花的描寫,引領我們展開一場意想不到的旅程。

 

在這本儺神裡,天下霸唱延續以前考據的精神,不斷地在挖掘深藏在史書中許多不解之謎,再替那些無解之謎進行藝術化,成為一篇篇小說。他所找的題材,切入的點,經過幾本書之後,算是只要我有看到,都會想要拿起來翻一翻,唯一美中不足,就是我從剛剛一直再說的,即使在故事裡,組隊展現團隊合作,可是角色的描寫上,再也沒有胡王楊這三位鐵三角,如此出彩的人物出現。」

 

「我反覆聽你提起他的角色不夠吸引你,所以你認為儺神在劇情上,是超越他過去的作品,就算不到超越,應該也進步很多了吧?」

 

「我舉我自己過去看過教導人如何寫作的一段話:新人即是將自己喜歡得東西塞滿在原稿裡,把重心放在角色的塑造,故事的創造等方法,其他瑣碎的技術,都還言之過早。

 

這段話放在天下霸唱身上,會發現他在鬼吹燈中,創造的角色,太過出色,導致讀者對他抱持著很高得期待,盼望他之後也能有如此的角色出現。結果,就是載具隨著時代不斷進步,可是人物卻始終無法超越最初帶給讀者那種驚喜。」

 

「說完作者在寫法上的優缺點,那麼你對儺神還有什麼心得呢?」

 

「我想最大的體悟,一定是關於政府如何經濟學斬殺儺神的.....」

arrow
arrow

    岳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