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線 林亨泰

左邊是山
右邊是海
那我該看哪一邊

左邊是山
右邊是海
不,我哪一邊都不看

我要看的
只是對面
一起談著山海的女學生

那些女孩的眸子閃耀著山的姿影
那些女孩的眸子洋溢著海的聲音
微風飄拂黑髮織成美麗的山海的幻影

山也不看
海也不看
我只是凝望著對面

山也不看
海也不看
終於完全陶醉在山海之中

 


賞析

前後兩節,不去看重複的句子,在形式上有連貫性的存在。

那我該看哪一邊
不,我哪一邊都不看

這種寫法,很有自問自答的語法,既然不看,那麼又想看什麼呢?後面馬上給出答案,原來的眼睛裡,只想看坐在對面的女學生。


而後兩節,就帶有肯定的意味

我只是凝望著對面
終於完全陶醉在山海之中

可是沒了第三句,讓我讀到這裡的時候,總感覺少了什麼,陶醉在其中,然後呢?還是陶醉的就算是結果,我個人是覺得有缺少什麼。

這首詩,我的解讀形式應該視是3 3 3,可是現在是3 3 2,現在這樣並沒有對稱,我個人還蠻重視前後相互呼應的,現在讀到最後,會發現女學生,怎麼突然消失不見了,詩人沒有交代。

這首詩,因為是描寫山海的意象,詩人會將山和海,前後鑲嵌在句子當中,等於是一句山一句海、重複著山和海,然後在最後一句將山海合併,這首詩都是這樣的玩法。

前面都很規律的3 3 ,到了最後一節,突然變成山海很快碰在一起,和前面所保持的律動感,有所不同,也是我會認為,這首詩少了一小段。

很簡單的一首詩,可以從裡面學到,將一個反義詞,在詩句之中拆開使用,到最後碰撞在一起,帶給閱聽人,有種交融在一起的體會。

我個人是喜歡台灣的山海,也曾將他寫進自己的戲劇當中,只是詩裡的女學生,有種可有可無的存在。

因為詩人,雖然讓他登場,可是卻用了「那些女孩」,這邊用了複數的詞,女孩也不再特別,將山海黏貼在那些女孩身上,藉著寫山海的美,同時在閱聽人心底,放入了女孩的姿影和聲音。

只是有了開頭,和中間關於美描寫,可是卻沒有結局,「終於完全陶醉在山海之中」難道是語帶雙關,即使寫山海的美令人陶醉,而女學生的美也同樣,應該不是這樣吧?至少我反覆讀了幾遍,只會察覺結尾和女學生,一點關係也沒有。

 

心得

台灣是海島型國家,東西南北都被海水所包圍,再加上內湖有高山,所以山海的意象,其實深入在台灣人的心中。

關於這首詩,開頭部份,我有個有趣的問題,那就是山在左邊,海在右邊,請問我所站的位置,是靠近哪一個海洋?

詩人這樣寫,其實沒有指定位置,因為會隨著人所站的面向,而改變位置,而從這個問題,有聯想到我在台南時遇到的難題,太陽有分為日出日落,而在海邊的時候,又能加強太陽的美景,那麼問題來了,請問我們如何從,一幅畫一張照片裡,分辨出所看到的太陽,是旭日東昇,還是日暮西山?

如果畫家攝影師,不給出提示,至少我自己,是分不出眼前的太陽,究竟是曙光還是夕陽,我在台南二寮和台東太麻里,迎接過前後年的元旦曙光,在台南無數個海邊,看過夕陽西下。

我明明累積很多經驗,但是我看到畫作或是照片的時候,如果沒有提示,根本分辨不出太陽是處於怎樣時刻。

上面這只是我感到有趣,所以會長時間去思考的點,我覺得大部分的詩人,本質上都是長不大的小孩,所以他們能夠用很天真的角度,看到這莫名、現實、殘酷的世界。

因為詩人拒絕被同化,也不願向命運低頭,讓他們在面對大眾的時候,會感到異常的孤單,能夠對談的人,並沒有想像中多,只能選擇躲在詩國當中。

當代獨立的女性,會喜歡詩人嗎?會對詩歌感到有興趣嗎?除了那些文學藝術領域相關的,也許很難,那個能和我談著山海,討論文藝的女孩又在哪呢?

我好想能陶醉在和他的愛戀之中,永遠都不用醒過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林亨泰 海岸線
    全站熱搜

    岳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