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自三劍樓隨筆-梁羽生

梁羽生:
   
我很歡喜像他這樣的讀者。我讀中學的時候,也常常到書店「揩油」,好多部名著都是這樣站著看完的。他怕我笑他,其實,正正相反,我還把他引為同調呢!
     
我很歡喜《牛虻》這本書,這本書是英國女作家伏尼契的處女作,也是她最成功的一部作品。寫的是上一世紀義大利愛國志士的活動,刻劃出了一個非常剛強的英雄像。   
 
吸收外國文學的影響,利用或模擬某一名著的情節和結構,在其他創作中是常有的事,號稱「俄羅斯詩歌之父」的普希金,許多作品就是類比拜倫和莎士比亞的, 以中國的作家為例,曹禺的「雷雨」深受希臘悲劇的影響,那是盡人皆知的事;劇作家袁俊(即張駿祥)的「萬世師表」中的主角林桐,更是模擬 「Good‧Bye‧Mr.Chips」(也是譯作「萬世師表」)中Chips的形像而寫出來的,他的另一部劇作「山城的故事」,開首的情節,也和女作家 迦茵•奧斯登的「傲慢與偏見」相類,同是寫一個「王老五」到一個小地方後,怎樣受少女們的包圍的。

在吸收外國文學的影響上,最應該注意的是:不能單純的「移植」,中外的國情不同,社會生活和人物思想都有很大的差別,因此在利用它們的某些情節時,還是要經過自己的「創造」,否則就要變成「非驢非馬」了。
  
 因此我雖然利用了《牛虻》的某些情節,但在人物的創造和故事的發展上,卻是和「牛虻」完全兩樣的。
  
《牛虻》之所以能令人心弦激動,我想是因為在牛虻的身上,集中了許多方面的「衝突」之故。文學評論家勃蘭兌斯(Brandes)說過一句名言: 「沒有衝突,就沒有悲劇。」我想這句話也可以引用到文學創作來。這「衝突」或者是政治信仰的衝突,或者是愛情與理想的衝突,而由於這些不能調和的衝突,就 爆發了驚心動魄的悲劇。
  
在《牛虻》這本書中,牛虻是一個神父的私生子,在政治上是和他對立的,這樣就一方面包含了信仰的衝突,一 方面又包含了倫理的衝突,另外牛虻和他的愛人瓊瑪之間,更包含著錯綜複雜的矛盾,其中有政治的誤會,有愛情的妒忌,有吉普賽女郎的插入,有瓊瑪另一個追求 者的失望等待等等。正因為在牛虻的身上集中了這麼多「衝突」,因此這個悲劇就特別令人呼吸緊張。
  
可是若把「牛虻」的情節單純「移 植」過來卻是不行的,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在西方國家,宗教的權力和政治的權力不但可以「分庭抗禮」,而且往往「教權」還處在「皇權」之上,因此「牛虻」之 中的神父,才有那麼大的權力。若放在中國,那卻是不可能的事。在中國,宗教的權力是不能超越政治的權力的。
  
可是正為了《牛虻》在 《七劍》中分裂為二,因此悲劇的衝突的力量就減弱了——這是《七劍》的一個缺點,另外,劉鬱芳的形象也遠不如瓊瑪的凸出。《牛虻》中的瓊瑪,是十九世紀義 大利一個革命團體的靈魂,在政治上非常成熟,在十七世紀(《七劍》的時代)的中國,這樣的女子卻是不可能出現。
  
武俠小說的新道路還在摸索中,不過,新東西的成長並不是容易的,正如一個小孩子,要經過「幼稚」的階段,才能「成熟」。在這個摸索的階段,特別需要別人的意見,正如小孩子之要人扶持一樣;因此我希望更多的讀者,不吝惜他們寶貴的意見。

讀完這篇文章後,有怎樣的想法?

這篇文章一開頭,即點出一個令我省思的主題「沒有什麼多餘的錢買書,是在書店裏看完的。」這樣的習慣,我在小時候並沒有養成,以時代背景來分析, 關鍵就出在錢上面,出身在一個小康的家庭裡,想要什麼就能得到什麼,久而久之也就養成自己浪費的習慣,對我來說,會花錢的除了遊戲、書籍以外,就沒有其他 的途徑,加上我開始在遊戲業上班後,在遊戲的花費趨近於零,可是那些錢並沒有存下來,全被我拿去買書或吃喝玩樂掉了,明明就是浪費,卻會為自己找很多理由 來解釋,看看人家站著把書看完,我呢?看到喜歡的就想要買,這不是浪費是什麼。

當然,這篇文章中並沒有提到如果有「多餘」的錢之時,他們 會做出怎樣的選擇,這很耐人尋味的,是否也會想盡辦法去和書店揩油嗎?我自己最大的問題就是,進入書店看到新書,心中就會有衝動想要買,孰不知新書往往是最貴的,如果是以前的窮學生,他們可能會有三種選擇,先去圖書館查閱是否有這本書,找不到的話,就在書店中將書看完,如果真的很喜歡,才會設法去舊書攤 找,如此思維模式才是正確省錢的讀書法,而我的邏輯順序整個大亂,在書店或博客來看到這樣的書,就直接下訂單,進到二手書店,也不去顧慮自己家裡的書是否看完,總是一昧的狂買,這樣的狀況,就算到了圖書館也是一樣,每一次都借大量的書回家,卻還沒有完全消化就還回去,我的確看了很多書,但思考上還不夠深 入,呆在肚子裡反芻的時間不夠久,讓我所獲得的幫助,還不到書本的十分之一。

以前一本書,我可能囫圇吞棗般,給他很草率的寫一篇心得,現在徹頭徹尾改變方式,各章節依照內容,整理自己的想法,我看書的速度很快,那就反覆一次又一次的深入去閱讀,不清楚這些大師也沒有下過這樣的功夫,我腦筋不夠聰明,背過的東西也少,現在就照這個新方法去執行。

而這篇最主要的重點,是梁羽生描述他在創作七劍下天山時,其中的角色個性,是參考外國小説《牛虻》的,並且強調這樣的創作手法,是相當多見的,大師如此說, 很容易會讓人聯想到目前所盛行山寨的歪風,我的看法是,如果觀察近兩百年的中國,不只有現在有山寨風,從清末~民國~兩岸,同樣的狀況一次又一次的上演, 這會讓我懷疑在華人的人格特質當中,自卑沒自信勢不是一個集體潛意識呢?光在台灣,相同的一窩瘋現象,在你我週遭一直上演著,而大師當時就有提出他的看 法,說明吸收外國文化最需注意的,就是「不能單純的移植」,這樣的論點,就讓我馬上聯想到,現代詩論戰時,曾經提出兩個大方向「橫的移植」向西洋學習,與 [縱的繼承]強調對中國文學傳統的吸收、轉化。縱橫縱橫,這在做學問方面,應該是齊頭並行的,可是現在看來,我們的風氣,又成為騎牆派,在中間擺來擺去, 想學別人,卻畫虎不成反類犬,要繼承傳統,總是嫌舊的東西老派,跟不上時代,到底該如何做到中西合璧呢?這篇文章也提供了可參考的作法。

這其中的關鍵,即是「再創造」的理念,中西文化裏頭,一定會有為人稱道的優點,反之亦然,只要了解他們國情、歷史;地裡、宗教、經濟、生活、思想等不同後, 根本不會有誰對誰錯的看法,有的只會有無語的同情嘆息而已吧?愛去比較輸贏、強弱、優劣、對錯、貧富的壞習慣,也是因為長時間被考試制度馴養所造成的,而現代人也在無意識之間,掉進了這樣的思維裏,這本身就是件很恐怖的事情,而這就是那所謂的「慣性思維」吧?而再創造的理念,就是為了幫助大家打破這樣的慣性思維,提供不一樣的思考模式,當我們看到別人很的東西,最簡單的就是直接全盤搬過來用,這是最省力也最省錢的, 從以前台灣被稱為仿冒王國,一直到最近幾年大陸山寨風蓋過我國鋒芒,從這兩個歷程就可以發現,我們華人最大的缺點就是愛學人,到換個面向去看,不也代表充滿了動能,勇於去學習別人,而不是原地踏步的故步自封,只要在學的過程當中,再添入「再創造、再思考」的想法,也不用去顧慮別人做得如何,很快就會被我們超越,而這方面大陸這幾年很明顯,做得比我們台灣還要好。

我一直在思考「優勢/劣勢」的問題,舉例來說,中華文化常會號稱有五千多年的歷史,一方面是我們底下根基很深,但如果換個角度來思考,很容易淪為倚老賣老、不夠靈活、變動較慢、思想僵化的處境,再加上我們的教育,後來全面改為學習西方,可是我們人民骨子裡本來就跟西方人不一樣,用同樣的教育方式,本來就並不適當,當然這樣的問題並不是只有我們有而已,觀察目前世界強國-美國,正因為他們就只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所以他們在接受、創造、學習新文化的速度,比起我們華人不知道快上幾倍,可是他們會去學習別人,不就正因為自己本身不足才會這樣做嗎?我們中華文化明明就已經擁有很多了,又有誰願意去探究的呢?五千年反而去學別人幾百年、幾千年的文化,想想這樣不就像是一個成人去像幼稚園的人學習,幼稚園的小朋友,他們本來就有很多不知道不了解的,很自然的會一直去參考模仿大人,可是我們大人並不是沒有啊!只是我們忘記自己到底擁有了什麼,那又為何會有今天這樣的情況呢?我想正是因為那時被西方文化打敗的緣故,英法聯軍、甲午戰爭、八國聯軍場場敗戰,打輸的人心中會充滿恐懼以及怨懟,這單從個人就可以看出來,也不用放大去想國家會如何,一個小時候曾經被別人欺負過的人,他可能會有兩個方向,克服恐懼或是成為恐懼,因為很害怕再被欺負,會拼命鍛鍊自己、想要超越別人,可是那心中還是滿是恐懼,這樣的恐懼如果沒有解決,長大後很容易走偏掉,而成為恐怖的化身,也就成為街頭流竄的地痞流氓,恐嚇那些比自己弱小的人,而真正克服恐懼的人,應該是反過來站在弱者前面,勇敢的保護它們,大家思考一下現在中國在亞洲的形象,他是屬於前者,還是後者呢?
差一步就可以成為英雄,可是自甘墮落的淪為流氓。

大陸的問題,其中牽涉到太多層面,背後更有黨國、財團利益把持著,那邊我無能為力,可是放著根本是不定時炸彈,就只能把焦點放在台灣上面,希望他慢慢變強起來,才有辦法不去擔心害怕對岸的文攻武嚇,上一段我所舉的小孩成人的案例,其實比較適用於大陸與西方,西方根基不足,所以他們的強項是迅捷的變化,真的變得很快,可是有時又會令人有種很空虛之感,而大陸的強項絕對是他的廣大的版圖與淵博的文化,雖然變化沒有別人那麼快,但是卻是很實在的改變,一開始西方的確會佔很大的優勢,只是現在局面正慢慢地開始扭轉,可是我們台灣自己到底擁有了些什麼?我們少了西方的那種快速,更沒有大陸那寬廣的土地,說我們是正統,可是那些朝代歷史並不是發生在我們台灣,是拿什麼跟別人說嘴的?西方和大陸哪招都不適用於台灣,再加上我們在國際貿易、外交、體育上處處受阻,如何發展出屬於我們自己的絕技,切入禁區上籃得分,才是目前首要的課題。

大師那時的做法,是取材外國文學,消化之後,依照自己國內的習性,產生適合我們國人閱讀的作品,這個大方向很值得創作人思考的,到底什麼是目前台灣人最需要的?正如結尾所說的我的創作之路也還在摸索中,在這個摸索的階段,是最有趣也是最難熬的,我一定可以變出新的東西出來的,一直如此相信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岳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