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我是想將這裡和卑南遺址公園寫在同一篇,卻發現遺址公園有很多可以寫,沒辦法只能分成兩篇來寫。

我因為到了台東火車站,才發現花蓮那邊的景點,恰恰休星期一二,那沒辦法只能安排備案,剛好卑南遺址就在台東火車站這邊,就選擇這邊,作為第三天的起點。

 

國定卑南考古遺址 (4).jpg

國定卑南考古遺址 (5).jpg

 

我是逛完卑南遺址公園以後,才慢慢走向這個國定卑南考古遺址的,這邊我當然不是第一次來,印象中小時候來台東的時候,有到過史前館和這邊,而之後住在台東時,因為它距離火車站很近,所以我也徒步走過來好幾次。

不只對這個考古遺址,還對全台灣的,我內心都有個疑問,那便是從舊石器、新石器,再到後面的鐵器時代,在台灣都能找到相對應的某某文化,可是再之後呢?就是鐵器時代過度到原住民族,台灣除了高屏那邊,有大片的石板屋群以外,我就沒聽過有什麼原住民族的遺址。

 

國定卑南考古遺址 (1).jpg

國定卑南考古遺址 (2).jpg

 

就像這個卑南考古遺址,代表的是卑南文化,而卑南文化時間是落在新石器時代晚期,而且還有玉器文化,但是卑南文化,並不完全等於原住民族裡的卑南族。

大家如果要參觀台灣各地的考古遺址,應該都同樣會有疑問,這些史前文化的人,後來他們哪去了?

 

國定卑南考古遺址 (3).jpg

國定卑南考古遺址 (10).jpg

 

台灣的確各地當有某某文化,但是他們和原住民族之間,好像沒有很密切的連結,也有可能是我所讀的文獻還不夠多,還沒有接觸到而已。

每個人所感興趣的點,不可能完全一樣,像我對這些史前文化,最多只是抱持了解就好,我真正感興趣的還是原住民族,他們為何沒能發展出文字?還有他們為何沒有很強大的向心力,那向心力強大到能形成小型國家?

 

國定卑南考古遺址 (12).jpg

國定卑南考古遺址 (13).jpg

 

這兩個就是我最感興趣的點,也可以說,我更想了解,是近代的原住民族,而不是這些史前文化,但是我每次回台東,這邊已經都接近每次都會來了,2022的時候就來過兩次,到現在2023年底我又跑來。

這裡面可能只是一個習慣而已。

考古遺跡現場這點,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器、玉器,是全台灣規模最大的石板棺墓葬遺址,只是要記得它只是新石器時代,還是考古的時代,而不是歷史時代。

 

國定卑南考古遺址 (11).jpg

 


月形石柱

這和考古遺址連在一起,需要過個陸橋,走過來就能看見好幾塊石柱,豎立在那邊,由我來看待這些月形石柱,與其說它的考古意義,我更好奇的是它可供創作的浪漫幻想。

因為在日本時代,台東這裡石柱數量很多,搞不好在原住民族時代,他們能用石柱,來做什麼使用,是沒有記錄流傳下來的,因為它們都是呈現豎立狀態,

那麼讓我來開個腦洞,各地的月形石柱,實際上是陣法的陣眼石,能吸納日月的能量,然後灌注進大地裡,用來儲存、激活某種裝飾,只有最初的那批人,懂得如何使用他們,經過一代代的流傳,那個使用方式,卻因此失傳。

 

國定卑南考古遺址 (6).jpg

國定卑南考古遺址 (7).jpg

 

又過數百年,到大清國開後山,以及日本時期,根本沒有知道這些月形石柱是用來做什麼,可是石柱再怎樣還是石柱,即使現代人不知道該如何操作,但它們本身的功能,卻不會因此喪失,只不過等待著,那位能夠開啟的人,他的出現。

現在整個遺址裡,就只剩下這幾塊還豎立在這,只要經過創作手法的包裝,我想一個故事設定,就已經擺在面前。

我來參觀的時候,剛好遇到有人在對月形石柱做研究,誰又能說,我上面所說的,搞不好才是月形石柱,正確的打開方式。

 

國定卑南考古遺址 (8).jpg

國定卑南考古遺址 (9).jpg

 

普通人可能這就只是兩塊石頭沒什麼好看的,但我並不會那樣認為,因為是以前的祖先,將它們豎立起來的,所以我能透過月形石柱,來和祖先對話,他們到底設置這些石柱,最初是為了什麼目的?

ok,我不是搞研究的,真正感興趣的一直都是創作。

這個考古遺址和月形石柱,因為都在台東火車站旁邊,總感覺以後來到這邊的機會,還有好多好多,希望那個時候,我已經將這時所幻想的設定,寫成故事了。

 

arrow
arrow

    岳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