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歷斯‧諾幹

山與原住民

 

山是大地的母親
千百年的容顏
風霜雪雨的刻鏤著
多皺紋的河流
多鬍渣的樹林
多寬廣的胸臆
山從來不見倒下

原住民是大地的流浪兒
千百年的歷史
遷徙爭戰刻鏤著
多疲憊的腳步
多紊亂的痕跡
多哀傷的眼神
原住民始終不消失

當流浪的孩兒重回母親懷抱
誰也不忍苛責流離的歲月
緊擁雙手的母親哪
再也不讓孩子流浪

 

賞析

第一句就讓我轉不過去,怎麼會說山是大地的母親,再怎樣也該是先有大地,而後才有山脈吧?一個是絕對的大,而另一個是它裡面的高點,這裡是集合的概念,怎樣也不可能反過來的。

我本來還以為詩人,會採用階層關係的寫法,就是大地最高,再來則是山,最後是原住民族,結果並不是這樣,照他的寫法,排列順序是山---大地---原住民。

當然這樣的寫法,是為了迎合最後一節裡,當流浪的孩兒重回母親懷抱,這樣才能通,我那種反而會顯得很怪,可是在正常的邏輯上,這樣是有問題的。

除非以原住民的思考來看,山是比大地偉大的,不然正常的理解,大地是大於山脈的。

前兩節的格式,其實非常類似,拿掉開頭的一句後,後面的形式是

千百年的XX
Zzzz刻鏤著
連續三個「多」
最後則是肯定的語氣

山從來不見倒下
原住民始終不消失

原住民這句還說得通,因為原住民的血脈,至今還流淌在這座島嶼上,可是山脈當然不可能會倒下了啊,一個既定已知的事實,將它寫進詩裡,我是想不透呢。

連續三個多,如果他的詞性,能夠大家都一樣的話,或許會有其他的味道。

第二節很整齊,全都是形容詞,可是第一節就蠻可惜的,並沒有做到一致,皺紋鬍渣是名詞,而寬廣則是形容詞,讓整體出現差異,如果是我來創作,會做到讓這三個一致。

再來說整首詩的意象,山是定在那邊,而大地則是不管到哪裡,都還算是大地,由於原住民是流浪兒,再加上他是使用「重回母親的懷抱」代表著原住民曾經離開,隔了很久之後,才再次回來。

如果是大地,原住民不管到哪裡,都還可以算在大地之上,就不能重回的意境,所以上面三者的排列順序,才會是那樣。

 


短評

原住民族既是海洋的子女,也是山脈孕育的瑰寶,我對他們還不了解,對人我不太會結交,所以只能停留在閱讀,可是也無法認識的透徹。

聽原住民的歌,讀他們的詩,學習他們的族語,可是我做這些事情目的是什麼?想要追女生,那如果沒追到,然後呢?直接放棄,還是繼續下去呢?

我自己也讀出興趣,有了興趣便不會感到累,就能一直下去,誰知道呢,會不會很多事情,都是本來我應該去接觸的。

從聖經、原住民族語,再到現在的填詞編曲,如果不是因為受到女人的吸引,我是否還會對這些事物,興起興趣呢?

我相信命中注定這種事,可是對事對物,才有雙向互動,對人總是停留在單向,我都不知道,這是命運的問題,還是我這個人的問題。

讀越多的詩,漸漸明白自己的問題,詩句裡面所用的字,分開來看,我每一個都認識,可是要我寫詩的時候,也沒能將它們拿出來運用。

雖然推說是自己練習不夠,可是在我來看,只會覺得自己在文學創作上,是沒有天賦的,因為我再怎樣也泡在這裏頭十幾年,可是至今都沒有開花結果。

寫的是可笑的作品,拼了命想要提升,可是我的詩、散文、小說、評論,都還是一副破爛樣,都不知這世間多了這些作品,到底帶來怎樣的改變?

這只是我個人的感慨罷了,世界上多的是,那些懷才不遇的創作者,以及受到冷落的作品,這兩者太多太多了,這首詩之所以能被我讀到,還是得多虧撿到中山女中的文化教材。

不然我根本不曾知曉這個詩人,以及這首詩,人生處處充滿著偶然,可是到最後一細想,如果不是我自身對書本有吸力,會主動去找書,不然也不可能遇到這新詩選讀,到頭來也是必然的結果。

偶然和必然,誰是母親,誰又是在外漂泊的流浪兒呢?等真正遇到才知道,這實在是太有趣。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瓦歷斯‧諾幹 山與原住民
    全站熱搜

    岳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