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爾斯泰藝術論
作者: 列夫.尼可拉葉維奇.托爾斯泰  
譯者: 古曉梅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19/10/30
 
 
人潛在的內裡還有多少自己也不知道的動物性的本能?人在努力由動物性往「神性」爬升的過程中又可以達到多麼高的極限?
我想:歷來的人類的文學和藝術便要解答這個矛盾吧!
文藝,對我此刻來看,因此似乎有兩個基本的課題:
其一:努力探測開發人性潛在的極限。 (內)
其二:努力在已開發的人性範圍中做更高的善的提升。(外)
OS:
動物性-----人性-----神性,這是我所想的階段,人性會左右搖擺,必須專心才能向神性那邊爬,可是稍有不慎就會要跌回動物性,如果向上太難,不如想盡辦法保持住人性,因為光只是人性,對裡對外,都還有前人尚未開發的極限,這部分沒有指引,只能靠自己摸索。
 
一個真正含著眼淚嘔吐過鮮血的人,也才真正知道痊癒的至大的快樂吧!
OS:
我遇過的那些生重病的,都沒有完全痊癒的,即使是心病的,也不可能完全復原,時不時還是會舊傷復發。
 
一個偉大的文藝家,有時並不是因為他的答案使我們覺得真理,卻是因為他努力尋求答案以及對這答案執著而熱心的態度使我們感動了。
OS:
我們被前輩的藝術家所感動,堅持下去,總有一天,我們也能感動後來者。
 
我們所認為最崇高的藝術,永遠為大多數人類懂得並且愛好,如;創世紀的史詩、福音書的寓言、傳說、童話、民間歌謠。
 
科學與藝術的活動,只有在不享受權利,只認識義務的時候,才有好的成績。
 
帕加諾:藝術就是散放於大自然之美的一種結合。能夠看出其中之美的特別能力,就是品味;能夠將這些美彙聚完整,就是藝術天才。
 
藝術的目的就是美;美被認為是從中享受到的愉悅,而且用藝術來享受是一件既美好又重要的事
 
創作藝術品的目的,是要讓欣賞者與創作者之間、或與藝術品之間、或是與同時獲得前後獲得後,同樣藝術印象的人之間產生一種溝通。
OS:
這樣說,藝術品是欣賞者和創作者的橋樑,創作者希望有人能了解他,而欣賞者會從眾多的創作者裡,挑選能和自己產生溝通的創作,為自己所喜歡的。
 
這就是人類能藉由感覺相互感染的能力,也正是藝術活動的根基。
感覺是最具也多樣化的。有很堅強、也有很軟弱的;有非常重要、也有很卑微的;有很差、也有很好的。如果這些感覺能感動讀者、聽眾、觀眾,那麼它們就算是構成藝術的要件了。唯有當觀眾/聽眾感受到創作者所受的感動,才能稱為是藝術。
OS:
人的心理變化、和他各種的感覺,是我在寫作的時候,很關注的區塊,重點是我寫出的角色,他的感受是否能感動到受眾,這才是真正該下功夫的地方。
 
取決於讀者,書自有其命運。
 
為什麼當今藝術不能算是全面的藝術,因為它無法完全被人民瞭解。以前的詩作是用拉丁文來寫,而現在的藝術品卻像是用梵文寫的一樣,令人摸不著頭緒。
OS:
我只會寫別人看的懂的作品。
 
音樂在一切之先
OS:
我發現越簡單、直接的藝術,都是和直觀的感官掛勾的,像是音樂是嘴巴-聲覺、耳朵-聽覺,而繪畫是眼睛-視覺,這類的藝術,往往是歷久不衰,而且可以輕易跨語言、文化的。
 
波特萊爾喜歡濃妝豔抹的女人勝過清秀自然的女孩,喜歡金屬做的樹和假山假水勝過真實事物。
 
偉大的藝術作品之所以偉大,正因為它們能被所有人接受並理解。
OS:
我還不知道怎樣叫偉大,怎樣的作品叫藝術作品,但是我是以讓所有人接受並理解為目標,在進行追求的。
 
藝術自然地在藝術家裡面油然而生
 
在每一種藝術領域裡都自有一套規則或方法,當一個人都學會了以後,就可以無動於衷地、冷淡地、不動任何情感製作這些物品。
 
如果是一個真正的藝術家,就已經在自己的作品中,把自己經歷的感受傳達給他人了,那還需要解釋什麼?
OS:
我還做不到這樣的程度,但也會努力以這樣的程度,去要求自己。
 
沒有任何一所學校能夠喚起人的內在請感,更無法教會一個人藝術本質的成分:所謂以自己獨特的,只屬於他個人特質的方法去表現藝術。
OS:
這是對於學校教育的批評,但是人家畢竟是文學大師,才有資格說這樣的話
 
卡爾·布留洛夫:藝術的產生就在那稍微之瞬間。只有當藝術家處在那無限連貫的瞬間之中,從中創作出藝術作品的時候,才會有感動力。要以外在的方式學會處於在這樣無限連貫的瞬間之中是不可能的;這些瞬間是只有當一個人完全付出情感的時候才會有的。
OS:
我自己有經歷過這樣的瞬間,是否有傳遞滿滿的感動呢?我自己說不準。
 
學校可以教會為了創作類似藝術作品的必須條件,但是無法教會藝術本身。
OS:
我很喜歡這個論點,估計會將它寫入武俠小說裡,俠是教不來的。
 
任何一位有天份的學生,就能夠運用已經存在又隨手可得的所有的範例,然後獨立地完備自己的藝術。
OS:
前輩的範例這麼多,該做的只有融會貫通而已。
 
因為任何一項藝術作品,只要它是真正的藝術作品,就是藝術家動人靈感的表達,是全然獨特、不與任何作品相似的。
OS:
由自己來說,真的說不準,還是由讀者來做決定吧。
 
真正藝術作品產生的效用,是在欣賞者的意識裡,消除了介於自己和藝術家之間藩籬。將自我從隔絕、孤單中解放出來,讓自我與他人相互融合——這正是藝術最主要的吸引力與特質。
OS:
我覺得「真正」這個字眼,其實蠻有毒的,而且有排他性,否定掉別人所創作的藝術品,就算有捷徑可以了解什麼是真正的藝術,我也不會照那條路去走。
 
影響藝術感染力的最重要關鍵,乃在於藝術家真誠的程度。
 
這樣的真誠度也會迫使藝術家去尋找清晰的表達方向來傳遞他所想要傳遞的情感。
OS:
尋找是很漫長的過程,要時時傾聽自己內心的想法。
 
語言使人能夠認識先前及當代的菁英用經驗和思考所獲得的事物;而藝術則使人能夠感受前人,以及現代優秀份子所經歷過的感受和體驗。
 
任何藝術本身都具有結合人的本質。所有的藝術都會讓感受到藝術情感的人,先與藝術家有心靈上的契合,其次在與擁有同樣印象的人結合一起。
 
在上層階級的環境裡,受到失去感受藝術作品之能力的影響,人們在沒有藝術活動滋潤灌溉的情況下成長、養育、生活,不但沒有向完善的方向進化,沒有茁壯,反而在外在物質條件下高度發展下,變得越來越野蠻、粗魯、殘忍。
OS:
長久的學校教育,只是讓我變的很野蠻,暴躁,我希望花時間將那些東西洗掉,讓自己有機會反璞歸真。
 
所有的藝術,不管是真正的或仿冒的藝術,都致力於用各種情愛的手法來描述、描繪和激發任何一種肉體的情愛,少有例外。
 
真正藝術就如丈夫眼裡珍愛的妻子,是不需裝扮的。
真正藝術之所以產生,是因為來自內心需要表達蓄積已久的情感,就像愛情使得交媾的女子成為母親一樣。
 
真正的藝術家都不是在學校裡學的,而是從生活中學習,以大師為典範。
OS:
這是前輩說的,我只是照本宣科而已。
 
未來的藝術領域不是越來越窄,所表達的是最單純的日常感受,這是人人都可以碰觸到的。這種表達單純感受的藝術是人人都能接觸的——其領域極為龐大,卻幾乎還沒人涉獵。
OS:
我所想要創造的藝術,是面對大眾,每個人都能懂的內容。
 
藝術不是愉悅、慰藉或消遣;藝術是偉大的事。藝術是人類生活的要素,將人的理性意識轉換成感受。藝術應該這麼做,把那原本只有秀異份子才能享受到的友愛之情以及對鄰人的愛,變成人人都可以直覺感受到的感受。
OS:
我不會用「是」、「不是」、「應該這麼做」這樣的形容詞,來定義文學和藝術,說這種話,好像有一種認為自己是對,或者說那樣做才正確的優越感,文學和藝術不具備這樣的性質,我也不懂他們兩個是什麼,單純是很喜歡與它們親近而已。
 
短評:
 
托爾斯泰在怎樣也是一代文藝大師,所以他才有資格評論,藝術該如何如何,我算哪根蔥?
 
我現在只知道,藝術是會很許多前輩發瘋的追求,而自己也從中讀到許多,令自己感動的故事,他們是如何做到的?文學和藝術到底有多麼吸引人?為何值得他們這樣追求?有太多的問題,都是我想不通,可是我又好想知道書本之外的答案,書裡那些都是前人的答案,我想找到屬於我自己的答案,因為這樣我越來越熱愛文學和藝術。
 
 
憂傷的朝聖者:梵谷的流放與回歸
作者: 林和生  
出版社:崧燁文化  
出版日期:2019/09/06
 
安徒生:若我真寫了好的故事,榮耀只歸於上帝!
 
不幸的童年讓他極度渴望出名,憧憬一張為人豔羨的「面子」。
 
我願意就這樣離去
OS:
這句話可不能亂講
 
反抗死亡,是俗世間最為驚心動魄的英雄詩,其中暗藏著人性最複查幽微的奧秘,變幻成令人眼花繚亂的俗世萬象。
 
他的藝術之愛渾然、龐雜而熱烈,源於他生命的最深處,源於他幾乎無所不包的人生之愛。在文森身上,並存著許許多多種深厚的情感,它們相互依存,相互呼應,相互映照,渾然、龐雜、博大、熱烈、親切、壯麗、深刻、沈鬱…..其中每一種都感人至深。
 
你以為自己已經了解了女人,可她實際上依然還是美麗而優雅的謎。
OS:
面對女人,我絕對不會不懂裝懂。
 
雖然憂傷,卻始終快樂 (哥多林後書)
 
話語只有憑著熱誠和真摯講出來,只有從飽滿的心靈中講出來,才能結出果實。
OS:
說話和寫字,我都希望能夠以這樣的狀態,將它們流露出來,最後能夠結出什麼,只能留給時間去決定。
 
真誠的執著貫穿了他所熱愛的信仰、藝術、思想、文學等領域,最終總要落實到具體的生活中。
OS:
這裡的真誠的執著,是代表什麼,我不知道啊,如果是不帶任何企圖的去熱愛上述的這些事物,那我還能做到。
 
藝術跟信仰一樣需要全身心投入,藝術有著自己的規律,它是一門科學。
 
我們視他為瘋子,可他或許是聖徒。
 
線條的使用和對輪廓的強調
 
(梵谷)經歷了人生種種艱辛,最終從世界返回自身;他是否具有才華,時間會給出證明。
OS:
我沒有才華,這不需要證明,而且我沒有時間了。
 
在某些方面,梵谷孩子般天真無邪,喜怒哀樂形於色。他對愛憎分明,有時不免使人難堪,但絕非惡意或故意冒犯別人。
 
你不知道一個驕傲的人是多麼容易孤獨,一個孤獨的人又是多麼容易自卑。
 
一位虔誠的基督徒不會允許自己論斷他人之罪,他只擁有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的方向。
 
在大工業和科學理性時代,《聖經》在人們眼中顯得很荒謬。
 
所有的藝術家或多或少都是瘋子
OS:
我不是瘋子,所以估計這一輩子都成為不了藝術家,但我還是會一直熱愛著藝術。
 
高產意味著高耗
 
受苦而不抱怨,正視痛哭而不反感,在學習這種能力的過程中,隨時都有倒下去的危險。
 
我知道一個人,一個孤獨的先行者,在最深沉的暗夜獨自抗爭。文森梵谷,這個名字將代代流傳。未來的人們將不斷談起這位英雄的荷蘭人。
 
跟梵谷一樣,我們內心渴望孤獨和行走;與梵谷不同,我們缺乏勇氣和恩典。孤獨和行走不取決於渴望;它們宛如恩典,總是找到最幸運的人。梵谷正是這樣一位最幸運的人,他因而把孤獨和行走表達得無比震撼。
OS:
我已經是很幸運的人,那些的恩典,足夠支持我去做任何事,即便沒有天賦,能力不夠,還是會去把他堅持的做完。
 
梵谷在人性的盡頭嚮往,他遭遇了恩典。沒有什麼理論能解釋這一遭遇,沒有任何人本的心理學明白箇中緣由,除非有愛,除非有他那樣的愛,渾然而博大,痛苦而深沉。
OS:
對,梵谷真正配的上「真愛無敵」這個封號,我想要傳承這樣的頭銜。
 
短評:
 
神經病?瘋子?朝聖者?宗教狂熱者?世人在面對梵谷所做的那些事情,都會替他冠上這樣的名詞。
 
在我自己,我心目中的梵谷,就是一個熱愛萬物、熱愛畫畫,超過愛自己的人,他等於是想要燃燒自己短暫的生命,將所有看到的人物、風景,全部以畫畫的方式,永遠的記錄下來,因為他過份的投入,所以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創造出永恆不朽的畫作,好的作品,絕對是這樣無意間所創造的,而不是內心有所目的,進而創造出來的。
 
我目前在創作方面,分為兩種狀態,一種是為愛燃燒,一種是常態習慣,大多時候都是處在常態,這種情況等於是在累積能量,讓自己的身體去習慣,創作的感覺,等到真正有需要的時候,全部爆發出來,我見證過這樣的核反應,只是在後者常態的累積,自己很常會想要偷懶,目前完全強迫自己堅持下去。
 
 
 
1491:重寫哥倫布前的美洲歷史
1491: New Revelations of the Americas Before Columbus
作者: 查爾斯.曼恩  
原文作者: Charles C. Mann
譯者: 陳信宏
出版社:衛城出版  
出版日期:2016/12/28
 
克魯伯:美洲原住民生活處於:「永無休止的瘋狂戰爭,持續不斷的耗損消磨。」
OS:
絕大部分的原住民都會互相打架,唯獨台灣的,還沒有看到強行征服別人的歷史,這是令我感到困惑的點。
 
莫里森《歐洲人的美洲大發現》,主張印地安人沒有創造出任何持久的建物或制度。他們被囚禁在亙古不變的荒野中,是「人生短暫而野蠻的異教徒,未來毫無希望」。
OS:
台灣的原住民族,同樣沒有出任何持久的建物,制度可能有,像是成年禮、祭典之累的,但是建物就沒有,不然就是曾經有過,但是被後面的人給拆除。
 
北美大平原印地安人,美洲原住民,他們的物質文化也比較簡單:沒有文字,沒有石造廣場,也沒有巨大的廟宇。不過,大平原上的印第安族群還是留下約五十座類似英國巨石陣的巨石環。
 
在缺乏文字記錄的情況下,研究者因此發展出了抽絲剝繭以找出過往證據的技巧,其中一種技巧是「語言年代學」,藉由評估兩種語言在一連串關鍵詞上的歧異程度,估算這兩種語言在多久以前從共同的祖先分離開來。
OS:
台灣原住民族語,是往發散的方式在研究,那麼他們的源頭呢,是否曾經有過共同的祖先,如果有的話,又為何會分開呢?有很多問題,等著我去尋找答案。
 
印加人的目標在於把南美洲西部的眾多不同群體納入一個官僚體系裡,接受皇帝的直接統治。
 
印加諸王將帝國分成四大行政區,稱之為「塔萬廷蘇尤」,意為「世界的四個部份」。以國都庫斯科為中心(印卡·加西拉索·德拉維加說「庫斯科」在印加人的專門語言中意為「大地的肚臍」)。東部稱為「安蒂蘇尤」,西部稱為「孔蒂蘇尤」,北部稱為「欽察蘇尤」,南部稱為「科利亞蘇尤」。這四個大行政區,就代表印加帝國伸向四方的整個國土,所得到的新征服地,不論距離有多遠,都會歸入這些行政區中,如南方的智利歸入科利亞蘇尤、北方的基多歸入欽察蘇尤。
 
帕查庫提(撼動世界的人)
 
印加人的石工技藝令西班牙征服者大感吃驚,他們無法理解印加人怎麼能夠在沒有砂漿也沒有馱獸的情況下,把如此巨大的石塊堆砌起來。而且,這些石造建物的耐久度也令人震驚。
OS:
就像金字塔、萬里長城等許多工藝,也同樣令後面的研究者,感到驚訝,那時的人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歐洲人致力於讓金屬的「硬度、強度、韌度與銳利度」達到最大化。相較之下,印加人則是注重金屬的「可塑性、延展性與韌性」。歐洲人使用金屬製作工具,安地斯社會主要把金屬當成財富、權力與社群關係的象徵。
OS:
文化創意,應該也像金屬這樣,擁有許多特性,台灣好像過於往能不能賺錢,去進行研究,可是最多只賺國內的錢而已,沒能走出台灣以外的地方,去賺其他國家的錢。
 
書寫始於計數。一個文化一旦成長到一定規模,就會出現掌權人物,需要控管他們認為重要的事:金錢、人口的出生與死亡。
OS:
所以台灣原住民族,在文化成長階段,卡住了?沒有繼續向上發展。
 
機械工持仰賴兩大力量:壓縮力與張力
 
人類學家李維史陀說過,文化就像書本依樣,每個文化都是人類圖書館內的一部藏書。
 
歐亞大陸的各個社會經常交流商品與觀念,而得以借用或竊取彼此最引人注意的創新發明。
OS:
有看過文獻,平埔族之間會有貨物交易,那麼其他原住民族之間會有嗎?他們那些創新發明在哪裡?還是只有平地有而已,山地原住民族沒有這樣的行為。
 
不是受到馴化,而是創造出來的結果。
OS:
我對於台灣過去的歷史,認為是被創造出來的,因為平埔、山地原住民族,他們並沒有擁有文字,口傳歷史也很容易被修改,最初到台灣的漢人,大部分都是文盲,只有少數當官的才會使用文字,他們在記錄的時候,難道就不會對歷史進行修改?這是我的想法。
 
奧爾梅克人 他們充沛神秘,而且他們是中部美洲的母文化。
OS:
台灣所有的原住民族的母文化是誰?我很好奇。
 
每個族群都在發展新技術、輸出獨特的商品,並且竊取別人的想法。
OS:
這樣的過程,怎麼會在台灣「未曾」發生過,不然就是創新的速度非常緩慢。
 
要重建哥倫布時期的歷史,最大的困難在於我們欠缺來自那段歷史的聲音。中部美洲的民族留下了若干文獻,現在那些文獻已逐漸揭露了他們的秘密;但在缺乏書寫文字的其他地區,則是留下一大片的寂靜。
 
梅洛絲,文化的環境限制定律,一個文化能夠發展到什麼程度,乃是取決於這個文化所處環境的農業潛力
 
馬拉若的領袖,無法強迫勞工從事這種工作『宏偉的公共紀念建物』
OS:
所以台灣的原住民族的酋長、族長,也還沒有具備強迫族人,完成這類公共紀念建物的權力,那些說大肚王國、斯卡羅王國的,歡迎去台中和屏東看看,哪裡有這樣的公共紀念建物。
 
他們過著「沒有勞累也沒有苦難」的生活,這座森林充分提供了他們所需的一切。….他們仍然處在那種幸福的狀態中,不渴求任何超出自然需求的事物:對他們而言,除此之外的任何東西都是多餘的。
OS:
台灣原住民族,在讀過去歷史的時候,就會覺得我們的祖先,都是很容易滿足,他們並不會要求多餘的東西。
 
 
短評:
 
讀這本書的時候,有兩個想法浮現
 
一、我對那些在外人到來之前,生活於台灣的民族感到有興趣
二、我對於原住民族為何要出海,感到好奇。
 
先說第一點,在我的想法裡,目前所有的台灣史,都是以漢人的角度在寫,就算牽扯到平埔族,那所謂的「國王」,同樣是以漢人或外人的角度,在幫他們寫歷史,因為平埔、山地原住民族,他們沒有文字,等同於是沒有歷史的人,我一直對漢人留下的台灣史,感到很困惑,總感覺是經過加工的,有太多問題浮現在我腦海中:
 
1.台灣原住民比我們先前以為的還要龐大。
2.台灣原住民社會比我們先前以為的歷史更悠久,發展程度也更高。
3.台灣原住民社會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也比先前以為的更大。
4.....
 
台灣原本大部分都是文盲,只有當官的會寫字,他們在記錄的時候,難保不會有所偏頗,而之後大清國、日本國這些也都是外來的政權,從來就不是從這塊土地長出來的,他們怎麼可能會珍惜這座島嶼?我想為台灣那些「沒有歷史的人」寫小說,這種想法,已經慢慢在進行了,也不用寫太難的,就有趣好玩的吧。
 
第二點是也是在看這本書時,想到的問題,那時華夏沿海的人,會想要到外地打拼,完全是因為福建、廣東,地狹人稠,資源不豐,讓他們生活不太下去,所以才會想要到外地去碰運氣,即使面對黑水溝,他們還是想要去冒險,這是當地將人向外推的推力,那麼台灣呢?台灣對那些原住民族來說,也是帶著推力嗎?
 
會有這個想法,完全是因為有研究長久主張,台灣是南島語族的發源地之一,他們是不是都忘了這點,那就是「為何原住民要出海啊?」我不相信原住民今天會因為想要去探險,就這樣出海,說打不贏遷移、逃亡的,那是有可能,但是台灣整個東部,人口數又不多,比起出海那樣高風險,往其他地方搬家還比較可能吧?出海那多危險阿,而且台灣原住民族本來就不流行,將其他部族趕盡殺絕,最多小打小鬧而已,這樣台灣本身,將人往外推的力量在哪裡?
 
台灣原住民族,在華夏漢人來之前,應該只發展出基礎農業,種植小米,這樣土地的農業潛力,應該已經足夠負擔所有的原住民族生活,他們不需要為環境所迫,而飄洋過海到其他地方去生活,而且他們也像其他原住民族那樣,不渴求任何超出自然需求的事物,漢族和原住民族再怎樣都是不同,漢族出海的目的太多了,可是原住民族呢?我真想不出,台灣這麼好,他們有什麼理由要出海?我的想法是土地負荷能力,還有生活水平已經足夠滿足,台灣原住民族根本不會想要冒險出海,對於這點,我會再去翻原住民族的文獻來看,看學者是如何解釋這一塊。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岳浪 的頭像
    岳浪

    越努力,越幸運

    岳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