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短短才幾年,疫情就佔去了三年,現在看起來有解禁的趨勢,這邊就衍生一個問題,如果解禁了,你最想去那個國家、那座城市。

我的答案,早就想好,那便是法國的花都巴黎,巴黎很早就想去,三十歲那時沒錢,之後工作也不穩定,等到手邊錢多了起來時,卻遇到疫情席捲全球,這一拖就過去了三年,好想出國啊!再不去巴黎,我人都老了。

對於巴黎的情感,從我開始接觸西洋文學後,就是我一直想去的都市,另一個應該是英國的倫敦,我在文學和藝術方面,所拜的那些師父,超過一半,都曾經在巴黎生活過,海明威在最萎靡的時候,是在巴黎生活,最後寫出傑作,一躍成為知名作家,莫泊桑筆下所寫的,更是他那個時代,底層和上流的巴黎社會,而梵谷和高更,也都在巴黎尋找自己的意義,莫迪利亞尼則是生活困頓的死在巴黎。

巴黎,對我不單純只是一座城市,更多是精神方面的天國淨土,當然我很清楚,巴黎並不是我想的那麼好,有許多扒手小偷騙子,而且整個城市冰冷冷的,並不會像台灣的城市,如此的好客,我沒有美化巴黎,甚至覺得莫泊桑所描寫,那般醜陋骯髒的風土民情,才是真正吸引我的,凱旋門、香榭大道、巴黎鐵塔,那種太過美好的景點,並不吸引我,我只是想去蒙馬特地區走走。

蒙馬特曾在十八十九世紀時,孕育了大量的文學、藝術家,我讀西洋文藝史時,就一直很嚮往到這裡,感覺光只是呼吸到當地的空氣,踩著斑駁的地磚,整個人就宛如醍醐灌頂,法國因為語言的隔閡,應該只能選擇跟團,團費可能會有點貴,但這幾年都被困在台灣,想必大家在這方面,都存了許多旅遊資金。

這是文學和藝術方面的巴黎,對法國來說,在歷史上巴黎也同樣重要,輝煌的法蘭西帝國,他們的皇帝過去都是住在巴黎,有皇帝在地方,代表有數不盡的宮殿、城堡、古蹟可供參考,而且巴黎又是法國大革命的發生地,也是拿破崙崛起之所,那時巴黎等於歐洲心臟所在,動一髮牽動全身,台灣沒有如此歷史悠久,還在各大事件裡,佔有重要地位的城市,所以讓我更想到巴黎旅遊。

海明威曾說過:年輕時住過巴黎,它會一生跟著你,有如一場可帶走的盛宴。我雖然沒有住過巴黎,但是讀過太多有關巴黎的小說,內心有個部份,是只屬於巴黎的,可是問了幾個家人,他們對於巴黎反而沒興趣,該不會我只能自己去了吧?我很幸運的在疫情爆發前,出了一趟國,那次出國對我意義非凡,我相信如果有機會去一趟巴黎,可能會在巴黎的街道、古蹟、美術館,拾獲一些前輩所留下的神思。

巴黎,就是我國境解禁後最想去的國家。

arrow
arrow

    岳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