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玩遊戲進化史【圖解漫畫版】:從桌遊、RPG、任天堂到VR,回味玩心設計大躍進的魅力指南

Gamish: A Graphic History of Gaming

作者: 愛德華.羅斯  
原文作者: Edward Ross
譯者: 劉鈞倫
繪者: 愛德華.羅斯
出版社:原點  
出版日期:2023/05/17

 

筆記


我開始問自己:是什麼讓遊戲如此特別?我們為何玩遊戲?遊戲對我們造成了什麼影響?遊戲又是從何而來?

玩樂點繞了創造力與實驗精神,讓我們人類物種越發茁長壯大。

因為玩樂,我們實驗、探索、挑戰與競爭。我們測試各種想法、策略與哲學,看看它們是否可行。我們添加規則自我規範,抑或違反規格看看會發生什麼。

土耳其行棋傀儡
Os
這個很有趣。

我們的身體將我們限制在作為生物的侷限中,但是電玩將我們從那些侷限中釋放。

電玩讓我們有機會棲居在更強更棒的身體裡,這個身體永不疲累、永不跌倒。

角色形象有同情心、有缺陷,是一個複雜的人。

遊戲沒有給出答案。你的這份任務做與不做都不會有獎賞。相反,玩家必須返回自身,叩問自己,然後做出抉擇,承擔後果。
Os
我很喜歡遊戲這樣,不會給「答案」的思維邏輯,這也影響我很多。

新媒介總是會受到質疑,被認為腐壞年輕人、弱勢族群與工人階級的思想。
Os
從以前到現在,都是如此,在網路、手機之後,還會有新的嗎?就讓我們期待吧。

 

隨筆

經過這麼長時間的沉澱,再問自己,是否真心喜歡遊戲嗎?

我想答案,可能和前些年,有所變化,比起遊戲遊玩的狀態,我更加喜歡的是,遊戲所創造的一個個,和現實截然不同的世界。

就和閱讀之於我一樣,比起享受閱讀的樂趣,我更多是一個習慣,習慣透過閱讀來充實自己,觸發新的想法,學習某些自己,還沒那麼精通的事物。

而對遊戲,也是因為以前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或是自己到底喜歡什麼?想要做什麼?在那個時候,並沒有很認真的去尋找答案,只不過是現實遭遇一挫折,並開始選擇放棄與逃避,所以並不是遊戲害我的,就算那個時候沒有遊戲,還會有其他。

剛出社會,一股腦地想要進入遊戲產業,說白了只是正義感發作,認為應該如何如何,不該是現在這副德性,社會新鮮人,還真是好大的口氣,很快就被現實教做人。

隨著這麼多年的歷練,我明白,世界是不會變的,我們能做的,就是設法不要讓世界,將我們改變,變得連自己,都不喜歡自己。

我雖然沒辦法做遊戲,現階段玩遊戲的時間,也沒有很多,但是曾經是玩家,一輩子都會是玩家,玩家會在遊戲中,因為失敗而反覆嘗試,而我則是將玩家這樣的心態,搬移到現實當中,來應對外患。

用遊戲的心態,來學習創作,遊戲講究樂在當下,還有追求自己想要追求的,而創作現在對我來說也是,很多事都已經在努力,就繼續下去。

 


世界建築經典圖鑑

作者: 艾蜜莉.柯爾  
原文作者: Emily Cole
譯者: 吳莉君
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期:2012/02/10

 

筆記

歌德式:尖拱、肋拱頂和飛扶壁都是哥德式建築的基本元素,它們在仿羅馬式建築中已有所運用,只是沒有同時出現。

一般都認為文藝復興的建築語言,是以古希臘和古羅馬建築前例為基礎的古典形式。

 

建築圖鑑 (1).jpg

建築圖鑑 (2).jpg

建築圖鑑 (3).jpg

建築圖鑑 (4).jpg

建築圖鑑 (5).jpg

建築圖鑑 (6).jpg

 


隨筆

看到各國不同時期的好多建築,其實我最想了解的是,各洲以前原住民族,他們所住的建築,都長什麼樣。

這部分是因為我對原住民族,他們的生活很感興趣,然後又覺得「現代」所看到那些,可能無法代表,真正的原住民,因為在接觸到外來文化時,原住民就開始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變化自然會帶來進化,進化的如此神速,短短幾年,就和以前完全不一樣,這樣想的話,那些還原的房子,真的能夠代表以前嗎?我是保持懷疑的態度。

 

 

建築圖鑑 (7).jpg

建築圖鑑 (8).jpg

建築圖鑑 (9).jpg

建築圖鑑 (10).jpg

建築圖鑑 (11).jpg

建築圖鑑 (12).jpg

 

可以細想一下,中國、日本、韓國這些國家,它們以前的建築物,即便使用木材,依然能夠保存下來,唯獨原住民,他們就沒有古鎮,或是古老的祭壇,這點真的讓我百思不解。

有些東西,需要我到當地才能見識,短時間還無法,不過我依然會以時間自由為目標。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岳浪 的頭像
    岳浪

    越努力,越幸運

    岳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