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話三國配角
作者: 李泉
出版社:秀威資訊
出版日期:2012/03/01
一 部「三國演義」,我把它當作「人」來解讀。歷史和文化的複雜,文學與民族心理的豐富,皆是出自人性的複雜與豐富。文學的動人與悲憫,歷史的玄妙與沉重,都是由人而來。
「人性」是文學的靈魂,也是歷史的靈魂。如果歷史中有永恆存在的東西,那就是人性,滄桑逝水,朝代更迭,物是人非,而不變的,則是人性。人性是在同一片歷史蒼穹下的明月,從這一點來說,文學的,也是歷史的。
隨筆
文學、藝術、歷史,最後的終點,都會反應出人性,醜陋和動人,並沒有正確答案,端看個人選擇。
三國、水滸傳、日本戰國,中世紀,這些為何會引人著迷,都是因為其中有豐富的個性獨特的人物,他們之間的互動,讓一代代的人,讀了以後感到著迷。
也是因為這樣,讓我在創作的時候,會特別思考,要讓自己所創作的「人物」,都要擁有他們的性格,也就是人味多一點,我想寫到後面,也是需要在人性這一塊下功夫。
我很喜歡這本書,有種評書的味道,只要能從書中,有所收穫,我就會很滿足。
廣重TOKYO 名所江戶百景
作者: 小池滿紀子, 池田芙美
譯者: 黃友玫
出版社:遠足文化
出版日期:2018/09/05
隨筆
這本有趣的點便是,以前畫家作畫時,所站的位置,它很貼心的,為我們依照現在的地圖,標記出來。
因為這是前人的畫作,然後現代人還能比照著看,這裡面讓我體會到歷史,以及過往文明的傳承,像這點,我覺得台灣好像就很欠缺。
我們大部分的紀錄,大多始於日本時期,再往前好像就只有老照片,而沒有畫家的畫作,這點我沒有下結論,因為所接觸的領域,還不夠廣,可能有,只是我沒有接觸而已。
不只有歷史,更有滄海桑田的感觸,畫作成品的時間落在1850年前後,短短一百多年,日本便飛速發展起來,沒有攝影的年代,畫家透過畫作記錄,讓我們能夠欣賞以前,當地是怎麼樣的,這點真的很特別。
還讓我聯想到,以前的人,他們能夠成為畫家,而後來隨著科技進步,成為畫家的人,還是少數,而不是每個人都是畫家,這樣人,或是教育本身,也沒有多大的進步嘛,因為畫家依然是少數,並未隨著教育而拉高比例。
浮世繪三傑
作者: 弗朗西斯科‧莫雷納
譯者: 袁斐
出版社:漢湘文化
出版日期:2020/01/01
葛飾北齋似乎也沒有遊覽過畫中這些位於關東和近畿的景點,他只依靠自己的想像和參考畫作完成這些作品。儘管如此,葛飾北齋的瀑布還是成功的營造出莊嚴而神秘的氣氛。
Os
我覺得自己的創造力和想像力,有下滑的跡象,只能依靠時時磨練,來好好維持住。
葛飾北齋將存活於世的每一刻都傾注在創作中,沒有什麼能超越這樣用心的作品了。
Os
能超越的,只有自己。
和葛飾北齋一樣,歌川廣重在描繪一些景地時,其實從未親臨過,創作時無須追求逼真的呈現,而是將現實盡可能的理想化。
Os
這是我需要學習的。
歌川廣重並沒有一味追求逼真的表達,反而利用理想化的手法超越現實。
Os
理想化?我慢慢摸索。
葛飾北齋在創作花鳥繪時,總是在追蹤和描繪花鳥等生機勃勃的一瞬間,而歌川廣重卻與之相反,與他的風景畫一樣,歌川廣重總是遵循大自然的原始軌跡,尋求一種共鳴。
歌川和葛飾北齋一樣,都曾飽受貧困之苦,明明名滿天下,但是經濟依舊不穩定。
Os
傻眼,名滿天下的畫家,結果經濟不穩定,唉,這是好鳥,幸好我就算默默無聞,但生活並不會受個人失敗的影響。
不過,我還是會想要在自己所喜歡感興趣的事情上,有一天能夠開花結果。
名所江戶百景
東海道五十三次
Os
這兩個系列,是歌川廣重的作品裡,我最喜歡的,先記錄一下,之後再去日本的時候,到他們的書店,去購買這兩本畫冊吧。
隨筆
在繪畫這一塊,我一直都鍾愛於西洋的印象派畫家,大概是某個時間點,讀著梵谷的自傳,讀到他的很多畫作,都受到浮世繪的啟發,從這個點,開始對浮世繪產生興趣。
算是斷斷續續找浮世繪的畫冊來欣賞,我想大家欣賞畫,就挑自己喜歡的,就足夠了。
這本裡面的三位,我喜歡後面兩位,而葛飾和歌川擺在一起,這幾年我更喜歡歌川,或許是因為他創作理念,對我有所啟發。
上面的筆記有寫到,「歌川廣重並沒有一味追求逼真的表達,反而利用理想化的手法超越現實。」我自己有在寫遊記,那些是關於我親身經歷的記錄,這是真實的。
然後,我一直思考,該如何從真實,延伸到那些我想像中的世界,我當然不可能真的去到那裡,但是至少在想像裡,它們是真實存在的,將想像中的世界,透過文字描述出來,這應該是我這幾年,還有未來一個重要的課題,會一直在裡面繞阿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