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能嘉矩 台灣地名辭書

作者: 伊能嘉矩  
譯者: 吳密察
出版社:大家出版  
出版日期:2021/01/27

 

筆記

台北-凱達格蘭族

光緒三年(1877年),招墾獎勵之結果,命候補通判鮑復康,開自楓港經台東阿朗壹(Alogit)通卑南之山路。

阿美族語
Poai 中央

Kolo. 寬廣之原野

 

隨筆

荷蘭和明鄭,對於台灣的統治都沒有到很全面,之後的大清國212年,和日本時期的50年,對台灣都有留下各種研究資料,有官方也有私人,像這本書,便是伊能嘉矩所撰寫。

書名是地名辭書,拿到手嚇一跳,書好厚五百多頁,之後也斷斷續續看完,這本書讓我想到,剛讀大一的時候,那時上歷史課的時候,還會在那邊被名詞解釋,對,一條一條就是那個感覺。

我以前對台灣過去的歷史,以及那時的人,怎樣生活很感興趣,這本書,為我介紹很多舊地名,從原住民年代,一直說到日本統治時期,地名的變遷,和過去發生過那些事,哈,這部分超有趣。

 

伊能嘉矩 台灣地名辭書 (5).jpg

 

而這本書,也指引我一個方向,那就是我可以為自己所構思的「人事物」,撰寫一小段故事,然後慢慢的將他們串起來,人物可以發展出關係圖,而事件可以完成前因後果的推導,而物,用故事的手法,描寫寶物、武器、而物又能擴大到建築、城鎮,逐漸發展出一張地圖出來。

就如同這本書所做的,它從台灣本島的北部出發,開始往南,一個一個縣市介紹,之後在屏東恆春,繞一圈,接著往台東、花蓮、宜蘭這樣畫了台灣一圈,最後才跳到幾個外島做介紹。

 

伊能嘉矩 台灣地名辭書 (6).jpg

 

然後每一段介紹裡,同樣會有人有事件,每一個都充滿各種傳聞、故事等,這部分撰寫方式,真的很有參考價值,我看到以後,會直接拿過來使用。

而這本書有提原住民族的人口數,日本時期總數只有16萬,這真的非常非常少,台灣島的物產也算豐富,可是衛生、醫療的落後,讓原住民族,並沒有大量繁衍,原始和文明很大的差異,便是面對天災,如地震颱風疾病等承受力,很顯然原住民很容易受到外在環境的衝擊,讓人口數無法穩定發展。

 

伊能嘉矩 台灣地名辭書 (1).jpg

伊能嘉矩 台灣地名辭書 (2).jpg

伊能嘉矩 台灣地名辭書 (3).jpg

 

承受力弱是一點,還有就是原住民族祖先,它們好像沒有所謂「團結合作」、「聯盟」、「合併」的想法,明明都是人類,為何會分出那麼多族啊,然後一個族下面,各地又有數不盡的番社,上面說的承受力,少數人的力弱,如果團結起來,自然力量大,可是這樣的想法,祖先們好像都沒有。

後來平埔族,也融入到漢人族群,不過山地族還是一直保存著,同一時間各地並存多部落的情況,真是讓我想不透,難道就只因為沒有外敵,有海洋的屏障,才發展出這樣多元並存的結果。

 

伊能嘉矩 台灣地名辭書 (4).jpg

 

我讀這些,並不是要研究,而是從史料當中,發掘可供自己創作的材料。

 


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作者: 羅傑.克勞利  

原文作者: Roger Crowley
出版社:馬可孛羅  
出版日期:2024/07/06

 

筆記

拜占庭人極其迷信,對預言特別癡迷。缺乏安全感的皇帝,常常會隨意翻開聖經,尋找能夠指示他們命運的線索。

死屍幾乎將壕溝填滿,土耳其人就踏過己方士兵的屍體,像在大草原上衝鋒一樣,繼續戰鬥,死者的屍體成了通往城市的橋樑或者樓梯。

疲憊、飢餓和絕望開始給守軍帶來嚴重的損失。

拜占庭人一向迷信徵兆,君士坦丁堡的建立就去由於神跡的感召。

1453 海洋帝國 財富之城

君士坦丁堡是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漫長鬥爭中的最前線

 

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jpg


隨筆

忘了是國中還是高中,讀世界歷史的時候,有兩個年份,讀過以後,即使到現在我都還記得,那就是476和1453,我想只要有常接觸歷史的人,都會知道這兩個數字代表著什麼。

476年,代表西羅馬帝國滅亡,而1453年,便是這本書主要介紹的,鄂圖曼帝國攻克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滅亡,這兩個我大概會永遠記得。

讀這本書,最大的感觸是,回教和基督教世界,大了幾百年,到現在還依然在打,科技都不知道進步多少,可是宗教、種族之間的隔閡,好像也沒有多少進步,這背後不也說明著,人性並沒有進一步的進步。

還有一點是,人類的戰爭,已經持續了好幾千年,一直都是弱肉強食,大的欺負小的,可是很有趣的是,這些情況並不會發生在,有孤島情形的地區。

像紐西蘭的毛利人、北美洲的印地安人,還有台灣本島的原住民族,都保持原始部落的狀態,他們之間只有衝突,並不會真的打戰,真正的戰爭,只會在面對「外族」的時候。

所以原住民族他們至少會分自己人,和外族人,可是也很奇怪,如果他們各氏族各番社,實際上和漢人的「姓」是一樣的,那麼為何沒有多姓團結起來,然後再去對抗其他人。

中國早在夏商的時候,就有這樣的想法,而歐洲更是從基督誕生前,便已經打成一鍋粥,可是說人類文明的發展,都是充滿血腥暴力戰爭的,結果那些孤島上的原住民族,就沒有發展出這些。

要說獨立於海外,沒有接觸也不太對,像南美洲和非洲,甚至是南太平洋,還有夏威夷,在西方人到達前,同樣也有形成帝國或王國的,所以和外文明接觸,並不能說明,他們能夠發展出來,其餘的人辦不到。

我對於為何會有如此差異,深感好奇,就覺得同樣是人類,怎麼同樣的發展時間,有人快速有人遲緩,這並不是覺得誰優誰劣,只是奇怪,當全世界都打翻天,戰爭會帶來很多進步,以及之後的反思,可是原住民族並沒有經歷過那些,太奇妙了。

即使用這本書的1453年來看,台灣和世界接觸的時間點,是16xx年以後,不就說明200多年,各國都在蓬勃發展,可是有些人就是在原地踏步,我會朝這個方向,去尋找答案的。

1453年是兩大陣營的碰撞結束,這本書鉅細靡遺的描寫,雙方在戰爭前、戰爭當下,所發生的事情,唯獨到最後收尾,只有簡短的篇幅,他們並沒有因為這樣,而結束彼此的仇恨,因為這都打了幾百年,之後衝突又一直延續到現在,只是從君士坦丁堡,轉往中東地區。

最初想必也是因為誤會,才造成衝突,可是後代也沒考慮解決,仇恨就一直延續到現在,這是人性裡面的一種表現,那麼原住民族呢,應該也有他們所堅持,永遠不能忘的祖傳的事情,他們自己知道,不會向外人說。

我當然也不可能知道,但可以透過創作進行加工,最簡單就是對土地、對部落的感情,還有過去曾經衝突,所留下的血海深仇,至今尚未得報。

讀著這本書,都會讓我聯想到現在,因為世界各地到現在,都還有戰爭,而這些都是明面上,背地裡的想必更多,而我就是想要創作,那不為人知的恩仇。

這本書只算是一個引子,後續還會有更多閱讀和思索,同時將它們寫成小故事,給以後的自己撿起來創作,這一條龍的作業,我會持續進行。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岳浪 的頭像
    岳浪

    越努力,越幸運

    岳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