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蔣勳
出版社:東華
出版日期:2012年07月17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4830381

美,其實是一種拯救
使人有反省、有思維、有渴望、有嚮往、有對傷痛的悲憫
也有對喜悅幸福的期待

藝術,其實比任何科目更需要一種人的自覺
也比任何一種科目更需要心靈的介入

藝術概論的延伸閱讀
應該是大量餐與在當前的藝術活動之中,使自己豐富來自聲音
來自視覺、來自肢體和心靈全面的美的饗宴

終其一生,我們不要失去美的信仰

莊子-知北遊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識,萬法有成理而不說

花的香味也是為了「招蜂」或者「引蝶」

花的爭奇鬥豔,隱含著生命生存的努力

一切生命的真諦,不靠語言文字,是心與心的領悟

禮、樂、射、御、書、數:六藝

藝術兩個字都有很強的技能、技術的意義在內

勞動有很強的「目的性」,遊戲則只是休閒或好玩

一個孩子,拿一盒積木,可以玩一整天

在爭辯中,也許幫助我們思考

藝術與人生,也許原本就是一體的兩面,我們不妨借助前人的視點
擴展自己的視野,有更包容寬大的角度,看藝術,也看人生

考工記
攻木之工(木材)、攻皮之工(皮革)、攻金之工(金屬)
設色之工(染布設色)、刮摩之工(製作石器玉器)
搏埴之工(製作陶器或磚瓦)

智者創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謂之工

民間工藝的特性,只強調技術的精準

古人常說「士先器識,而後文藝」
一個讀書人,先要有器度,有見識,而後再談文學與藝術的創作

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文以載道

「藝術論」托爾斯泰基本上批評了只為表現形式
只重視技巧,或者說,只關心「美」,而不關心「善」的藝術作品

藝術必須以道德做基礎
必須要努力傳達人類共同的情感,要努力傳達人類友愛的精神

盡美矣,未盡善

一個好的藝術家,通常也就是一個好的思想家

藝術不但需要有深刻的思想,也往往有動人的情操

詩仙,「仙」是不屬於人世的,他在孤獨與自負中自我完成

我們在閱讀李白時,滿足了自我的解放
我們閱讀杜甫時,有更深的對人世的悲憫情懷
他們的藝術也因此幫助我們況大思想與情操的領域

六藝
禮、樂、射、御、書、數

用文字記錄我們的思想,或情感,產生美的感受

文學

散文可以是思想的闡述,也可以是情感的抒發,也可以記錄事件
或描寫風景,是以文字來組合的最自由的文學類別

小說一般來起來重視人物的性格刻劃,重視對事件情節的詳細描述
近代小說更重視人性內在的心理描述,或潛意識經驗的活動

中國的語言非常重視音樂性

視覺藝術(Visual Arts)

書法:特別注重於文字的形狀、線條,發展成一種美字

篆刻:把一個字做空間上好看的安排

繪畫:做為一種藝術,不斷創造新領域,不斷尋找新的表現技法的可能

書畫

雕塑:結果相同,都是以某種物質來完成的立體造型
「雕」是以尖硬的工具在木頭、石頭上工作
          把多餘的部分去除,留下自己所要的造型

「塑」卻往往是以泥土或石膏來慢慢堆出自己要的造型

希臘人非常崇尚青春之美
因此他們常以青年男女最燦爛美麗的裸體為雕塑主題

可以分類出「圓雕」、「浮雕」
圓雕一般意指可以置放在廣場中央,有四面觀看可能的立體作品
浮雕是在一個平面的基礎上做略微平凸的處理

建築(空間藝術)

與當代的材料、科技的進步都有密切的關係
他比繪圖和雕刻更牽涉到其他的工業或科技範疇
而他一旦完成,做為一個時代的美學特徵,也是特別明顯的


攝影

做為一個年輕的藝術類別
一方面在吸收傳統繪畫給他的啟發
另一方面也積極建立起自己獨特的個性


藝術的分類只是為了討論方便
至於創作者,為了更好地達到作品效果,其實是不計較分類的絕對性。

聽覺藝術

音樂

中國傳統把音樂分為八音:金、石、絲、竹、匏、土、革、木。

」是金屬性的樂器-鐘、 鑼、鈸、 鈴

」是石頭製的樂器-磬


撥弦-古琴、瑟、古箏、琵琶、柳琴 、三弦、阮
拉弦-胡琴、二胡
擊弦-揚琴、筑

」利用竹子中空的部分吹奏出聲音
笛子、簫、嗩吶

」是瓜類乾製的樂器-笙、竽

」以陶土製作中空的樂器-塤

」利用皮革發聲-鼓

」以木刻成紋來敲擊或刮摩發生-木魚、梆子、拍板

把聲音加以排列、組織、代表一定的節奏
表達激昂,或哀傷的情感,就成為音樂藝術的來源


表演藝術(Performing Arts)

舞蹈
現在保留在許多原始部族中的歌舞
都可以看到人類早期和祭祀或儀式結合的肢體活動
最基本的概念是用自己的身體去表達內心的情感

戲劇
已經是高度綜合的藝術
在中國古代大部分民眾無法接受教育的生活條件下
戲劇的確扮演了很重要的教化的作用

因為特別貼近人的生活,對一般大眾的影響也特別大

在戲劇中領悟人生,思考人生,反省人生

電影藝術

統合了歷史上所有舊有的藝術傳統,做了最集大成的一次表現

「蒙太奇」(MONTAGE)
把可能不同時間或不同空間的畫面以剪接的技法重疊

電影的確是對人有最大主宰力的一種藝術媒體
面對電影,在固定的節奏中
我們很難有思考性、反省性,或選擇性。
強大的力量主宰著二十世紀人類的思考方式與價值觀

「快轉」、「倒轉」、「暫停」似乎已逐漸變成我們的思維的一種方式

電影是許多專業分工集合起來的成果
一個導演就像文學家、畫家,一個作曲者
把各方面的元素集合起來,表達一種信仰,或一種思想


藝術的材料

材料本身,可能是一種物質,卻也可能是一種美學的元素

西方繪畫用布,承載以油膠合的顏料,在畫布上有堆積的塊狀效果
布、油、顏色,是為了以物質達到美感上濃重、強烈、激動的結果

中國繪畫用紙,乘載以水沾墨的毛筆,在紙上立刻散開,有渲染透明的效果
紙、水、墨,則是以物質達到美感上的空靈、淡遠、平靜的結果

藝術的物質材料,在選擇上,是為了服務於美學上的最終目的

中國書法和繪圖的材料是:筆墨紙硯

每一種物質都有一定的發聲上的特性
人類的藝術,也就在發現每一種物質材料的可能
把物質提高成一種美學的材料


著名的雕刻家米開郎基囉,曾經面對一塊純白的大理石,凝視很久
然後說:大衛已經在裏面了,我只要把多餘的部份去掉

藝術材料的發現,本身即是一種迷人的美學過程
藝術的材料,基礎是物質,目的是美學

藝術不只開拓物質材料,也同時在拓展人的身體的各種可能的極限

物質的背後,真正重要的還是心靈
物質材料等待著藝術的心靈去一一點醒

藝術的內容

可能意指藝術的主題,也可能意指藝術描述的對象

大自然的一切,應當是人類最早觀察、思考、感動的對象
藝術常常是把大自然中的感動轉化成另一種形式來存留

在自然中感覺到的美
常常是自己生命內在的經驗、記憶、渴望或理想

道法自然:人可以在大自然中學習到一切

中國的山水畫當然也不只是一種「外師造化」的客觀
同樣有「中得心源」的個人心境上的主觀在內

人在藝術中流露的美學,常常是自己內在生命的品質
也常常是一個時代的精神品質

元代畫家的愛自然,是為了逃避人世現實的悲哀與苦悶

菊花不同春夏的花爭艷,在寒涼的秋天,他才獨自開放
這種花因此被拿來象徵有不與世俗同流的品格的人

竹子中空,代表虛心,竹子有節,象徵節操

蘭花被稱為「幽蘭」,也是大自然中不爭艷的花朵

以冰雪代表壓迫,以梅花勝放象徵人的的節操品格不屈服

西方的藝術,無論文學、繪畫、雕刻,都以人為重心
大量反映人生的作品構成西方藝術的主線

中國的藝術為了個人完成,走向自然,西方卻為了社會改革,走進人生

超現實主義的藝術家便帶領我們航向那一片未曾被開發的人性領域
探索我們不敢在現實中面對的內心世界

藝術的形式


詩經的大序中說「情動於中,則形於言」

藝術的形式,就像對氾濫的水流加以疏濬、引導、規範的工作
形式的學習,是藝術創作和欣賞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刑式也往往不純粹是個人思維的結果
形式的完美常常是在漫長的時間中
被大眾共同創作'摸索、試驗、修正的最後結果

幾何上的三角是最永恆穩定的符號

米開朗基羅受到
希臘哲學縱慾、享受感官,和基督教禁慾、壓抑感官的矛盾影響

人的身體就像一座牢獄,封閉禁錮著我們渴望自由的心靈


人類在大自然中就學習到秩序,日出日落是秩序
潮汐是漲退是秩序,星辰的移轉,歲月的推移,都是秩序
人類也在植物的葉子的分布,花瓣的組織中找秩序。
大自然整個是一種秩序的學習。

生命總是在尋求規矩,又渴望叛逆規矩的矛盾中進行著

一切完美的藝術形式,都已經是歷史過去的紀念
真正當代的創作者,必然在形式中矛盾、掙扎、摸索、困惑著
在難堪而未成就的刑式中嘗試走出一條表達內心情感的新路


藝術的創作


藝術的創作是非常迷人的,我們卻面臨著一種矛盾,一方面景仰藝術工作者
可是為什麼當我們真正迷上了藝術
周遭的親友卻常常會勸阻我們,使我們裹足不前?

藝術的創作,似乎隱含著某種艱難與辛酸

文窮而後工,越是窮困的現實,越使人奮發於創作工作


藝術是一種寂寞的發現
藝術創作的真正意義,其實也幾乎就是生命活著的意義

藝術的創作在釋放自己內在生命最大潛能時,是向無限的巨大挑戰
有不可言說艱辛,也有不可言說的喜悅


寫詩、畫畫、唱歌,一切藝術的活動
使我們體現自己內在許多未曾釋放的能量

藝術,從個人來看,是生命力的展
越有藝術創作傾向的個人,越說明著他全方位的生命活力

藝術創作最終的意義,應該是在每一個人身上去體現生命力釋放的快樂

只有透過藝術創作豐富的過程
我們才能發現自我的能力,開發自我的能力,開發自我的潛能
使自己更自由、更豐富、更細緻,也更有生命力

在藝術創作中,可以長期保有生命的活力

從素人藝術的領域,可以發現,幾乎一般人都具備著藝術創作的潛能
只是,是不是有適當的機會開發出這種潛能

創作的首要條件還是對自己的自信
要表達自我的強烈願望,要與他人發擔憂傷
也分享喜悅的心情,永遠是藝術創作的第一要素

藝術創作中最迷人的一種「發現」過程
他帶領我們穿透進思維、聽覺、視覺..各種領域
發現無限的可能性與生命力

藝術的欣賞


好的藝術創作往往是創作者個人執著的痴迷

「痴」是一種狀態,是在藝術創作的領域,創作者完全忘掉了現實的理知
像一個瘋傻的痴呆者一樣,會一心專注於別人無法了解的一種執著和沉迷

我們的生命,其實充滿了各種複雜的矛盾

我們總是太過目的性的方式看待生活,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條
一切都從現實的利益考慮,一切都斤斤計較

藝術欣賞是一種對我們理知層次的提高
使我們從單一狹窄的理知思維中解放出來

藝術欣賞的態度,其實是一種專注

藝術的欣賞也正是一種對生命寬容的學習

越偉大的文學,越偉大的藝術
越有能力使人對現實進行持續不斷的思考與反省


文學藝術上的閱讀,不只是在閱讀作品,其實也有一部分在閱讀自己
藝術欣賞的過程,不只是欣賞藝術作品
也同時是在學會以寬容之心欣賞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曹雪芹不只提供了他的愛情
其實也使讀者在他的世界中經歷了每一個仁自己的成長與變遷

好的文學與藝術讓我們學會用更全面的方式去「欣賞」一個人

藝術的欣賞,一步一步
使我們學會了寬容,學會了以更全面的方式觀照生命
使冰冷殘酷的現實中有了一些溫暖的深情

懂得欣賞藝術,懂得向美致敬,也就懂得了寬容、悲憫與贖罪


藝術的批評

真正的批評,也許並不只是表達個人主觀的喜惡
而是能深入去了解一件藝術作品的內容、刑式、使用的材料、表現的技法
傳達的訊息,美學的風格,時代的意義,在社會中引發的影響

提供欣賞者更多的可能,更多元化的角度去感受一個創作者思考的過程

好的藝術批評,常常需要比較宏觀的藝術史訓練

進入藝術領域的法門很多
可以純粹依靠個人的感覺,也可以接受培養豐富的藝術知識的訓練
前者重感性,後者重理性,兩者並行不悖
也許才是比較健康面對藝術的態度

藝術史大約可以分為三個部分來談:
1.史料 2.史觀 3.美學

史觀的健全,也往往幫助一個從事藝術批評工作的人能有更全面的觀照
不會使藝術批評的工作流於太過個人情緒化的好惡




托爾斯泰說:將來的藝術‧‧‧
-序新校「藝術論」


將來的藝術和現在不同,它並不只描寫少數富人們的生活
它將要努力於傳達共同的情感,他將要努力傳達人類友愛的精神
這樣的藝術才能被接納、被稱讚,並且傳佈開來

凡是有著更高目的藝術家們,他創作的力量才更豐沛

藝術不是快樂或遣悶,藝術是偉大的事業

他以半生的時間向自己發問:
我,托爾斯泰,是值得人們這樣愛戴的嗎?
我的藝術是帶給了人民幸福的期許和善的指引的嗎?
我應該從我的藝術得到一般辛苦工作的人都得不到的名譽和金錢的酬報嗎?

如果人是按著自己的樣子創造了上帝
那麼,人也是按著自己的樣子創造了魔鬼

藝術是以人類共通的普遍情感為基礎的
每一個人都能懂,也能得著感動


我們所認為最崇高的藝術,永遠為大多數人類懂得並且愛好
如:創世紀的史詩、福音書的寓言、傳說、童話、民間歌謠。

在即使貧窮、寂寞、被冷落、誣陷的時候
都還能堅持著那真正藝術的精神,從一而終


藝術並不在使人狂妄自大,卻在使人更加謙虛謹慎

托爾斯泰「我們應當做什麼?」
科學與藝術的活動,只有在不享受權利,只認識義務的時候,才有好的成績
以精神勞作為他人服務的人的,永遠要為完成這事業而受苦。
因為只有在痛苦與煩惱中才能產生高貴的精神
犧牲與痛苦的思想家與藝術家的命運,他們的目的是為眾人的福祉


唯有荒唐,才可以叛逆

OS:

我第一本有關藝術的書籍,在我開始聽音樂會的同時拿出來閱讀
完全打開我在藝術領域的視野
雖然對於藝術表現的技術和美的看法而不入流
但我的感覺很敏銳,也很細心地在學習

對於藝術,我所抱持的並不是想要傳承,或是單單專精一門
而是廣博的運用,每一類的藝術表現在我眼中都是材料
可以做為設計遊戲時所用的材料,正因為出發點和別人不同
所以我在藝術之前,並不會背負太多包袱,相對的異常的靈活

我有很大的夢想就是將遊戲的地位,拉到和戲劇及電影一樣
是各項藝術集大成的作品,讓更多人喜歡遊戲
這在台灣商業走向的遊戲業,根本是異類,勢必會遇到挫折和打擊
而那些都是我自找的,太簡單的人生我根本不想
,越困難越好,我越有精神

一切都要感謝在2012遇到瑋洳之後,讓我開始走上這條路
以後有機會,我會在很多公眾場合中,直接說出妳對我的影響有多大
感謝妳,讓我重新對藝術產生興趣,也構思出未來的藍圖


感謝

以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岳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