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由這次文博會的機會,我第一次來到鐵道博物館參觀,關於園區的各項設施,我已經寫在另外一篇,這篇就來談談,對它這裡幾個展覽的感想吧。
以下展覽,依照從大門進來,參觀的順序作為排列。
「氤氳時代─員工澡堂常設展」
這個澡堂,相當驚人,我應該是第一次在台灣,走進如此員工澡堂的,而且保存的相當完整,從沖洗沐浴區,再到中間的泡湯池,應該有泡湯吧?員工也是需要享受的。
這裡獨特之處,就是向來訪的遊客,展示過往鐵道員工們,下班以後,他們是如何洗去一身髒污,又是如何放鬆身心,讓自己得以恢復。
然後在澡堂裡,我看到一個上面是圓弧形的落地窗,這個窗戶超漂亮的,根本怎麼拍都好看,我想這裡的建築風格,是日本人所打造的歐風建築,不然依照台灣人的思維,做不太出來,這樣的造型。
遙想那個時候,走進這裡,空氣中彌漫著水蒸氣,就算身體因為一天的勞動,再如何感到疲憊,但心情是愉快的,因為已經下班,洗完澡以後,就能去做自己喜歡的做的,不然就是完全放鬆。
所以來到這裡的員工,實際上有點讓自己重新開機的感覺,因為走進來,到洗完澡走出去,那心情保證會不同。
鐵博這個最厲害之處,正是身歷其境,能夠立即品味出,以前鐵道員工,真實生活的樣貌。
「鏗鏘再起─鍛冶工場現地展」
我家以前是開鐵工廠,屋頂挑高六米以上,所以當我走進這個鍛鐵工場,會感到非常熟悉,耳邊再傳來,那大型機具運作的聲音,真的讓我有種夢回過去的感觸。
我家雖然不到重工業,但是還是有各種機具,如挖土機、吊車、板模壓縮機、噴漆機,以及燒一整天的鍋爐,因為有這個鍋爐在,會讓整間工廠,體感溫度飆升五到十度,我國小國中放學時,家裡的工廠還在運作,那時就很愛溜進工廠去,東看看西瞧瞧。
所以從小就很習慣,工廠裡那種高溫的氛圍,還有那挑高六米,飽滿的空間感,我想這些都影響我之後的人生,例如我喜歡住在空間大的裡面,然後很擅長燃燒自己,讓自己保持在熱血的狀態。
這邊的看點是,大型機具原封不動的保留在現場,而音效則是重現當時,機具有在運作的時候,會有怎樣的聲響,經過編排之後,很有交響樂的感覺,現場聽真的相當震撼!
「流動的往事─景框內外的藍皮記憶」特展
這裡所陳列的展示物,以我來說,沒有太多共鳴,因為自己對火車,並沒有太多記憶,主要還是因為我人都在北部,去南部旅遊,也都是開車,很少在搭火車移動。
這些藍皮還在的時候,我根本很少會去使用火車,我國小的時候,台北後火站就開始搬遷,而新板特區那邊,也開始慢慢發展起來。
我人如果要到雙北市區,都是搭乘捷運在移動,而像桃竹苗,或是宜蘭這些,說實在我學生時期,也很少在去。
真正很頻繁地,開始搭乘火車的時候,已經是2014年搬到台南了,那時就兩個選擇,火車或高鐵,為了省錢自然會去搭火車移動,
那時近的點,是坐區間車,只是我所坐的,已經是電聯車,也不是藍皮,所以個人對火車、車站這些,真的沒有很多感情,到也看過很多這方面的作品。
那種送行、離別的情感,我沒經歷過,如果真的想要創作,只能靠臨摹的方式,現在多看展,更多是了解那些元素,要去那些地方找資料,戲法人人會變,各自巧妙不同,我很喜歡經過做功課以後,進而創作,然後讀到自己創作的感覺。
對文博會in鐵博的想法
文博會這次展區有五個,我看了四個,很明顯的個人是喜歡空總和鐵博的,看展覽手冊也清楚,因為這兩個只專注在「文化策展」而已。
華山和松山裡,更像是文創品牌的展示區,喜歡的人會很喜歡,我是那種純看熱鬧,但是不消費的,也因為有比較,才讓我對於有內容的展覽,更加喜歡。
鐵博除了澡堂那個是常設展以外,另外兩個是屬於文博會的,從裡面看到豐富關於鐵道文化的知識,並沒有想成為鐵道迷,又或是鐵道的專家,但我很需要廣泛的接觸,同時將自己的感知能力完全打開。
讓更多的靈感和自己相遇,而當靈感冒出來的時候,就試著將它們寫下來,即使現在還沒什麼用,搞不好未來我就會翻出來,進行重新創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