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客家博覽會,是我決定到桃竹苗旅遊,最主要的目的之一,那時是拿到一張傳單,上面寫的就是客博會。
只是我很快的發現,和以往的展覽不同,這個博覽會分了好幾個展區,雖然有兩大主展區,可是同一時間,又有好幾個衛星展區,我是會對其他也感到好奇,那時在飯店房間休息的時候,便決定附近幾個全部都想去。
客博會好幾個都離和逸很近,只是當我明白,自己在桃園的第一天,如果不去看至少一個,隔天會跑不完,看了幾個館的時間,我只能在台灣館和世界館,兩者選其一。
本來我還貪心的認為,自己能夠趕在他休館前,將這兩個看完,結果我想太多了,光一個台灣館的內容,就超級豐富的。
客博會台灣館特別之處,就是先介紹台灣全體,客家族群的數量,他們是從哪裡來,過著怎樣的生活,孕育出怎樣的文化,展區前半段,就是在做這樣的科普。
我好像是第一次看這種「博覽會」形式的展覽,入場後所看到的那些球體,都顯得好狀況,這就是在形容客家族群和台灣本體,是怎樣的關係。
而後面的展區,則是以縣市去劃分,各縣市裡,客家人又有著怎樣的生活,他們的飲食、歌曲、各種精神,透過物品或是掛布的形式,在展區內一一呈現。
而縣市部分,桃竹苗就是客家族群的大本營,我這次造訪的南庄、獅潭也都是客家庄,路過新竹湖口的時候,也順道參觀好客文化園區,這一路回來,我就接觸了好多與客家有關的。
客家人在台灣並不算弱勢啊!我看現場的就有寫,台灣目前客家人口數約有466.9萬人,佔全國總人口數的20%左右,再加上他們分散各地,也讓這個客博會的內容非常有可看性。
只是我內心,其實是比較想要看原住民族的博覽會,就是把平埔族和山地原住民族的文化,像這樣的形式展示出來,原住民族在台灣只剩下59萬人,連上面客家人數的零頭都不到呢!
幾個縣市的展區,我對台南、高雄、台東、花蓮,還有自己本身的台北、新北特別有印象,來說說自己對這些展區的,一些想法吧。
台南有點可惜啊!展區非常簡約,放了好幾個柱子,柱子上則是平面螢幕,在台南生活的客家人,他們各自的訪談畫面,怎麼說呢,我雖然也曾在台南住過,但是我畢竟外來的客人,對於他們的所說的在地生活,我沒很有帶入感。
透過圖板,我才知道原來以前去的,楠西區鹿陶洋江家聚落,是台灣最大單姓客家聚落,那時在台南旅遊,我沒有習慣記錄遊記,不然那個時候,我應該是知道他們是客家人的,沒關係,我現在只要去哪裡,都會留下記錄。
我在這裡有看到一個掛軸,上面寫得讓我很有感觸,它是這樣寫的:「所有語言皆是詩,來自生活,卻也遠遠超過生活。」
我個人是喜歡詩歌的,只是我的詩歌,都寫得太過口語,和別人相比,當然會覺得自己到底在寫什麼,但是我怎麼寫,到頭來詩歌還是長那個模樣。
這段我讓我聯想到,藝術或文學,同樣來自生活,我想藝術家或是文學家,之所以能夠成為那樣的人,就是因為他們比其他人,更認真的生活,思考的更深入,想更多的事情,動不動還為自己的想法所苦。
對於生活,我想我的體悟還不夠多,但是這個,什麼時候開始,都還來的及,我會認真挖掘,生活和生命裡,所潛藏的智慧的。
高雄的展區,頭頂那樣的,好像是想要營造出雲彩的感覺,可是給我卻聯想到重工業所排放的濃煙,如果我誤會的話,真的很抱歉。
在台南的那個時候,我透過騎車,高雄它上半部的鄉鎮區,我都跑去過,以及市區內的幾處知名景點,也在火車、捷運的幫助下,逐一跑到當地去玩。
像展區內的鍾理和,以及油傘的美濃,我也是從台南出發,一路騎到,因為曾到過許多地方,讓我對於高雄有不同的感情,再加上之後環島的時候,曾跑到六堆去參觀,因為這樣,對於高雄的客家人,我搞不好還比台南了解更多。
對於花東地區的客家人,我應該是毫無所知呢,畢竟到了花東,我所關注的,都是花東當地的原住民族,像客家人我也直接將他們視為漢人族群。
花東兩個展區是連在一起,它們看起來是想要營造出花東縱谷的氛圍,牆壁是竹編的,然後處處可以看到綠色的植物,可以將那些竹編圍牆,視為縱谷兩旁的山脈,而展區就是縱谷,而所有的客家族群,也都是生活在其中。
我在花東展區,看到客家人在面對滿清、日本的時候,所發生的衝突,雖然圖版上的文字記錄的很簡單,但是看它的介紹,就可以發現,其中有好多故事可以寫。
最後來到台北和新北的展區,雙北地區這裡幾個著名的客庄,我小時候有去過,他們為雙北的發展,貢獻了他們的心力。
再加上雙北,還有著大量北漂的人,而台北展區,便將搭火車北上的這個意象,設計成展區的通道,遊客好像走進火車列車一般,看著過往的那些人,他們懷抱著怎樣的心情,北上工作。
因為我從小就生活在雙北,成長讀書等階段,也都留在北部,是一直到後來,心裡越來越不喜歡自己所居住的城市,先搬到台南工作,之後連戶籍也移到台北。
我這種脫北的人,很怪吧?看著雙北有這麼多人移入,我雖然明白他們的想法,但他們心裡所想的,恰好是我最厭惡雙北的。
這些外來客家族群,在雙北創造了屬於他們的文化,我目前對客家的文化,還沒有到很有興趣,還停留在收集靈感的階段。
逛完幾個縣市的展區,客博會的台灣館,算是來到最後一個階段,這裡有點未來展望,讓我最在乎的一點是,展區內的PTT顯示
台灣的客語能力每年流失1.1%,語言存亡之際,更是客家文化的保存危機,看到人數這麼多的客語都這樣,讓我聯想到,那麼原住民族呢?我過去一年,自學原住民族語,即使學的很鬆散,但還是有持續在摸。
語言是需要日常活用的,會逐漸流失,代表的是,客語在日常中用不到,我想這個點,對原住民族語也是如此。
離開這個原住民族台灣館後,距離世界館的休館時間,只剩下50分鐘,算了明天再來吧!我來到一旁的好客農市逛了一會。
這是我第一次參觀,客家博覽會,可以發現展覽內的內容豐富,也帶給我許多平常不會去在意的點,好極了,如果以後還有客博會,我還會再來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