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落日:大日本帝國的衰亡,1936-1945(二冊)
The Rising Sun: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Japanese Empire, 1936-1945
作者: 約翰.托蘭  
原文作者: John Toland
譯者: 吳潤璿
出版社: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2015/05/06


二、支持不干涉其他國家內政的原則
三、支持包括商業機會在內的平等原則
四、不變更太平洋地區的現狀,除非用和平方式改變此現狀。

一個資源豐富、幅員廣闊且無須擔心被攻擊的國家,怎麼會理解一個弱小、人口稠密、幾乎毫無天然資且持續處於惡鄰蘇聯攻擊危險之下的島國的處境呢?P.152
OS:
就像隔壁的泱泱大國,永遠無法體會到台灣民眾,心理所承受的壓力,為何我們一出生,就必須要面對這樣無恥貪婪的大國,怎麼不趕快爆炸解體。

因為誤解、語言上的難題、翻譯錯誤,以及日本方面的機會主義、「下克上」、非理性、驕傲與恐懼;美國方面的民族偏見、不信任、對東方的無知、僵硬的態度、自以為正義、榮耀、國家的驕傲和恐懼,這一切使一場原本無須開打的戰爭眼看就要爆發了。P.154

藉由突擊而達成決定性的勝利的觀念深深影響著日本人。他們最喜愛的文學格式是「俳句」,一種只有短短十七個字的詩體,融合了感官意象和直覺招喚,並依據固定格式呈現日本佛教所追尋的「頓悟」。同樣,在柔道、相撲和劍道中都要經歷冗長的賽事,然後靠突然一擊決定勝負。P.156
OS:
我很喜歡日本文化裡,突擊和一閃的精神,我們能夠忍耐很久,但是當我們動起來的時候,絕對會要你的命。

不管掛著哪國國旗,看見什麼就擊沉什麼。P.177

間諜報告貝忙碌的翻譯員堆壓在「待處理」的公文框內---因為重要性太低,以至於連被隨手翻閱的機會都沒有。P.182

日本人們並不希望戰爭,但他們也不想放棄之前戰勝所帶來的成果,因為它們在那些戰爭中耗去了不少血汗與財富。P.197

日本的領袖們所擔憂的並不是戰爭迫在眼前,而是秘密攻擊可能會被發現。P.207

對於日本軍人而言,殘暴是一種生活方式,他們認為上級長官的耳光和痛毆是一種正常的懲罰,他們也會反過來對屬下拳打腳踢。P.319

 

短評:

日本雖然曾經為亞洲帶來戰火,但是他們民族精神裡,有一股很強烈且悠久的捨身精神,讓他們能夠以一國之力,先後對抗三個大國,趁華夏弱的時候,蠶食鯨吞,德國也有這樣的底蘊,可是德國和日本都被壓抑的很慘。

其他的大國,美國、俄羅斯、中國,真的有多強嗎?還好吧,還不是賣自己國家大,他們國民的民族性,遠遠不如德日所展現的,正義的一方只會搞圍毆,邪惡可都是孤軍奮戰呢,世界既然不接納台灣,為何不走向邪道,唯有邪道才能保護自己的島嶼,以及我們的人民。


追尋現代中國
作者:史景遷

毛澤東最初很簡單地將中國的積弱不振歸咎於中國人民體質嬌弱。中國人民體格之輕細,肇始於中國文化自古重視鍛鍊心智因而忽略了體能訓練。P.76

社會奪其希望,吾人應主張與社會奮鬥....與其自殺而死,毋寧奮鬥被殺而亡。P.78

庚子獎學金是美國從庚子賠款份額撥出歸還給中國政府,用以資助優秀的中國青年留學美國P.91

胡適自認處於世代交替,必須同時對過去與未來承擔重責,也注定要為過去與未來奉獻犧牲。他對文化與歷史問題提出大膽假設,但同時也務求小心求證。P.92
OS:
台灣是否也是處在世代交替?如果是的話,身為橋樑的我,又能為前者和後來者,做出怎樣的傳承,還不知道該怎麼做,也只能持續做下去。

魯迅相信中國人通過他的寫作至少能在臨終前覺醒思考,毛澤東則是堅持要中國人拚死奮鬥。P.95

孫中山認為陳炯明提出的「聯省自治」將危及他的領袖角色,共產黨員也都支持陳,批評陳炯明的「聯省自治」美夢是「封建餘毒」P.109
OS:
這裡的聯省自治,到底是現在中國所施行的那樣,還是美國那樣呢?可能還需要多讀點書,才能明白其中的差異。

發動罷工的代價可能非常高。雇主會記下參與罷工工人的名字,事後再將它們解雇。P.112
OS:
就算是現在,還是會有秋後算奏的情況,真可悲呢,工人會希望工作環境、薪資狀況改善,其中一個出發點,是因為愛這份工作,想要它變得更好,但是雇主才不會這樣想,這點放到台灣政壇,那些政黨、政客也都是一個樣。

青年或許是為了實現社會正義而加入共產黨,不過一旦成為共產黨員,卻又發現失去文化創作的自由。P.160

如果放棄尺寸土地與王權,便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P.247

人民生活本來存在著文學藝術原料的礦藏。而此礦藏是「一切文學藝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唯一泉源」。知識分子的使命就是要投身如火如荼的戰鬥中,而在駭人的複雜中將其完全吸收。P.278
OS:
我一直都在戰鬥,對象是那強大,為數眾多的華夏文化,就算沒有夥伴,我也打算幹到底,我很清楚哪些地方藏有礦藏,也默默在深掘那取之不盡的寶藏。

 

短評:

史景遷是2021年年底過世的,它所寫的大部頭史書,我很喜歡讀,不會像有些外國學者,會去當華夏國的舔狗,追尋現代中國,就是講民國到大陸赤化這段歷史,前後有三本書,都是非常厚實的書。

我是現在是想要縮短,看完書之後的閱讀心得,再照以前那樣去寫,太耗費心力和時間,史景遷所寫的,都是很輕鬆的主題,也能透過它的筆觸,看到不同當時所發生的事情。

 

被遺誤的台灣:荷鄭台江決戰始末記
’t Verwaerloosde Formosa (Amsterdam, 1675)

作者: C. E. S.  

譯者: 甘為霖牧師、林野文
出版社:前衛  
出版日期:2011/12/06


揆一(Frederick Coyett)在1643年以上席商務員身份來到東印度,1645年在巴達維亞(今雅加達)升為高級商務,同年,揆一與荷蘭世家出身的蘇珊娜結婚,和第八任台灣長官卡隆(任期1644-1646)成為連襟,似乎也因這層關係而被任命為台灣評議會議員。

1647-48及1652-53年,揆一二度出任日本出島商館館長。
1648-52年,揆一來到台灣,任上席商務員兼副長官,期間與第十任台灣長官富爾堡(Nicolas Verburg)產生衝突。
1654年,揆一被任命為本島地方官,1656年成為第十二任台灣長官。

中文文獻稱作「揆一王」或「夷酋揆一」

曾求助於巴達維亞總部,但遭時任東印度評議員的富爾堡不斷掣肘,讓他難以施展手腳

1661-62年間,大員的熱蘭遮城遭鄭成功圍攻,揆一在孤立無援下,苦守九個月後被迫投降,不得不撤離為止。

揆一回到巴達維亞後,立即遭起訴,被判處死刑、財產充公,但處死時刻遲遲未能決定,最後改判終身監禁在今印尼般答覆近的一個叫Ay的小島,在島上度過八年。後來由於親友極力奔走,揆一財在荷蘭親王威廉三世特赦下,於1675年搭船返回荷蘭。


聯合東印度公司的十七人董事會是東印度總督及評議會的上司,負責任命總督、頒授指令;東印度總督及評議會則是台灣長官及評議會的上司,負責任命長官、頒授指令


一官(I-quan)之子國姓(Koxin)

1653年郭懷一事件後,荷蘭人在本島建築了一座新城堡,取名為普羅民遮城,即現在的赤崁樓,他座落在赤崁,與大員和熱蘭遮城隔海相望

揆一閣下又簽了為期三年、月薪150荷盾的職務合約。

何斌為荷蘭東印度公司所倚重的著名漢商,後因與台灣的荷蘭人及其他漢商有財務糾紛,並被控暗中替鄭成功在台灣收稅,因而逃亡廈門,並力說鄭成功佔領台灣。鄭成功攻台後期,何斌與鄭成功關係不佳,被外放他地。但到了鄭經時代,何斌還是充當與英荷交涉的重要人物

公司在福爾摩沙的支出高於他所獲得得利益

1658-59年,大批漢人逃到福爾摩沙避難,並傳來消息說:國姓爺在南京遭韃靼軍隊重創,因而退守廈門,並準備攻打福爾摩沙,這些消息引起了此地漢人移民社區一片譁然。各種謠言滿天飛

福爾摩沙的遺誤與喪失,福爾摩沙長官和評議會認為是肇因於兩個主要因素
1.對於先前所提及的國姓爺意圖染指福爾摩沙的諸多傳言,巴達維亞的官員們雖然了然於胸,卻依舊自欺欺人地認定,這片籠罩福爾摩沙的烏雲終究會被風吹散,不會帶來狂風暴雨,除非國姓爺真的登錄福爾摩沙,否則他們絕不相信這種可能性

2.巴達維亞總部過於吝嗇,拒絕提供經費來修護荒廢的要塞和新建少數的工事,這些都是讓福爾摩沙擁有兼顧的防衛能力所必需的


短評:

會想找這本書,主要是對揆一感興趣,我那時在安平古堡,有看到那尊揆一的半身像,想到它和鄭成功的交手,還有他之後的人生經歷,那時便有一個小說的靈感,浮現在我腦海裡,雖然這麼多年,還沒有將它寫出來,但既然是自己所想的,一定能夠回憶起來的。

這本書傳聞是揆一匿名出版的書,類似在爆料,當時巴達維亞不給予支援,才讓自己無法堅守台灣,有那種多年後,越想越不對勁的感覺,他可能沒有考慮到荷蘭遠在地球另一邊,那時台灣海峽的海上霸主,可是鄭成功啊!他要打你這個小小的城鎮,完全只是大魚吃小魚而已。

要不是鄭成功染病過世,拿下台灣之後,下一步搞不好就是打菲律賓了,歷史沒有如果和假如,鄭成功就這樣過世,而揆一背負恥辱過完一生。

 

arrow
arrow

    岳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