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的滋味
作者: 何懷碩  
出版社:立緒  
出版日期:1998/10/01
 
 
說個人
 
一個原本獨立的個人,甘願依附群體,成為群體的一個細胞,不是源於懦弱與恐懼,便是因為貪圖權勢與利益。
OS:
我不是一個從眾的人,也說不出成為群體有什麼好處壞處,單純是習慣一個人。
 
 
因為獨立創造太難,孤單無依則令人恐懼
OS:
孤單無依這幾個用字,怎麼會如此的負面,有些事可以團體一起進行,有些事就一定要獨立才能作出成果,我會離開遊戲產業,就是發現自己並不是個合群的人,而作遊戲事需要團結的,所以最後我開始一個人也能完成的,文藝創作,都是沒學過的東西,都去學就對了。
 
 
 
愛因斯坦:「我從未全心全意地屬於一個國家、一群朋友,甚至我自己的家。這些關係我總多少帶點疏遠的意味。我極想從這種種關係中躲入自我的小天地中,這種願望在我是與時俱增。」
OS:
現在對我有最深羈絆的,就是家族和土地,最後還有這裡的人民,其他的都還好。
 
 
說知己
 
知己幾乎是另一個自我。
 
知己是心靈的共鳴,超越人世的利害與誘惑,而且不因世變而有絲毫動搖。
 
 
說角色
 
訓斥別人違法的大法官,對自己所屬的政府天天違憲常常忘卻,所以能那麼理直氣壯;做了大官的那一副「威嚴」的嘴臉,是因為他忘記了青少年時代對官崽的厭惡。
OS:
我心中一直有十歲、十五歲、二十歲、二十五歲、三十歲的自己,我記得他們的樣子,以及他們所希望、所厭惡、所堅持的,有他們在看,我會成為他們好的榜樣。
 
人生的角色不但不由自主,而且總是努力為他所處角色地位的偏見與私心狡辯。這是人生荒謬、煩惱與痛苦的源頭。人的可惡,常常在這上面顯露無遺。
 
只有「自由的心靈」可以超脫人生角色的可悲。自由心靈是高尚的人格融合了知識與經驗所形成的智慧。其特色是公正、透徹而通達。
 
痛罵社會的庸俗與墮落的作家,一旦被擁為大眾英雄與明星卻沾沾自喜。
OS:
我心中想到一位作家,我現在已經把創作出來-易初舟,他的故事我會慢慢展開。
 
 
說快樂
 
欣賞自己,也欣賞他人;有了自信,然後有自尊。
 
渴望恭維、讚美、奉獻與愛,但卻吝於給他人這些他所渴望的。
 
 
說娛樂
 
一個人在自我自由選擇的休閒娛樂方面,所顯示的才是其人的「真我」。觀察一個人的休閒生活:以什麼為娛樂,有什麼嗜好,正可以了解其人的品味、格調與價值觀念。
 
種種色色的嗜好、興會、志趣與志業,都是人所樂於從事的自由活動。無非是滿足慾望,尋求趣味,追求理想。或用以寄託浮生,對抗空虛怠倦;或用以追求意義,創造價值。最後都共同是為了人生的快樂與滿足。所以都可說是廣義的娛樂。
 
飲食與性愛的滿足,是一切動物慾望的基本。而身體的運動和各種遊戲,體力與技巧的競賽,則超越動物的本性,但都為肉體的娛樂。在精神方面,探究天人的神祕,一方為知識的追求,一方為宗教的渴慕,都永無涯止。
OS:
食慾和性慾是偏動物性的慾望,那麼求知慾和創作慾就是身而為人,所能具有的慾望,偏精神方面,這是我自己想通的,這兩個應該都是人的本性,同樣是吃進去和想排出來,我開始習慣每天進行這兩項慾望。
 
沒有個性,也沒有創造性,便不能享受人生更強的趣味
OS:
我一直追求創造性,鬼才知道我是什麼個性。
 
人生而自由。但是生存的壓力,社會環境的挫抑,文明的束縛,政經制度的不公不易,逼迫人必須自我奮鬥,使小我從重重魔障中解放出來,才能獲得某些原有的自由。
 
 
說養生
 
人人皆欲鈍靜,實皆欲為強者而制人;
人人皆不欲銳動,實皆因不願為弱者而受制於人。
是故,社會必相爭而亂,必弱肉強食而無異叢林
 
 
說自卑
 
最後還有一種使人不禁肅然起敬的自卑,那是因為其人自感知識學問不夠豐瞻,品德行為不夠完善,自我努力不夠刻苦。當然這種人已經越來越少了。
OS:
我不追求品德方面的,每個人感興趣、關心的領域都不同,我盡可能讓自己的觸角,向外向更廣的領域,去蔓延生長。
 
利益團體所關心的是商品利潤,「美感」與「女權」只是製造「潮流」的手段而已
 
試看現代宗教的「力量」多在極龐大的善款而成企業化的王國,可知道精神事業在當代還是要以財富為後盾。
 
自卑如果成為怨恨,便可能便為罪孽。
 
 
說美容
 
凡為同性所嫌懼的,往往為異性所愛慕
 
美容本來是人性之所欲,現代美容因醫學的進步,科技提供新技術與新材料,本來應該更好地滿足人性的願望,彌補人身的缺陷。
 
生命形質之美的特色,常常既不純然無暇,也不能永遠不變。
OS:
我的美只表現給我所愛的人,如果她不喜歡、不感興趣,沒關係,我會繼續等待。
 
 
 
說食色
 
儘管努力裝扮神性,但往往顯露出更多獸性。
 
滿足食欲,追求飲食之精美,變化花樣層出不窮,都可以光明正大,無所顧忌,可以說,可以做;可以鼓勵、批評、讚美、比賽、可以學習、研究甚至可以修學位。
 
凡不同者則生好奇與私秘。而異者相吸,乃物理之必然。
 
性愛之行為則大異其趣,裸裎相向,性器交鋒,全身動作,汗流浹背,甚至呻吟號呼,地動山搖。故注定其只能由當事之兩人,行之於密室。
 
食欲較色欲為基本,而色欲則較食欲為強烈。
OS:
求知慾較創作慾更容易入門,而創作慾則較求知慾為強烈,這是我所認為人的本性。
 
 
說兩性
 
雄性的天賦所扮演的是主動的攻擊者,而且無時無地不身懷犯罪工具。
 
兩性之間可以經營人間至美、至動人的境界,也可以變至醜、至不堪的局面。
OS:
我也好想遇到那一位「對的人」,和她一起譜寫人間至美、至動人的詩篇。
 
 
說今昔
 
舊時代與新時代最大的差別在於人類智慧運用的方式不同。
OS:
人類和智慧本質上,都還是一樣的,我相信文學藝術能夠超越時代,帶來希望和奇蹟,如果這一次不行,那我就繼續學習、不斷創作。
 
智慧的運用大概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往內在心智性靈去追求,一種是致力於外在肉體生活的建設。
 
「現代」可以是一個多麼好的世界,也可能是非常壞的世界。
 
現代大都市水泥森林中的人,豈不正是又沮喪又瘋狂
 
現代人熱烈的愛情都表現在兩性短兵相接中。強烈、激動而實在,偏偏沒有深邃與持久。我們無法證明現代人愛情的「幸福」比古人更多更美更好,但我們能夠證明過去的愛情更深、更癡、更持久、更專一、更偉大。
OS:
人間自是有情癡,此事無關古與今,我很迷戀古人這種深邃與持久的愛情,可是一直在唱獨角戲,遇不到願意和我互動的對象。
 
 
 
說新舊
 
為刺激無限度的高消費,正把人性中本來存在的「喜新厭舊」的一面無限制的鼓動,使之擴大、升高。因襲舊的,最後必僵死;盲目追求不斷的新,必回到藝術初生之前的蒙昧。新舊之兩極皆有侷限、人生本來就有局限。
 
除了「新」之外,藝術別無追求的方向嗎?
OS:
外在世界再新,人類還是原本那個人類,對於自身和生命,我們依舊是一無所知
 
 
 
說進步
 
一個缺乏教養的民族,扺知一昧毀棄舊事物,建造新事物,所得到的「進步」,可能只是粗野淺薄。那其實是文明與心靈的退步。
 
我們已不懂得珍視先人智慧的創造,無感於歷史的莊嚴;我們毀棄民族生活數千年追求的,人生夢境的道具與舞台,下一代將無法回到這夢境中去體味昔日的文化,以及認識今日文化的根源。
OS:
承上啟下或是集大成者,從來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可不就因為不簡單,才很具有挑戰性,我想試試看自己是不是這塊材料。
 
 
說世代
 
新世界是急遽變遷,因而不穩定、不安寧;物質豐富,生活雷同而方便,無所謂浪費與禁忌,比較缺乏個性而趨向集體潮流。
 
 
說未來
 
人類世界近百年變遷之大,超過了過去數千年的總和。
OS:
外在變遷的如此迅速,那麼人類的大腦、精神那方面,有沒有機會在短時間,快速成長起來,以求能適應外在環境,光這樣想,就會想去嘗試看看,自己到底能作到怎樣的地步。
 
 
今日人間許多政治的紛爭,意見的歧異,價值觀的齟齬,倫理的崩裂,道德的飄搖,生活的混亂,亦大半來自時代急遽變遷之下,適應困難的結果也。
 
進步並不保證人生價值的提升,而且可能反而下墜。
 
沒有死亡的威脅,便沒有壓力;懶惰與享樂便成為一切人普遍的習性
OS:
如果沒有了死亡,人類可以永生,那麼文學和藝術,可能不會有機會發展,就是因為人生很短暫,美是一瞬間的,藝術家想抓住那個瞬間,所以燃燒自己的生命,現在才有那麼多作品可以欣賞,我也想要成為那其中的一份子,在歷史中留下屬於我的美。
 
 
說宗教
 
近代科技文明使感性文明之膨脹,肉體享樂之便利,現世生活之囂張,都使人間與宗教背道而馳。
 
凡認真生活的人必有其「宗教」。
OS:
這裡的宗教,應該代表著信仰,而這種信仰並不單純只是宗教,可能是對於真善美的信仰。
 
 
說果報
 
現代宗教有些成了大企業,有的握有很大的權柄,就因為社會上有許多在爭奪與佔有方面「成功」的人希望藉宗教來求救贖,所以在企業與政治之外,宗教成為另一種企業與政治。兩者互相支援,互補有無,而且互相依存。
 
 
說慈善
 
富者有太多錢,但是不安;貧者太過匱乏,所以痛苦。
OS:
我屬於中間偏富的那邊,已經很幸福很足夠了,我珍惜眼前的人事物,試圖打造我心中的美,分享給世界觀看。
 
 
世界上政治較清明、民主制度較健全、社會福利較發達的國家或社會,「慈善事業」就發達不起來。相反地,政治污濁、正義淪喪、生命沒有尊嚴的社會,「慈善事業」就如日大旱虹霓,為大眾所仰望感禱。
 
政府沒有善盡職責,發揮功能,所以慈善事業兼職代庖。
OS:
對於慈善事業,我沒資格多說什麼,因為那些真的需要幫忙,可是政府來得很慢,在政府來之前,以及政府走了之後,只能靠慈善團體資助
 
 
說上帝
 
對於人與人的疏離、冷漠所造成的孤獨、空虛的恐懼。種種更令人絕望的恐懼,使人類在各種事業上的成功,卻換來更大的痛苦。
OS:
在我還能讀、還能寫、還能思考的現在,我應該是最幸福的人,比較痛苦的是,還沒遇到那位對的人,只是她人在哪裡,是否真的有那個人,我還真不知道。
 
 
說天人
 
我們對所知所得也只有皮毛,而且大大曲解其意。看看現代中國人的居所環境與都市規劃可知。
OS:
中國的古文詩詞,充滿著加密文字,大家手拿的密碼本又不同,所以才會造成曲解其意
 
 
說氣象
 
要讓受教育的人能夠有各種創造性的成就,要使社會文化的發展,不偏於肉體欲求的滿足,不偏於財貸的貪求,不沈溺於私慾與實利,而能有更高的境界,需要的是「氣象」。
OS:
我會是那個帶來新「氣象」的人嗎?應該不是,我只是個普通人,喜歡文學和藝術,見證過永恆,想要憑藉著自己的文藝,再次創造不朽。
 
我想要能忠於自己所堅信的信念與原則,至真至善的信念與原則的追求過程,須不斷反省,虛心吸納高見,時時修正。
 
沒有個性則不可能有創造性;沒有創造性便只是傳統與習見的奴隸,不足以言開創。社會上著重工具性格的專才,有創造性智慧的人物自然見不到。
 
 
說晝夜
 
在燈上寫作,世界上只剩下燈光所及的範圍,其餘都盡隱沒於黑暗之中,遂得以最專注的思考。
 
 
說真相
 
中國文化的真相,大概還是一團混沌。儒家的泛道德主義,而藉政治力的扶掖,過分恃寵而驕,壓抑了其他思想文化的生機。尤其是助長中國泛道德與泛政治的文化特色,慢慢使中國文化走向貧弱而腐敗。
 
僵固的意識形態,政治化的學術,黨化的教育及傳播與建立個人名位的宗派主義都使中國的文化、歷史與學術研究,難以達致客觀與誠信。
OS:
泛道德與泛政治,在台灣和中國真的很嚴重,我會和這些保持一定距離,珍惜自己的疏離感,創造出屬於自己風格的作品。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何懷碩 孤獨的滋味
    全站熱搜

    岳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