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蘇澳冷泉我應該也只來過一次,蘇澳嘛太南邊,就算是那時常來宜蘭,它也並非我們家的首選。
我還是刻意選擇冷泉的,這幾年去了好幾個有名的溫泉,而冷泉最有名的,一定是蘇澳冷泉,那時就會想,什麼時候到蘇澳冷泉走走,而這天就是為了將那個念想,畫上句號。
進入蘇澳市區,跟著指標來到蘇澳冷泉,才知道,從10/01開始蘇澳這邊暫停營業,我只能在外圍散步,這又犯了沒有事前查看,官網或臉書的失誤。
怪可惜的,因為蘇澳這裡,並非想來就能來的地方,如果將宜蘭和其他縣市擺在一起,我更傾向去其他縣市,而不是宜蘭,宜蘭在我剛出社會的那幾年,真的每個暑假都會來玩,就是那種已經熟透的老朋友,我這兩年會到宜蘭,全部都是順道。
也是在當地,才確定冷泉和溫泉,泉水成分不同,酸鹼值也不一樣,然後我還想到一個有趣的點,那就是市面上會有溫泉飯店、泡湯湯屋裡的,也是溫泉,好像就沒有專為冷泉而誕生的冷泉飯店?所以跑溫泉是比較享受的,那樂趣遠高於冷泉吧。
蘇澳冷泉沒有開放,而且園區裡的湯屋,都在進行維護,我也只能在外圍逛,現在知道了,冷泉是會有暫停開放的時候,而溫泉則是全年無休。
原本蘇澳冷泉這裡沒,我就考慮要離開了,是後來看到一個阿里史冷泉,又跑了過來,這邊運氣因為性質不太一樣,還有開放泡腳的區域。
這邊是大眾冷泉池,人來到這裡,都聚集在旁邊,或脫鞋或穿泳衣的坐在周圍的座位,伸出腳泡泡冷泉。
我只用手摸摸冷泉,冰涼的感覺,是覺得還好,如果不提醒,其實很一般的河水,差不多啊,都是涼爽消暑。
幸好阿里史這邊冷泉有開放,讓我得以圓了對於冷泉,長久以來的念想,後來也以冷泉/溫泉這個點,創作了故事,就像我寫到的那樣,人們會將泡溫泉,當作極致的享受,都有一條龍的服務,反而冷泉,就顯得很陽春。
同樣都是地底下冒出來,一則冰涼一則溫熱,差別卻有如此之大,沒到冷泉這裡以前,我還想不到呢,恩,真有趣。
蘇澳冷泉這裡,是我這趟所到達的最南端,再來就開始往北移動,晚上要住在礁溪,路途遙遠,趕緊上路吧,對於冷泉,有機會會再來的,當然需要是夏天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