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我逛完新北市美術館的台灣設計展以後,下一個點是鎖定桃園圖書館,可是當天的天氣非常不穩定,不時飄著雨,再加上我當天沒有帶雨衣,最後權衡下,選擇鶯歌老街,為當天旅遊的最後一僵個點。
鶯歌因為是我媽的娘家,這個老街在整理以後,我來過無數次,只是我對它有印象,只到整理重建以後的模樣,再往上回溯,我真的想不起來,它以前長什麼樣?
我在它很熱鬧的時候來過,以前的盛況,如果拿來和我來的這天相比,我會覺得鶯歌老街,也沒落蕭條太多了吧?這裡面當然也很我平日有關,但是最大的差別,就是關門休息的店鋪變多。
還看到好幾間店鋪,直接掛上吉屋出租的牌子,那些店鋪前身,我都曾經進去逛過,唉,鶯歌老街怎麼混蕭條至此,到底是出了什麼問題喔?
整個鶯歌老街,呈現「工」字的形狀,最熱鬧的地方,都是位在上下的橫那邊,豎算是通道,這邊比較重要的便是老街裡,最高建築物光點藝術中心在這裡。
它是逐層的展示館,頂樓大多有展覽,搭電梯上頂樓,看完展覽以後,再往下逐層這樣慢慢逛下來,在我記憶中,有過好幾次這樣的經驗,這裡對我來說,好不好逛倒是其次,反而是因為它室內空間很大,不管是艷陽天,還是下雨天,都能來到這邊躲著,記得自己就曾在這裡,待過好幾個下午。
現在來到鶯歌老街,會覺得已經很沒有老街的味道,因為它的馬路變得太大條,可能我這住過台南,以及這幾年走訪台灣各地的老街,對於老街的印象,還是會希望它保留舊有的模樣,那樣真的比較有年代感。
我猜如果是外地來的人,沒特別告訴它,這裡是鶯歌老街,我想他可能只會覺得這裡是,很多店鋪的街道,一個老街就這樣被改造成和一般街道,沒多少差異。
最有記憶的三個點
我對老街三個地方,特別有回憶,第一是老街陶館,印象中在光點藝術中心出現以前,每次來鶯歌,都回進到這邊逛街,建築物外觀很有特色,是燒陶的紅磚窯造型。
老街陶館這裡,有許多小玩意,例如小石頭、皮製品、木雕、陶製裝飾品,因為店鋪比較小,而且大家都緊鄰在一起,逛起來非常過癮,因為所賣的東西,和光點相比較為便宜,如果是想要挖寶的人,我推薦就直接來老街陶管這裡。
第二記憶點,則是懷舊復古甘仔店,我想這種賣童玩的店,這幾年在台灣各地出現好多家,但是我個人最早便是,在鶯歌老街遇到這家。
店裡擺了許多好多小時候,會在雜物店看到的糖果,或是肉條,這種甘仔店,現在在我家附近,好像已經絕跡了,想要找這種特別開的,這類甘仔店會絕跡,我想最大的原因,便是扛不過高漲的店租,即使是長輩們自己開歡心的,等到長輩過世以後,也沒人願意接,就這樣陸續收攤。
我到鶯歌老街,都會記得要到甘仔店走走,雖然我成長的時候,已經算是甘仔店很末期,但學校的幾家雜貨店,還是帶給我國小的時候的我,很多有趣的回憶。
最後一個我有記憶的,便是一家販賣日本TOMICA小汽車的玩具,他的店裡主打便是小汽車,即使我都已經快是中年老頭,但是看到這些小汽車,內心還是會喜歡,然後走進店裡四處探索著。
會對TOMICA小汽車有好感,主要是因為小時候擁有過這些車子,因為它的外殼,有一部分是金屬製作,即使過了這麼多年,他們還是再推出新的車款,我也陸續有多添購幾台,也曾在這家店消費過。
我現在會花錢買的玩具,應該只剩下樂高和TOMICA小汽車了,這家的老闆多年來都是同一位,估計是真的很喜歡小汽車,才會選擇老街開起這癢的一家店。
以距離來說鶯歌和三峽老街,算距離我家這邊,最近的老街了,當然其他雙北地區還有,但是裡面我最熟的絕對是鶯歌老街。
不敢說是在這裡長大,但至少在我不同年紀的時候,都曾跑到這裡旅遊,然後留下自己的足跡,看到好幾間店鋪,都關起大門,然後掛上出租的招牌,心情還是會很感傷。
只是我就只是個旅人,對於如何經營老街,或是讓老街如何回春一竅不通,只能在心中為它祝福,希望以後再來的時候,鶯歌老街能夠因為捷運的開頭,回到過往的榮光。
鶯歌老街,這次絕對不會是我最後一次來,以後如果還有再來,那麼到時候再為它,多寫一篇遊記,前後對照著看,也能從中看到自己有哪些成長,想法上又有何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