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橋忠孝路這邊,應該是我家往新板特區方向,第一個會遇到的美食戰場,所謂的美食戰場,就是單一馬路上,聚集了好幾家餐廳,各有各的特色,只是因為選擇很多,所以到了用餐時間,戰況都相當激烈。

像這家初鍋,我只是一段時間沒有過來,它上一手的餐廳,都已經結束營業,然後重新裝潢,換成現在的初鍋。

這家是我媽點的,我們家一個禮拜只有兩天會休息,分別是三和六,所以我們會利用這兩天吃點別的,要嘛叫外送,不然就是尋找附近有什麼新奇的餐廳。

 

初鍋 (1).jpg

初鍋 (3).jpg

初鍋 (14).jpg

 

忠孝路這裡,我和家人最常吃的,是點22還有錢都火鍋,其餘的這條路上的,嘗試的不多,我是愛吃火鍋,我媽則否,怎麼知道這天,還是他主動開口說,這邊新開了一家火鍋店,問我要不要試試。

入座以後,拿到餐點後,拜服於它驚人的火鍋種類,看它的點法,先選主菜,再來是點湯底,最後則是考慮是否要加點其他配料,在看菜單的時候,我反而被湯底裡的「爆炒石頭」給吸引。

 

初鍋 (2).jpg

初鍋 (7).jpg

 

對於主菜我是選了「炒培根牛肉」,搭配爆炒石頭湯底,是看到帳單才發現,我是如此的天真,對面的媽媽好狠,居然點了一個海鮮大拼盤,價格足足是我的兩倍。

對於吃,我內心是會自動有所節制的,沒想到媽媽如此放得開,懂得對自己好,反正都點了,我也沒有做更改,之後也有分到他的海鮮大拼盤。

 

初鍋 (13).jpg

 

說說那個爆炒石頭,原來不是我頭腦所想,那個拿石頭來吵,一樣是炒,但人家是在黑色的石頭火鍋裡,倒入油爆香以後,服務生就在我們面前,炒著湯底的底料,最後倒入高湯,如此爆炒石頭的湯底就完成了。

 

初鍋 (6).jpg

初鍋 (8).jpg

初鍋 (9).jpg

 

初鍋除了主菜以外,還有附上一盤蔬菜盤,這樣形式,可以說是我對於內用火鍋,最早的印象,大概從國中開始,所遇到的大多跳脫不了這個範疇。

那個爆炒石頭的湯底,嚐起來太油膩,因為它一開始是放油去熱石頭火鍋,高湯衝下去以後,油全部跑進湯裡,不管我之後放入什麼,都煮的相當油膩。

而蔬菜盤不能說很豐富,也就基本盤,我額外還點了豆皮和玉米筍,培根牛肉也是滿滿一盤,當然最厲害的,還是我媽點的海鮮大拼盤,應該是我沒拍到,裡頭是有干貝的,還是我記錯?不然主要是蝦子+蛤蜊,再加上三條花枝,這樣就要500元?

 

初鍋 (10).jpg

初鍋 (11).jpg

初鍋 (12).jpg

 

我吃飯不知道飯價,除了自己的培根以為,也嚐了蛤蜊和花枝,沒有鯛魚肉,怎麼敢稱呼自己海鮮大拼盤的,當然也是因為我不喜歡吃蝦子,對愛吃蝦子的人來說,這個火鍋應該會很滿足了。

這家火鍋體驗完了,對它最有印象的,只有那個爆炒石頭,但也只有第一次會覺得新奇,整體湯底太油,我應該不太會再來吃,現在有種美食探店的感覺,就想要以自家出發,嚐遍附近所有的餐廳。

 

初鍋 (4).jpg

初鍋 (5).jpg

 

我還在繼續,而美食也正在路上。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岳浪 的頭像
    岳浪

    越努力,越幸運

    岳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