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很早就出門,行程滿滿都是展覽,因為松菸那邊只有兩個展覽,覺得會太快看完,這時就想到這裡,已經好久沒來走走,便臨時更改行程,將這邊安排為第一個。
來的時候才發現,人家十點才開門,就這樣我在它的對面,隨便找了一家早餐店,享用早餐的同時,等待它開門。
對於這個「當代藝術館」,是除了故宮、北美館、史博館以外,在我的回憶裡,有留下很深的回憶的,記得是大學時候的女朋友,就是在這附近工作,那時跑來等他下班,我無聊就會當初閒逛,走著走著就發現這裡。
不過,那段時間也只會在外面張望,並沒有真的走進來,記得實際來參觀,是後來當兵的時候,這裡舉辦暴雪的遊戲美術展覽,那時就跑進來看,可以說看了那個展覽以後,才更加確立,我想有進入遊戲產業工作的念頭。
之後幾年,斷斷續續還有來過幾次,這幾年,開始撰寫遊記,雖然有想起這裡,但也沒有真正前來,是直到這次,有一個空檔,就來到這轉轉。
當代藝術館特殊之處,它房子的面很寬,樓雖然不高,但面寬卻是很引人注目,現在蓋房子,根本不可能這樣搞,看網路的資料,它在日本時代,為建成尋常小學校校舍,之後在1945年到1994年,是作為臺北市政府辦公廳。
看年份,在我小的時候,台北市政府還在這裡辦公,不過那個時候,我對台北車站以北,沒有多大的印象,以前來的時候,只會覺得很意外,為何它周圍都是樓房,而當代藝術館是日式建築。
它的建築設計,具有英格蘭磚造建築與古典建築元素,為日本時期的「西洋歷史式樣建築」。建物座北朝南,南面主樓建築體全寬達120公尺,以中央塔樓突出銅質小穹頂作為中軸線,往左右兩翼延伸,採古典對稱的學院派形式。
出現一個我熟悉的字眼「中軸線」,我覺得欣賞的建築物,都能用同樣劃分方式,從中得到平衡之美,這點是現代新式建築所拋棄的。
正面那個外推的部分,是老式建築裡,我很喜歡的一個區域,會覺得這樣的設計,非常貼心,讓人可以有一個遮風避雨的地方,即使是路人也能使用,大家如果觀察現在的新式建築裡,如此對路人貼心的設計,真的越來越少了。
走進還是熟悉的感覺,我是這次才知道,它最早是當作學校使用,難怪會有這樣類似穿堂的區域,而入口走進來,發現一個新的變化,那就面向建成國中那邊,向外推出一個平台,讓人能站在那邊,感受以前校園的氛圍。
我蠻喜歡這個改動的,能從這裡看到校園也能從裡面看向東西兩條長廊,說到長廊,我想這個走廊,就是當代藝術館最有特色的地方。
不過,原本我是不知道,後來想想這裡以前是學校,我以前所讀的國小到高中,其實都有這種,長短不一的走廊,這樣想的話,好像這個就沒有那麼特別,唯一不同的,就是那美麗的紅磚。
我不太確定,這個紅磚是當時流傳下來的,因為都經過整理過,而且表面也有重新補色,讓紅磚重新煥發出,它丹紅的色澤,就跟新的沒兩樣。
好吧,這最後一句,就是我不太能接受的,那就是將原本有年代感的事物,整理成跟新的一樣,那個年代感,可是很脆弱的,如此一搞,會輕易的受損消失。
我是喜歡紅磚牆,也很喜歡舊時代的建築,只是覺得這樣將原本的年代感洗掉,是很草率的一種修護法,快是很快,可是老的就只剩下建築風格,以及空間規劃了,建材與建築外觀,都可以視為新的。
因為有段時間沒來,其實忘了我最初遇見當代藝術館時,是否就是眼前這樣,還是這中間曾經過重新整理,我不知道,也可能以前,眼界狹窄,不太會看到這些,現在經過這麼多老建築洗禮,我能看出它和別人不同之處。
最後整理自己拍的照片,覺得這種長走廊,漆黑的樓梯,老舊的廁所,還真是佈置成鬼屋,然後設定成密閉空間,雖然看到外面的自由世界,卻怎樣也逃不出去。
哈,我看到紅磚牆,就會這樣多做聯想,當代藝術館,曾為我進到遊戲產業,推了好大一把,回想那時的自己,還真是勇敢啊,希望現在的自己,可不要輸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