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二天最南的火車站,只到了後壁車站,再來就是往北,因為時間越來越晚,那樣只剩下夜晚的車站,我是覺得很可惜,最後就選擇兩個大站做停留,第一個便是嘉義火車站。
雲林和嘉義,我會選擇在斗六停留,是因為我近期才去過嘉義旅遊,覺得不需要那麼快再來,加上斗六的桂賓旅社很吸引我,所以我選擇那邊。
但是嘉義火車站,這種縣市等級的大站,當然需要來觀光,可能因為才剛去玩斗六和後壁,下到嘉義車站的月台,讓我有一種既視感,它的月台,和台南很像。
要說像,是在月台上那些鋼構柱子撐起屋簷,還有上面那些電管,都讓我聯想到台南,畢竟我曾在那邊住了一年之久真的對那樣的建築風格很熟悉,才會覺得嘉義和台南很像。
嘉義有分為前站和後站,我先從前站走出來,作為一個大縣的門面,嘉義車站的規格差不多只是中級車站而已,大小規模還舊台南火車站,更不用提翻新過的高雄和屏東火車站。
如果這樣的形式,是日本時期留下來的,那嘉義車站真的保存的不錯,而車站內部,則有新舊混合的感覺,只不過因為本來車站內部沒有販賣區,現在透過使用鐵皮搭起來,一格格店面,這樣新舊混合透著一種詭異的感覺。
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了,誰叫嘉義車站這麼小,而且正面也沒有很多雨遮可以擴充,現在的車站和台南那邊比,真的非常乾淨,周圍完全沒有過多的建築物,那像台南自己髒,兩邊還被夾,加上都被出租車的店家承租,看起來超委屈的。
嘉義車站雖小,但我還是覺得乾乾淨淨的很好,車站前的廣場,整體都保持的很整潔,台南輸嘉義應該是車站出來,沒有太多人行徒步區,嘉義車站整個往外推出來,行人悠閒的在車站前散步,那畫面在台南可看不到。
我2022的時候,因為有到嘉義美術館參觀,實際上已經很接近嘉義火車站了,只是那時對車站還沒有想法,所以沒有特別走過來。
前站部分,因為中間那個鐵皮店面,所以空間變得更小,遊客只能集中在左右的走道,嘉義身為縣級大站,結果受限舊站,所以內部顯得憋屈,好像也是第一個讓我感覺「小」的縣級車站。
我使用天橋前往後站,這樣一路走過來,看到它的月台外,有一整片正在進行新建工程,查網路新聞得知,這邊將成為嘉義新火車站,並且也會像高雄屏東那樣,進行高架化。
新站預定完工時間是2026年,看新站和舊火車站的距離,等之後鐵道高架化以後,就會和鐵軌部分,重新規劃成觀光園區吧?因為各縣市都是這樣玩,嘉義自然免不了。
來到後站,這邊是運輸站,有看到客運和公車,這裡的空間就較為正常,多少是因為後面才興建,會去考慮販賣部的空間,估計前站以前會像台南那樣,有非常多的座位,然後可以坐在車站大廳候車。
可能大家主要都是往前站,到後站這裡,明明是下班時間,也沒有看到人潮。
依照地圖劃分,前站是屬於嘉義的舊城區,而後站則是較新開發的,我猜到時候會保留舊前站,而這個後站因為擋道新火車站的路線,大概率會拆掉,然後變成大馬路,就像屏東火車站那樣。
我那時還住在台南時,嘉義也只來過一次,還是為了去跟媽祖遶境才跑來,因為光一個台南市,還有高雄上半部,就已經讓我玩不完了,哪有可能在想到嘉義。
2022年只有經過,這次藉著鐵道環島的機會,終於來嘉義火車站踩點,感到很新鮮,現在才知道,原來還有這麼小的縣級火車站,整個嘉義很大,不如再放大一點,雲嘉幅員遼闊,我還有好多地方沒有去過。
唉真是越想越貪心了。
嘉義車站舊站內部雖小,但是外面的行人徒步區,可能就單純往外推,卻能給人一種反差,整體感覺比台南漂亮。
我在這裡算待的最近,因為前站後站之間的距離,有點長,走路花上一點時間,到處看看,聞聞嘉義的空氣,雖然還很陌生,但是我會喜歡的生活步調,介於開發與傳統之間。
多時間不會再來了,等機緣到,自然會再過來旅遊,想必那時我的心情,會覺得「回嘉」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