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一念證三千,省識時潮最上禪;
體解如來無畏法,願同弱少鬥強權。
賞析
這一首是那種一讀,如果有感觸的人,多半就能永遠記得的詩歌,東方古詩詞比較有這樣的能力,西方的可能因為經過翻譯,味道還是差了點。
來看這首詩,會發現它的文字是非常整齊的
菩提 一念 證三千,省識 時潮 最上禪;
體解 如來 無畏法,願同 弱少 鬥強權。
都是名詞+名詞+形容詞或動詞
古詩就是這樣,用字都很簡短,卻能帶出如此深刻的意涵。
這首詩,最為振奮人心的,絕對是最後一句「願同弱少鬥強權」我大概多年前,參加社運或學運的時候,有讀過,但是久久便會在想起來。
因為作者是出家人,而且具有改革台灣佛教的想法,所有他的前三句,都能讀到濃濃佛教的味道,像是菩提、證三千、最上禪、如來無畏法,我雖然沒有翻譯。
但前三句很有那種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捨我其誰的想法,表現出積極入世的感覺,台灣所流行的宗教,我討厭道教和儒教,對佛教只會覺得,它在台灣變了味,有點可惜。
最後一句的意思是願意站在弱者大眾的立場,去向強權抗爭,和前三句偏靜態,以及自我修行不同,這怎麼看都是動態,然後起身對抗那些天下那些不平事。
可是這樣的形象,在台灣目前是非常孤單的,因為那些有抱負的,從事社會運動的,到最後都會走進政黨,然後被政治給腐化,政治雖說是眾人之事,可是當個人進入團體裡,不免會受限團體,雖然也能從團體獲得利益,但是日子久了,也會受到團體的影響。
因為想通了這點,所以我明白學運、社運,還有政黨,到最後什麼都不會改變,還不如讓自己永遠保持獨立,怎樣的人能夠保有絕對的獨立,我聯想到作家,以及藝術家,就是這個點,讓我不再參加社運,回頭努力修煉自己的如來無畏法。
願同弱少鬥強權,只有七個字,說是非常容易,但是實踐操作起來,並沒有那麼簡單,我不知道自己能夠,實行到怎樣的程度,但是我已經追求這個夢想十幾年了,會堅持下去的。
隨筆
從出社會到現在,也十幾年了,現在的想法是,如果自己對某些事情看不下去,那就不要妄想著去改變影響別人,選擇自己認為對的方向或方式,一個人做到死。
每個人都有他們的所思所想,那是長時間形成的,你如果自認為是對的,那就順著自己的想法,用盡全部想得到的辦法,朝自己的理想去努力,但是要記得沒有人,需要為你的理想負責,該負責的只有你自己。
大家都會說人類是社會化的生物,可是如果這個社會出問題,個人不是那樣想,如果還生活在其中,只會搞得自己異常難受,那時就會產生個人和團體兩個個體。
是要繼續活在團體難過,還是一個人自在?如果能力許可,我是希望自己能夠從團體裡剝離出來,這不是被迫的孤獨,而是我自己選擇獨立。
團體有團體的規範,以及它們習以為常的目的,只是人生活其中,很多時候都是被迫去接受統治者、高層、上級所下達的命令,我始終保持清醒,面對那些命令,心裡都會產生反抗,只是現實裡又不是想反抗就反抗。
我不會想委屈自己,那很簡單,讓自己在團體中,保有個人,前面會提這些,就是要迎合這首詩裡的:如來無畏法,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既是享樂,也需要修行。
找出自己和團體,彼此之間的關係,這就是我出社會,最認真在做的事,同時也在訓練自己的技術,人活在就需要錢,牽扯到錢自然有賺錢的方式。
我對於自己如今還是靠勞力在賺錢,是非常想要擺脫的,想做到這樣的轉換,等於是逆天改命,如果連命運都敢反抗了,怎麼還會害怕強權?
願同弱少鬥強權,這句話真的很難做到,就像社運和學運,以及成立政黨,對外宣傳,他們實際上都是某個小團體發起的,有些人很擅長煽動人心,我就不信任團體,怎麼可能做得到?
就像賞析所說的,我開始尋找「一個人」就能產生影響力的,那也不是強迫別人自己的想法,而是他們自願的吸收進去。
我從27歲開始,慢慢從遊戲轉向文藝,經歷了自信心崩壞,來到現在的再起,我還是認為團體是有問題的,尤其是東方都是以團體去壓迫個人,一個人再怎樣強大,都不可能形成強權,會成為強權的,唯有由人組成的團體。
因為這樣,願同弱少鬥強權,一直都是很個人色彩的行為,不要隨便拖人下水,回歸文章的開頭,如果自己對某些事情看不下去,那就不要妄想著去改變影響別人,選擇自己認為對的方向或方式,一個人做到死。
懂嗎,一個人做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