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到這個展覽,就非常想要來看,藉著文博會的機會,順道來將兩個展區裡的內容,全都看了個遍。

 

我們+ (1).jpg

我們+ (16).jpg

 

我最早應該是在2013年開始,就發現到台灣各地都在拼了命蓋房子,那是也參加過幾個居住正義的社會運動,從最早的合宜住宅,再到現在的社會住宅,我都很關心。

但我得在一開始承認,我這裡的關心,並不是關係到自己未來有沒有地方居住,而是我想要了解國家-政黨-建商-政府,這幾個到底對於住宅問題,做了什麼變動。

台灣高房價對我影響不大,會有一段時間躺平,並不是認為人生無望,選擇躺平安穩過日子,我更多的是心靈方面的挫敗,和經濟沒有關係,只要我自己越過那道坎,做任何事都是對做自己的投資。

 

我們+ (10).jpg

 

我們+ (9).jpg

 

 

我認為各政黨,都將解決高房價的手段,設定為增加社會住宅的數量,這樣的做法,是有問題的。

綠色的做了八年,他們總共蓋了多少社會住宅的量?然後房價有上漲了多少?

而且不只綠色這樣,就連藍白陣營全都是將寶押在社會住宅上,我覺得社會住宅的量,短時間內根本很難拉高,而且他們對當地的房價,根本影響不大。

 

我們+ (17).jpg

我們+ (18).jpg

 

從這裡面就讓我感覺,檯面上這幾個政黨,根本不是真心想要解決高房價問題的,因為社會住宅更多都是在寄望未來,可是從現在要如何連結未來?

我一直觀察各陣營,對於高房價是否有其他措施,可是除了社會住宅,還有租房、買房補助以外,沒有其他了,真的很空乏。

我在這個展覽,看到好多社會住宅的案例,看是背後只看到,建商永遠有工程做,然後銀行永遠有貸款可以收,而且還是政府出資的,保證不會拖欠,而建立社會住宅的費用,還是從地方政府撥出資金去蓋。

社會住宅有個重點就是「只租不賣」,可是它有個缺點,就是數量有限,然後需要抽籤才能獲得入住資格,而且還不是永久居住,三年一簽,然後只能續簽一次,等於只能在社會住宅裡住六年,那麼六年之後呢?

不久要回歸租房市場,然後以台灣人的性格,總不可能一輩子都租房子吧?所以買房的選項又跳出來。

 

我們+ (4).jpg

我們+ (5).jpg

我們+ (8).jpg

 

我覺得將高房價解套的答案,全部押寶在社會住宅,本身就是有問題的,政黨和政府真的有心,是著手向建商收購,他們手中的空房,然後租給人民,而不是永無止盡的,讓建商一直蓋房子下去。

很有趣吧?都更案需要建商,然後建商自己又有重劃區的房子可以蓋,最後又多了社會住宅的建造,等於建商同時有三個可以興建的物件,然後他們一定會去找銀行借貸,銀行永遠都有利息可以賺。

社會住宅的房客,只需要繳房租,可是還是會有人想要買,政府又推出青安專案,貸款份額為一千萬,貸款同樣需要找銀行,這樣一方面可以消化建商那邊的空屋,而且銀行還可以不斷賺房貸利息。

政府是聽從政黨在做事的,而建商和銀行又是政治獻金的大戶,政黨等於充當拿錢辦事的身份,還真是下了盤好棋啊!

 

我們+ (23).jpg

我們+ (24).jpg

 


數字膨風

我們的政府,對於數字做美化,早就不是新聞,而在社會住宅這一塊,從他們所公告出來的數字,就存在大比例的膨風空間。

公家機關在計算「已達成」,竟然還將興建中、已決標待開工的數字,一起統計進去。

 

我們+ (36).jpg

 

這完全灌水嚴重,這樣等於是拿未來式的數字,然後說成現在已經達成的,我們都知道蓋房子需要時間,一棟十層樓的少說要3-4年,這還是興建中的,那些尚未開工的,完成日期更是遙遙無期,結果我們內政部營建署,還是此兩者,還無法入住的房子,算到已經達成裡。

 

我們+ (37).jpg

 

這就是我們公家機關,統計數字的思維,不管怎樣都要將數字做的很漂亮,剩下的以後再說,整個社會住宅,可以說完全是將希望寄予未來的大內宣。

 

我們+ (26).jpg

我們+ (27).jpg

 

可是現在呢?針對眼下的高房價,政府做了什麼,不要說什麼房屋合一稅,那些對房價根本沒有影響,房價還是緩緩的上升,根本是越是打房,房價還越高。

社會住宅所帶來的正面影響,根本非常低,就算將總數拉到50萬戶,這樣也才讓150萬的人收益,大多數人還是去租高額的房子,不然就是存錢想要買房。

 

我們+ (28).jpg

我們+ (30).jpg


不敢拿建商開刀

政黨和政府在這方面很過分,因為他們完全不敢承認,自己對於高房價束手無策,市場早已脫離他們的掌控,呈現一個失控的狀態。

高房價背後,代表建商永遠有建案可以蓋,而銀行永遠有利息可以賺,政黨完全不敢得罪兩大產業,不處理他們,蓋再多社會住宅,都是枉然,而且社宅還全都是未來式。

對吧,以現在規劃最高的12萬戶,在廣大的房地產市場面前,根本杯水車薪。

 

我們+ (15).jpg

我們+ (31).jpg

 

來看這樣「社會住宅展」我只感覺,是在做大內宣,根本沒有講真話,12萬戶,然後分散台灣各地,這樣個數量,根本對各地的建商造成不了威脅。

我也不會主張什麼囤房稅,那都是很末端的,真正想要打炒房,就是對建商開刀。

1.停放建照
要設立最後期限,過了期限以後,一段時間停發建照,請建商設法消化手頭上的空房,賣不掉就降價賣。

而不是無限制的濫發建照,造成各地都在蓋房子,然後房價還是不斷被炒高。

2.建築成本公開透明化
建商老愛靠北,成本提高,可是他們蓋新建案還是賺很多,而且基層工人的薪水也沒有提升多少,那些成本溢值都跑到哪裡去?

單坪的建築成本,一定有個價,現在完全處於漫天喊價的情況。

 

我們+ (11).jpg

我們+ (12).jpg

 

3.虛坪制的修正
說白了,公設這種東西,能夠在台灣大流行,絕對是官商勾結的結果,屋內坪數變小,然後還需要花錢去買公設,這到底是什麼道理?

建商只要繼續使用虛坪制保證穩賺不賠,同樣一層樓的價格就固定在那邊,可是住戶繳的錢,很明顯高過那個數字,結果買來的公設,還不是自己的,真的非常莫名。

既然社會住宅的靈魂是只租不賣,那麽公設就不能改成「只租不賣」,我們的管理費就等於租金,清潔費維護費全部含在裡面。

這部分完全是修法不修法的問題,解決公設的問題,我目前想到的就是只租不賣,使用者付費,只要有繳管理費的人,都可以使用。

 

我們+ (2).jpg

我們+ (3).jpg

 

4.監督建商漫天開價的問題
常接觸房地產,就會明白,房價並不是代銷或房仲炒上去的,而是建商一點一滴的開上去,代銷全部開建商的意思,而房仲更多也是依照實價登錄在開。

房價這東西,真的是隨建商去喊,本來他們單坪就賺很多了,結果又不斷灌水,同樣一個地區,光是隔了一年,房價就漲了五萬,哪有這麽好賺的事?

這樣等於那些已經購買該區域的人,什麼事情都沒有做,平白無故個人資產增加了(坪數*5萬),真的非常誇張,建商收購土地的時候,是大面積收購,然後它單坪的價格是固定的,買下去多少錢就是多少錢。

結果建商就是在土地上面,蓋起房子,就可以多賺好幾倍的錢,扣掉建築成本後,還能輕易將購買土地的錢,給賺了回來,而且還多賺好多。

由國家開始,到政黨再到最底層的政府,壓根就沒有要檢討這樣的問題,建商等於無限套利欸,我買一塊土地,卻可以藉著土地多賺那麼多錢。

沒人敢檢討這個環節,代表建商繼續靠這點血賺,然後政府所提的那些補助,實際上也是拿國庫的錢,轉手流到建商手中,買房的人是買到房了,可是建商還是照樣賺啊,賠錢在哪裡?

 

我們+ (32).jpg

我們+ (33).jpg


結論

這個社會住宅展,沒來看還好,看了之後才發現是大內宣,把社會住宅說得多好多好,可實際上影響不大,而且六年之後,還是要回歸到普通的租房系統。

可是目前的租房,因為高房價問題,持續惡化,那些租屋補助,有跟沒有差沒多少,整個大環境也沒有改善,等同於治標不治本。

也不要說綠色的問題,我想就算換藍的白的上去,在面對建築業和金融業的時候,都是畏畏縮縮的,這兩個A錢大戶不處理,台灣的高房價,怎樣都不可能改善。

 

我們+ (34).jpg

我們+ (35).jpg

 

對於房地產這個議題,我相信一千萬個人,會有一千萬種說法,但裡面大多數的共識會是,社會住宅房價本身根本沒有影響。

8年才12萬戶,這還沒有全部完成,離我簡單預估要有所影響到100萬戶,還如此遙遠,是還要花幾年的時間?那個政黨上去都一樣。

社會住宅量那麼少,整個展覽看下來,完全是虛偽的假象,很美很美,可是還沒實現。
 

arrow
arrow

    岳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