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最早是1962年的出埃及記,電影的配樂,講述了二次世界大戰後, 一群猶太人搭乘一艘船要去耶路撒冷建國,但被敵軍圍困在港口無法出港,經過數小時的絕食抗議與奮鬥,他們終於成功離開,回到家園並建立了以色列國。

原版的是歌曲,我試著找了下古典樂的版本,反覆聽,雖然沒有比電影配樂的更有穿透力,但還是借用談這首樂曲吧。

最終,是找到邁可森·姆爾維察鋼琴演奏的版本。

 

 

 

快樂聽古典樂這個欄目,被我閒置這麼久,主要還是因為我對古典樂,並不了解,內心一直覺得古典樂,是當代流行樂的母親,可是我長久以來都是聽流行音樂,現在跳到古典樂,即便強聽,也沒有感覺。

最早會聽到這首歌曲,是別人盤點自己最喜歡的電影配樂,然後就遇到這首曲子,光是前奏就抓住我,想要繼續聽下去,乍聽一下,給人一種即便前路一片灰暗,還是勇敢的向前。

舊約聖經裡也有出埃及記,描寫摩西帶領著以色列人逃離埃及帝國,我是成年之後才開始讀聖經,不是教徒,都就時不時會拿出來翻,並且會將它放在床頭最顯眼的地方。

摩西的故事,我並不是在聖經看到的,而是迪士尼所製作的動畫,小時候根本不知道他們為何而逃?而埃及的軍隊,又為何要追殺他們?長大之後,漸漸明白意識形態的不同,還有信仰方面的衝突,會讓人爭鋒相對。

摩西的時代是如此,放眼現在還是如此,所以人性千古以來,真的沒有多大的進步,還是存在強者欺負弱者,但是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而這首歌曲更是永遠不會退流行。

古典樂厲害就在這裡,完全不依靠歌詞,藉由旋律的變化,還有各樂器的輪流登場,就能帶給人不一樣的感受,而古典樂既然是流行樂的根源,又或是父母那種關係。

流行樂被說越來越退步,搞不好問題就是出在這裡,因為對古典樂,研究不夠深,不然就是沒有發展出自己一套的想法。

這首樂曲的旋律,從一進入就帶給人一種希望的力量,想要趕快動起來,去做某件事的衝動,出埃及記裡以色列人是被追殺,進而逃亡,但是如果我們不用刻意去強調逃亡這個形象。

這些以色列人,不也是在尋找自己心目中的美麗淨土,台灣這幾年籠罩在一股,無法言喻的低氣壓裡,是什麼讓我們對未來充滿絕望?是什麼讓我們的年輕人不敢做夢?

別人的情況,我多少也能明白,他們被房貸還有經濟負擔,雙重的壓力給壓得折磨不成人形,下了班只想好好放鬆,不想再多動腦。

現在的娛樂這麼多,存在的意義,便是要用來幫大眾紓壓的,我之所以不需要紓壓,因為我不用擔心未來,光是這點就已經說明,我和別人不一樣。

這裡並不是有優越感,而是我這樣的人,是否能夠幫大眾,和如今的台灣,做點什麼?並不是去照顧弱勢而已,而是能夠讓我發揮文藝創作的能力,去給予別人勇氣,讓他們即使面對這般的現實時,還是能夠作夢,這種事,我大概三十歲前後,就已經想到了,只是那之後被其他事情給分心了。

現在逐漸將「本心」找回來,我相信即使在資本社會裡,文學和藝術都是很有力量的,如今我只是將這兩股力量,融合在一起。

 

快樂聽古典樂 邁可森·姆爾維察 出埃及記

 

這首曲子,反覆聽真的很鼓舞人心,即使再低潮,都能從中分得一點力量,繼續撐下去。

 

 

最後附上交響樂團的版本。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岳浪 的頭像
    岳浪

    越努力,越幸運

    岳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