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

Atomic Habits: An Easy & Proven Way to Build Good Habits & Break Bad Ones

 

作者: 詹姆斯‧克利爾 

原文作者: James Clear

譯者: 蔡世偉

出版社:方智 

出版日期:2019/06/01

語言:繁體中文
 

先說這本書,雖然很熱門很暢銷,佔據各大書店,以及網路書商的銷售榜,可是我對它一點都不感興趣,並不會想要刻意找來看。

 

對於習慣,我有自己一套的想法,之所以尚未成功,只是因為我才如此施行「一年」而已,我相信自己未來一定會成功,只是還需要時間去等待。

 

至於,為何我現在會有這本書?那是在我所服務的社區大樓「資源回收室」裡,看到它被住戶拿去回收,我馬上將它搶救回家。

 

它在書架上擺了一段時間,在看向自己書房裡其他書本,真覺得要開始認真的消化這些好書,試著去做斷捨離的工作。

 

我所做的筆記,只針對「自己」有用,如果對這本書感興趣的,還是建議要去找原書來讀。

 

 

書裡的筆記reaction

 

※前言

 

所謂習慣,就是被規律執行,而且很多時候是不假思索的行為或慣例。

Os

我覺得這裡的規律和不假思索很關鍵,當某件事能變成那樣,多半是已經養成習慣了。

 

 

※為何細微改變會帶來巨大差異?

 

只要你願意堅持多年,起初看似微不足道的改變,終將好像以複利計算一樣利滾利,滾出非比尋常的結果。

Os

我只是想將來到我面前的,每一部作品寫好,已經持續一年,會繼續做下去。

 

 

當數百個這類微小的改善累積起來,成果來得比所有人的預想更快。

Os

我只不過是想要在有限的人生裡,創造出更多的作品。

 

習慣就是「自我改善」這件事的複利,如同錢財透過複利加倍,習慣的效果也在你重複執行的過程中加倍。

Os

很多時候我沒有求什麼,只是希望自己每天都能創作。

 

造就成功的,是日常習慣,而不是千載難逢的轉變。

Os

對此我只能說,我已經養成寫作和閱讀的習慣,好的習慣養成後,要改掉很困難。

 

精熟需要耐性。

 

雅各.里斯:把石頭劈成兩半的,不是最後一下,而是先前的每一次敲擊

Os

做事是這樣,那麼追女生呢?好像又沒這麼簡單。

 

所有的大事都源自於微小的開端。每個習慣的種子,都是一個微笑的決定,但是當那個決定被一再重複,一個習慣漸漸成形,且愈來愈牢固。

Os

我很喜歡讀自己所寫的作品,因為這樣喜歡上寫作,慢慢的就是寫作習慣的養成。

 

我們往往期待進步是線性的,至少希望它快一點發生,但事實上,我們努力的成果經常姍姍來遲。過了幾個月,甚至幾年,我們才會明白先前做的工,真正的價值。

Os

人生並沒有完全的「白做工」,就像這句話說的,努力的成果,要到很多年之後才會看到。

 

努力並沒有白費,只是被儲存起來了,直到許久之後,先前付出的努力完整價值,才會顯現出來。

Os

我很喜歡這句話裡,「被儲存起來」的意思,類似儲蓄的意思,對我來說,是靈感的儲存,越存越多,當我開始進行創作的時候,全部都會匯集成為我的助力。

 

目標限制了你的快樂。

 

真正長遠的思考,是不顧目標的思考。重點不在於任何單一成就,而在於不斷精煉與持續改善的循環。

Os

為了寫作,我不斷閱讀和學習,全都是用來更精進自己。

 

在跨越關鍵門檻之前,小改變往往看似無足輕重。所有複利過程的強大成果,總是遲來,你要有耐心。

Os

改變正在持續,我目前一點成果也沒有,真的是遲來嗎?我怎麼知道。

 

真正的行為改變是身份認同的轉變。

Os

我出社會是以遊戲企劃為目標,之後是轉行去做工,做工實際上是反過來養育著,我的興趣愛好,我認為自己就是搞創作的,這是我對自己的身份認同,而這之後就是一個需要努力的過渡期。

 

目標不是讀一本書,而是成為讀書的人。

 

行為往往反映身份認同,你的所作所為暗示了你相信自己是什麼樣的人,無論是有意識,或是無意識。

Os

有意識的時候,我便已經想要成為會創作的人,那麼無意識的狀態呢?可能也是相同吧!

 

做正確的事很容易,畢竟當你的行為與身份認同完全一致,你便不再追求行為的改變,你只是相信自己是某種人,然後去做那種人會做的事而已。

Os

我相信自己能夠成為文學和藝術領域的一份子,然後我只是很自然的去做,那些人會做的事。

 

想要進步,必須捨棄;想要成為更好的自己,就要持續編輯,修訂自己的信念,升級並拓展你的身份認同。

Os

對於身份認同,我更多的是無意識的,因為我的學歷很差,然後出社會,先後經歷失戀和失業,從那時開始就強烈的認識到,如果自己不努力的話,會被社會給淘汰,後來去做工人,雖然不用擔心溫飽的問題,但是我並不喜歡工人,因為它在台灣是很沒有地位的,所以一直想要提升,成為更好的自己。

 

到現在還尚未成功,對於身份認同,我全部都是無意識在進行。

 

你的身份認同來自你的習慣。你不是生下來就擁有預測信念,每個信念,包括對自身的看法,都由經驗形塑而成。

Os

如果身份認同,包含對自己所處的命運,去進行反抗,那麼我從出社會後,便開始進行這項行為,即使尚未成功,但是那個信念,早已深入自己的體內。

 

愈是重複某一行為,就愈強化與那個行為相關的身份認同。有愈多證據支持某個信念,你愈會深信不疑。

Os

最初我閱讀,是因為我喜歡讀書,之後會開始寫作,也是因為我認為自己,能夠寫得比,一些我讀過的創作者還要好,在寫作的過程,發現自己的不足,又回過頭充實自己。

 

這樣閱讀-消化-寫作-產出,整個循環便產生了。

 

每個習慣不只產生成果,還教導你更重要的事:信任自己。你開始相信自己真的可以完成這些事。

Os

我一開始寫作,當然寫得很爛,寫到現在,當然有所進步,我很清楚那些還不夠,以前還會懷疑自己做不到,隨著我越寫越多,也花時間去練習,現在我開始相信,自己是能夠寫出,所有我想寫的故事。

 

焦點永遠都要放在成為某一種人,而非得到某一種成果。

Os

我沒有想賺大錢,更多的是想要成為一位很擅長「說故事」的人。

 

所謂習慣,就是重複次數多到足以自動化的行為。

Os

我寫小說,還沒到能夠自動化,但是對於寫詩歌和散文,可是以前真的寫很多,累積的次數夠了,當我提筆,想要寫什麼就有辦法寫出來,這就是習慣的恐怖之處。

 

習慣的終極目標,就是用最少的能量,與努力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Os

我生活中沒有什麼特別大的問題,最主要想要改善的,就是將自己從工人,提升到「作家」的等級,不是那種阿貓阿狗的,而是世界一流的。

 

※讓提示顯而易見

 

只要有足夠的練習,你就能不假思索地,挑出某些結果的提示。

Os

我以前非常受不了練習,會覺得它很枯燥乏味,現在反而明白練習的重要,現在更多的是,想要從寫作出發,向外不斷擴張,對所有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都去學習,並且付諸練習。

 

我們低估了大腦和身體,可以在不思考的狀況下做多少事。

Os

我認為人應該要花時間,探究自己的大腦和身體,因為人類對它們還充滿著,各種的未知,搞不好因為你個人的研究,挖掘出別人所不知道的方式,這樣說自然太過誇張,但是大腦和身體,還具有無限的可能性,人類對其的開發,還太過淺薄。

 

習慣一旦自動化,我們就不會再注意。

Os

如果是閱讀,我完全能夠做到自動化,唯獨寫作還需要刻意要求自己,會這樣只代表著習慣還不夠牢固。

 

習慣堆疊:做完目前習慣之後,我會執行新的習慣。關鍵在於把想要的行為跟每天已經在做的事情綁在一起。

Os

不得不說,想要做到習慣堆疊,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下班休息吃飯,到坐到桌前差不多七點,這樣距離我睡覺,了不起只剩下六個小時,我光是做自己舊有的習慣,便已經忙到快沒時間讀書,一般我是習慣睡前讀書的,雖然我降低每天更新的篇數,但是我還是想要要求,盡可能的去多寫。

 

光是閱讀和寫作,這兩項舊習慣,實際上已經佔去我平日夜晚,大部分的時間,還要擠出時間給其他項目,我根本辦不到,所以我會覺得習慣堆疊,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

 

把重點放在行動,而非啟動。

Os

書中舉的例子是:「直接去進行創作」VS.「光想著完美理論,投入被動學習」,我在創作方面,是屬於前者,坊間那些教導創作的書本,可能對別人有幫助,我又不是那種別人教,自己就有辦法學會的,因此我選擇大量創作,從詩歌、散文、小說都是如此。

 

是還沒有看到任何成效,但是這個笨方法,應該是最適合我的修練法,我會一直做下去。

 

如果你真的想要,也許就會真的去做。

Os

我想要寫出真正棒的作品,還有我很愛很愛遠在天邊,那個美好的人,要我做怎樣的努力,我都有辦法完成。

 

人類行為遵循最小努力原則,我們自然會被花費最少力氣的選項吸引。

Os

太簡單的,沒有挑戰性的目標,我可不要。

 

做得比希望得少,好過什麼都沒做。

Os

關於這個,我傾向於每天寫一點,總比什麼都沒寫好的多,這個想法,我在去年的散文「慢慢寫,也能寫完」,那時已經想通了。

散文-慢慢寫,也能寫完

 

愈是把一個過程的開頭儀式化,愈有可能進入成就大事所需的高度專注可能。

Os

這裡有一個盲點,我並沒有想要成就多麼了不起的「大事」,那是留給真正厲害的人,去煩惱傷腦筋的,我只想要做好一件小事,就是將每一篇「故事寫好」,這樣的小事,是我目前所追求的。

 

它沒有試圖改變員工,而是讓想要的行為變得自動。

Os

這點裡所說的,我是用在追求女生身上,我並沒有試圖改變他,只是讓他習慣我的存在,並且餵給他,我所創作的作品,從去年開始就一直做到現在,我也猜不到他心裡,真實的想法,只是我自己,已經養成每週出作品給他習慣,所以有辦法持續下去。

 

最後會有什麼改變?我怎麼會知道。

 

散文-哈哈,你寫好慢喔!

 

 

※讓獎賞令人滿足

 

毀掉你的永遠不會是第一個錯誤,而是後續接連發生的一錯再錯。錯過一次是意外,錯過兩次就是另一項習慣的開始。

Os

就像我上面所說的,閱讀和寫作習慣養成之後,我就有辦法持續做下去,只是最大的問題是「時間不夠」,即使我去年整理過一篇-向真島浩學習時間管理,可是不管怎麼管,閱讀和創作都是需要時間的,但是我的空閒時間,是固定的。

向真島浩學習時間管理

 

※如何從「A」到「A+」

 

什麼事情對別人來說是勞苦,對我來說卻是樂趣?

什麼事情讓我忘記時間?

什麼事情讓我比一般人得到更多報償。

什麼事情對我來說是自然而然的?

Os

對於這幾個問題,我的答案是閱讀和寫作,雖然還無法靠它們養活自己,但是我已經每天都在做了,只能期盼會有所變化。

 

當你無法靠著「更好」來贏,可以憑藉「不同」勝出。

Os

對創作和對女生,我都是這樣的態度,也許我這個人,和我的作品,並不是最好的,但會是最與眾不同的,而且還能不斷保持有趣下去。

 

真正成功的人也會跟一般人一樣,覺得沒有動力,差別在於,儘管覺得厭倦、無聊,他們還是設法繼續。

 

成功最大的威脅不是失敗,而是無聊。

 

反覆做著一模一樣的事,卻無止境地感受到趣味,就是成就卓越的不二法門。你必須愛上無聊。

Os

這三段,都是在說「無聊」有多麼恐怖。

 

對此我的想法是,當我寫單一文體,產生厭倦的時候,我會減少文字量,但還是要求自己要持續創作,然後放自己自由,去寫別的文體,或是自己內心想要寫的題材,既然是自己真正想要寫的,那麼很輕易的就能夠寫出來。

 

就和玩遊戲一樣,不斷進行同樣的日常任務,當然會讓人產生厭煩,感到無聊,那麼就換種遊戲方式,畢竟人生才是真正自由度最高的遊戲,我手邊有好幾個欄目,供自己選擇,有些是常態連載,有些則是帶狀的,就是透過「轉換」,讓自己持續創作。

 

我並沒有真的克服無聊,只是讓自己把握時間去嘗試,其他的文體和題材,但是本質上,我都還是在進行創作。

 

小習慣不只會累積,還有複利效應。

 

 

 

隨筆

 

我先說我養成習慣,最初的想法,並不是想要賺多少錢、考取怎樣的檢定,或是成為多麼厲害的人上人,只是想要「將作品寫好」,這就是我會從去年開始,慢慢改變生活模式,最初的想法。

 

我慢慢戒掉了整個玩遊戲的習慣,不再會被遊戲給分心,並且對於滑手機,也會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我手邊還有好多好書沒有讀完,資料夾或筆記本裡,永遠會有下一篇作品等著我。

 

散文-玩遊戲真的好浪費時間

 

為此,我試著讓自己過得更加規律,珍惜每天的時間,「原子習慣」這本書裡所寫的,實際上很多,我已經無意間做到了,只是現階段,什麼成果都沒有。

 

也不是什麼都沒有,至少我寫出自己,內心所想要完成的作品,將它們全部寫出來。

 

對於寫作和閱讀,我已經養成良好的時間,目前就是在剩餘的時間裡,再塞入彈鋼琴、學畫畫、學阿美族族語。

 

這些都還是學習,學習是最耗費時間的,可是我最欠缺的,就是時間,不管我如何擠壓,每天的晚上,和週末時間只有那樣而已,我光只是為了維持寫作和閱讀,便已經筋疲力盡。

 

散文-難的先寫,剩下容易的

 

本來我要求自己,每天寫兩篇文章,現在開始進行調配,在保持小說連載的情況下,其餘天數就只更新一篇文章,多寫的就放到其他天數去,有了空檔,便能拿來多學那三項,我目前最想學的。

 

這本書裡,更多的是教導,人如何養成「好習慣」,改正「壞習慣」,三篇小說的連載,還有週末的詩歌,實際上已經在過程中,透過自我要求,無意識的改掉我很多的壞習慣。

 

好的繼續維持,然後將壞的、懶惰的,逐一修正掉,還是回到最初所說的,我做這些事的初衷,不為了錢更不是為了成名,單純是想要寫出更多自己的作品。

 

而支持我不斷這樣做的原因,就是我目前有一位非常喜歡的女孩,我想要用自己所寫的故事,逗他開心,讓他讀故事的同時,能夠收穫喜悅和笑容,只要能夠讓他開心,我就會不斷鞭策自己,一直做下去。

 

初衷越是單純簡單,越能持久的做下去,至於對方的想法,我也不能替他決定,只能說故事給他聽。

 

 

arrow
arrow

    岳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