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思奔,和陳昇的歌:寫在歌詞裡的十四堂哲學課

作者: 張穎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8/12/18


讀後筆記

況周頤,蕙風詞話:吾聽風雨,吾覽江山,常覺風雨江山外有萬不得已者在。此萬不得已者,即詞心也。原來曲詞良品之所以能引起共鳴,實無關風雨江山。
Os
共鳴,對於詩還好,但是歌完全是靠這點,才能夠傳開來,風雨江山本無情,純是因為人們將自己的感情帶入,而別人也有同樣的感覺,因此有辦法興起「共鳴」。

多讀前輩的詩歌,更多的是在參考別人是如何書寫情感的,我自有我想抒發的情感,從前人所用過老路,慢慢摸索出,屬於我的道路。

每個人都背負著記憶生活,在延伸進現在的過去中理解世界,也理解自我。背負著過去的記憶,生活於當下的世界,悲情而坦然。
Os
人不可能完全拋棄過去,可能因為人的壽命比較長,所有能夠產生出「記憶」,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記憶。

等於是在現實中努力生活,然後經由回憶慢慢調整自己的,人如果沒有緩慢的成長,那麼回憶對他們來說,就失去了「不經一事不長一智」的作用。


文字的終點是音樂的起點。也就是說,音樂可以彌補語言的「不可言」。音樂可以用理想的紐帶結合人類的精神,探求人生的意義,化解世間的苦難。
Os
常言道,音樂可能超越語言地區文化的隔閡,宣傳到世界各個角落

我認為鄉村音樂的最大特質是會講故事,一個又一個小人物的sad story,很有悲劇效果。當然以後的城市民謠具有相似的特性,只是講城市的故事而已。
Os
音樂、歌詞都是載體,讓人可以對外傳遞自己的故事,只是我有時會覺得「你是誰啊,為何我們要聽你的故事?」所以我創作,更多的希望作品能夠紅,錢有賺到手就好,沒人關注我這個人也沒差。

我會將自己隱藏作品背後,大家欣賞作品就好,該掏錢的時候乖乖掏錢,其他時間我們兩不相干。

哲學家康德:所謂的「自由」,有能力自由地「不做」什麼,比有能力自由地「做」什麼更為主要。
Os
我覺得基層勞工,很沒有尊嚴,一點自由也沒有,就是他們會被迫去接受,他們不想做的事,老闆抱持著,我沒差,反正你不做,後面一堆人搶著做。

因為這個點,然後繼續維持著底薪,也不打算提升工作環境,長久下來就是整體求職市場,被這些人給搞爛了。

至死不渝 (till death do we part)

隨著現代生活的不斷碎片化,愛情也變得碎片化了。
Os
碎片化?我應該沒有吧,都是照著以往的行為模式在過活,所以我也不確定何謂碎片化。

 

當創作者在填詞、編曲、和弦時,他一定也在尋找音樂之外的意義。

Os
我音樂學很慢,比起音樂性,我看重的是文字本身的文學性,那些文字該擺在那裡,和其他文字的關係,都是待由文字告訴我,所以我更多的是,讓文字處在它們舒適的狀態,至於最後結果如何,我無法做判斷,留給專家吧!

成功旅社

詩與哲學,是人類精神王國的兩大轎子。
Os
這個時代還會需要哲學嗎?哲學無法吸引到大眾族群的,不就是因為沒辦法「賺大錢」,我想未來的創作者,在進行創作的時候,不要滿足於自娛娛人。

如果奶頭樂,以及利益至上的話,為何文藝就不能為創作者,帶來這些,如果能夠靠文藝賺大錢,還不怕沒人會想要加入,這個產業嗎?

陳昇:聽說一個人該走向何方,是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注定了。
Os
可能吧?只是要到達那樣的狀態,並不全都是快樂的,更多是經歷挫折和失敗,最後被迫逐漸成為,本來應該要注定好的人。

陳昇的音樂之所以感人,是因為他的創作可以超越意識型態的是與非,去挖掘人性中更為深層的東西-----人性的善與惡。
Os
我想要創造的,即是滿滿人性的作品,有輕鬆有深層,彼此交融在一起,重要的有好玩又很有趣。


陳昇具有悲劇人生的意識,但同時帶有喜劇的人生態度,這正是他和他的創作可以吸引我的地方。


陳昇:寫歌對我來說,大多都是記下思念,我把回憶放進歌裡,有時候不太敢拿出來唱,一唱,就想起那個時候的種種。
Os
我寫詩像是在寫日記,全部都是自己那段時間的感受,而歌詞應該一半一半,有時會寫自己,有時也會考慮共鳴,更換不同的視角來寫。

對青春的回憶,對歲月的追思,是全然可以超越性別的劃分。
Os
對於青春這方面,我很薄弱,我那段時間,已經在放棄人生,所以沉迷在遊戲世界裡,所以要我寫青春的回憶,我大概寫不出,算是很大的挑戰。

我想歌曲的懷舊只是對當下的疑惑和不滿而已。當我們在現實中找不到我們所期盼的意義時,在懷舊中創造意義是最簡單的辦法。

可能是這個城市的變化太大了,一切對我來說已經太陌生了。
Os
可能我從以前就在雙北地區生活,已經很習慣變化,這個城市並沒有給我這樣的感覺。

存在的孤獨,是人生最根本的孤獨,它所體現的是人與他人、人與世界的疏離。
Os
我從國中開始,就一直和世界保持著疏離,一開始當然會很難受,只是隨著自己成長,也開始習慣,並且享受孤獨。

我不會向別人推薦獨處,時下那些教導孤獨的書,在我眼中都是最蠢的,想像一下兩種情況的差異,一個是社交能力很強,朋友很多,然後在鼓吹獨處的好,另一個從小到大,就是一直孤獨,我覺得前者,完全是得了便宜還賣乖。

讓你知道在孤單的時候
還有一個我陪著你


青鳥日記
Os
整首歌以日記體的方式撰寫,真的很特別,但是都是一個人的獨白,喜好因人而異。

其實,藝術創作本身就是自我感知、自我反省、自我淨化的過程。
Os
我這輩子能夠和文學藝術相遇,真的是太好,等於我一方面在創作它們,它們反過來治癒了我。

由於陳昇具有超人的敏感度,所以他比一般人體會得更多,他的孤獨感也會比一般人更強。陳昇吟唱個體的孤獨與憂愁的同時,也吟唱個體的自由與反抗。
Os
高敏感體質,沒什麼了不起,當代社會中一堆人擁有,好好運用,每個人都能是創作者,至於怎樣的載體,就看自己的喜好。

靠內心的力量戰勝寂寞的人,必是詩人和哲學家。
Os
現代人會說詩人和哲學家又賺不了錢,成為這兩個有什麼了不起?那麼就來試試,成為能夠賺錢的詩人,用結果來打臉那些人。

馬勒說過:只有在孤獨的時候,我才能發現自我。
Os
靠北,因為沒得選啊,因為只剩自己能聽見我說話而已,有什麼了不起嗎?我只會感到很可悲。

陳昇的歌,是如此的質樸和隨意,沒有任何華麗的修飾,卻質樸和隨意地讓人魂斷意迷。
Os
歌詞可以這樣的質樸隨意,那麽文學類的,也能這樣嗎?應該會被學院派群起攻擊吧。

主持人問他應該如何唱歌才不會緊張,陳昇的回答給我印象很深。他說一個喜歡唱歌的人,在演唱時如果有太多的企圖和意圖,他一定唱不好,因為他已經喪失了他對藝術原有的喜悅。換言之,他不會玩了。
Os
我希望自己能夠,一直保有對文學和藝術的喜悅,即使寫的東西沒人要讀,但是我還會以「玩遊戲」的心情去創作。

成功就是學會放下,做事不要有太多的意圖,而是享受當下正在做的事情。
Os
2023的當下,我在學習寫歌詞,然後寫好多首歌詞,送給自己目前最愛的女孩,我很享受此時此刻。

自然,不掩飾、不強求、該什麼樣就什麼樣的自發性。
Os
我以前想過一種創作狀態「無想寫作」,現在讀起來,就和這樣的模式很像,除了寫作以外,我什麼都不想。

 

對於一個成人,能夠保持童心,但又不失成人的智慧不是一件易事。
Os
媽的,我不會覺得這有什麼了不起,因為我只能自己和自己玩,然後獨立於社會,自然能夠保有較多的童心,隨著年齡增長,智慧當然會隨之增長。

能夠遊戲,才能發揮創造力,透過藝術創作,人就可能成為一個真實完整的人。
Os
雖然我常靠北說文學藝術,但是我相信歷史裡的人,在創作的時候,根本不會那樣想,他們只會想我要畫畫、我要雕刻、我要寫作、我要....。

他們從來不會想文學藝術什麼的,就專注在自己想要的,最終他們無意間創作的,就能藝術品,這應該很有「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意味。

幽默是心靈的微笑,最深刻的幽默是一顆受了致命傷心靈發出的微笑......幽默是受傷心靈發出的健康、機智、寬容的微笑。

陳昇只有另闢蹊徑才能找到自我的本真和世界的本真。在音樂的創作路上,他可以隨心所欲,真正地做自己。
Os
對於寫作,我也是如此。

自然適性讓他可以毫無拘束地,發揮自己的潛能,不斷地自我創新、自我超越。
Os
自然適性這很難做的,需要不受外在環境影響,還能時時要求自己,最終會有所改變的。

陳昇的「真實」直接表現為他的率性和樸實,他不需要傳統意義上的偶像魅力;他的音樂毫無掩飾,卻自然而然道出凡人生命中的苦悶和疑惑。
Os
我是覺得如果陳昇這種音樂,能夠行得通,那麼同樣率性和樸實,難道就不行嗎?我想要去嘗試看看。

叔本華;真正的價值和才能都是樸實無華的。
Os
只是現代人,並不會被樸實無華的外表所吸引,都是會去關注那些驚奇少見的。

昇式情歌喚起女性對溫柔男性的想像,情感上得到意外的滿足。陳昇把內在的溫柔與外在的陽剛,巧妙地融合為一體,讓女性陶醉於男性獻出的愛情大過天的痴情,讓他們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被男性的溫柔所融化。
Os
我是個無趣又無聊的男人,而做的事情,都會讓女人很有防備,所以我大概率也不是,能讓他們感到溫柔的人吧?

陳昇音樂中的男性是多面體,常常集流氓、文雅、粗曠、溫柔、世俗、超脫於一身,但魅力未可阻擋。
Os
我是個沒有魅力的男人,所以無法體會,有魅力是怎樣的生活。

生命的趣味不在於不斷地奔跑,而在於感受多姿多彩的過程。
Os
對此我的想法是,是動靜之間,應該可以隨自己切換,動則健步如飛,靜則慢慢欣賞沿途的風景,人不可能永遠都是動,或是總是靜,人是動物,本就擁有動靜兩種狀態。

(香港)在這種匆忙的生活環境下,人變得急功近利也就不足為怪,更不用說是否懂得如何優雅地生活了。
Os
有趣的是有錢陣營裡,真正有錢的,完全不會急功近利,只有那種有點錢,又想著讓自己變有錢,往往都喜歡炒短線,賺一波就走,我對此是很看不起,因為不管在那個行業,都能看到這樣的人。

什麼都求快求速效,怎麼有辦法優雅地過生活呢?優雅的畫面,怎麼想都很慢吧。

自殺是不可逆的選擇,直接徹底否定以後可以有的任何選擇。
Os
我曾經絕對接近自殺,幸好沒有跨過去,讓我現在還能繼續做選擇。

陳昇,是一位擁有詩人和哲人靈魂的音樂家。他對生活的激情,是他藝術創作的最大動力。歌唱是昇式最質樸的「我的言說」;真摯動人的曲風來自於擁有真情的人。這種激情是內在的、自我的,是最原初的、最真實的情感。
Os
應該很多人都是這樣,只是和陳昇的差別是,他能靠這樣的性格賺錢,我們不行,我覺得評估一個人,是不是創作者,能不能賺錢,是最基本的。

我不會崇拜任何當代的活人,因為人只要是活著,就是會變動,還不如去信仰古人,古人已經死了,他所有都定在那邊,即使後世如何添油加醋,你還是可以選擇,你想要相信的。

為了自我創造,我們有時必須打破既定的思維框架和觀念的冰層,在本真的存在找回原始的野性水流,讓我們的生命真正成為一道自由湧動的水流。
Os
我覺得人的體內有理性、感性、知性,表層都是有這三個在運作,而且它們會壓抑著野性,團體生活也會讓人收斂野性。

我很珍惜自己的野性,甚至是由野性在當老大,然後主導其他三個,這是我自己的修煉法。

 


 隨筆

我不是陳昇的歌迷粉絲,對於他的歌,聽過的數量,應該一隻手也數得出來,而讀完這本書之後,我還是不會特別想聽他的歌。

應該說,我不喜歡他吧?覺得他的音樂裡並沒有吸引我的地方,會借這本書,純粹是因為我在研究歌詞,然後想要看成名的歌星,學者針對他們的歌詞,進行拆解分析,從中能帶給為新的想法和靈感。

經過作者的介紹,我明白陳昇是很真很做自己的人,可是我還是一樣無法喜歡他,我現在對歌星,變得很反感,覺得他們靠著唱歌,就能賺大錢,而當低層勞工的,就只能累得要死。

尤其是這種做自己的,就好像是在說,我光靠做自己,就能賺的盆滿缽滿,在我眼裡是很諷刺的。對我們勞工就是爛,只能被迫去承受一些,自己不想做的事,然後依舊領著低薪。

我很不喜歡歌星明星、直播主Up主、球員、但凡這些依靠商業行為,輕鬆賺錢的,我都很討厭,應該這前面還要加上「成功」,少數人才能成功,大多數都幻想著自己能夠成功。

說白了,他們無非是希望能夠輕鬆賺錢,讓自己脫離大眾的範疇,真有料嗎?並沒有吧。

作家或是其他創作者,也只有少數能賺大錢,中間也僅僅溫飽而已,大多根本無法靠創作養活自己,能不能養活自己,這才是最實在的。

陳昇是幸運的,你說他很努力?這個世代誰不努力啊,他就運氣好,邁過那道坎後,然後能夠靠自己的風格,吸引到歌迷對他的贊助,我沒喜歡過他,以後也不會,最多只是學習,人家如何寫歌,以及歌曲可以怎麼寫。

僅此而已。

 

arrow
arrow

    岳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