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想過隱居山林嗎?找一處無人熟識的地方躲起來,維持最低的生活狀態,沒有電視,但是有網路,然後和外在世界保有若有似無的社交關係,只讓書本和紙筆陪伴自己。

我有耶!只要能夠靠寫作養活自己,我就會想找有一個地方躲起來,我改變不了這個世界,但是也不想被它改變,那麼對它我選擇眼不見為淨,反正我是寫故事吸引讀者的,重點是故事吸引人就好,我這個人又不重要,我只想躲到世界的盡頭,或是繁華以外的地方。

當看到這裡「阿爾卑斯山的村落」這幅畫的時候,我就會想到那個念頭。

 

阿爾卑斯山的村落.1.jpg

 

這幅畫,或許可以看成兩個三角形所組成的,左下是近景,而右上角則是從中景慢慢拉遠到用遠景,畫家僅使用草皮的顏色變化,便做出遠近視線的轉移。

近景所表現的觀察者站在橋這頭,往一個小村落裡面望進去,我們視線從木頭所興建的便橋開始,向村落裡面看過去,黑色的瓦片所組成的屋頂,被木板所拼得的牆壁之上,房子旁的煙囪,還冒著黑煙,或許房屋的主人,正燒著柴火,準備著自己的午餐呢,遠遠的可以看到村裡面的人,坐在成堆的牧草旁休息。

遠處的阿爾卑斯山說明著,我們所看到的小村落,是位在近山的區域,遠離了城市的繁華,脫離了快速變遷的社會,總感覺活在這裡的人,心跳相對於大城市慢,我不是山裡的人,也不是偏鄉小鎮上的人,從出生到出社會,一直都住在大都市。

 

阿爾卑斯山的村落.2.jpg

 

本來我對於雙北以外的城市,從未嚮往過,本來的想法大概是,在雙北工作、結婚生子,偶爾出去旅遊什麼的,這應該是我人生原本的軌跡,但是在2011年失戀後,我就變得很想離開台北,從這時開始,我會想要找個地方躲起來。

有想法,不一定有辦法去實現,因為我自身的關係,到了台南和台東,我所從事的都是很粗重的工作,人家選擇搬到偏鄉;可不是去吃苦的啊,有多少人是真正去做工人,然後想要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養活自己的?我試過,但是最後搞到灰頭土臉。

如果是善於社交的人,對他們來說,到哪裡都一樣,他們很吃的開,可是對我這種雖非內向,但是就不太會和人互動交朋友什麼的,甚至還有點孤僻的人,根本走到那裡,都是孤獨的複製,而且我又漸漸的越來越不喜歡群體生活,因為台灣的民主,給我就是多數壓迫少數,而且政黨政治,也是少數人被某個政黨的人,強迫接受他們的想法,這到底哪裡民主了?對那些有錢人來說,他們顧好既得利益的同時,還會謀求最大的利益,可是窮人呢?永遠的不得翻身。

我很討厭雙北的人,雖然人性都是自私的,但是雙北人絕對是自私第一名,我真的以身為雙北人,而感到可恥,也因為這樣我在太陽花學運之後,便將戶口搬到台南去,之後到了台東,在台東旅遊的過程,我就有找到三個地方,是我會想要隱居的地方。

正好是北中南各一個,而且剛好分配在山線、中間、海線,分別是台東的池上、泰源,以及台東的最南端達仁鄉的南田村,這些地區都能維持最低的生活狀態,但是又剛好遠離市區,池上是我每次回台東,一定會去的地方,那邊就是開闊的田野,然後兩側被海岸山脈和中央山脈環繞。

南田村則是位在太平洋邊上的小城鎮,我會知道這個地方,是自己曾參加活動,去走阿朗壹古道的前半段,而阿朗壹古道台東的路口,就是南田村,我一定了那個地方便好喜歡,也因為這樣,讓我之後在小說裡,曾經想過這兩個地方,並且讓自己的人物,在那些地方產生了一些故事。

 

DSC_0425.JPG

 

DSC_0423.JPG

 

而泰源則是我在台東做冷氣的時候,某次工作跑到那邊,他等於是海岸山脈裡,一個群山裡的小鎮,鎮上人口看網路只有1500左右,我是在一間廟裡工作,而廟門的廣場正對面,就是一座大山,我一看到那座大山就好喜歡,而泰源村給我就是一座小山城的意象。

 

DSC_0475.JPG

 

DSC_0473.JPG

 

這三個地區,除了池上是觀光熱點,會有大量的遊客,所以生活機能相對較高之外,泰源離東河和台東市區都有段距離,可能會有許多不方便,那南田村更不用說,他除了能到鄰近的達仁鄉補給之外,完全就是台東的尾巴。

 

DSC_0080.JPG

 

DSC_0093.JPG

我看到這幅「阿爾卑斯山的村落」,第一個想到的是泰源。之後才是池上和南田,可能我這樣想,本身就是一個人怪人吧?好好的繁華的大城市不待,偏偏要跑到小城鎮去隱居起來,我應該很長一段時間不曾這樣想了,等於處於放棄這個夢的狀態,現在等於又將它重新撿了起來。

在我的想法是,如果在偏鄉能夠賺到足夠的錢,誰想要住在大城市啊?阿爾卑斯山的村落,就是畫出那近山遠離塵囂的寧靜。

 

arrow
arrow

    岳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