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情歌,我們聽的其實是……:從認知心理學出發,探索華語抒情歌曲的結構與情感

作者: 蔡振家, 陳容姍  

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期:2017/09/02

 

 

關於音樂的筆記


方文山
無論在過去哪個時代,最能得到通識的都是情感,所以千古文人都會寫情詩,借情抒發共鳴。
os
一直以來我最弱的就是共鳴,因為很多感覺,好像都是我個人獨有的,寫出來也不會有人看,而共鳴是那種你寫了,然後別人讀到會有種「你是再為他們」發言的感動,我還沒達到那樣的境界。

看不見並非是看不見,而是未能目及對方的情境下,仍能勾起心底的遐思。

在某種程度上,好的歌詞不但能代替詩,好的歌詞甚至能成為詩。
os
對,我漸漸也有這樣的感覺,因為兩種都開始寫之後,他們在底層的發展,會有不同的路線,可是越往上兩種文體,會越來越靠近,到最後融合為一體。


李宗盛:現在大家都在講文創產業,它的意義不在於創造了多少產值,而在於啟發了多少心靈和感動。

詞曲人從自己的感受出發,同時,也自然反映了他們所處的時代,呼應了眾人共有的潛在情感與理想。
os
是的,難就難在這「眾人共有」,這非常困難,不僅要本身詩歌寫的好之外,還要有時代感,應該是最有挑戰性的。

音樂異於語言的一大特質,就是重複性。音樂素材在同一首樂曲中通常會重複出現,不同的音樂文化會以不同的方式發揚重複性。
os
關於音樂,我認識的還很淺薄,流行樂只知道副歌會有重複,古典現在才在盡可能多聽,所以也談不上有什麼想法。

不管你喜不喜歡,人生就是充滿了各種既定的模式,流行音樂只是忠實反映這個現象罷了。
os
不單只有音樂,所有文學和藝術載體,都有其既定的模式,就是類似遊戲規則的存在,我一開始等於跳過學習這些遊戲規則,直接開始進行創作,是寫出作品之後,才回過頭研究這些遊戲規則的,當然學了並不代表,我會照著做。

藝術社會學家豪澤爾:通俗藝術的目的是安撫,是使從痛苦之中解脫出來而獲得滿足,而不是催人奮進,使人展開批評和自我檢討。
os
這句話,要送給自己,把那些奮進、批評、檢討留給自己,多在作品當中,做到安撫的功能,動不動就要人反思,是要反思三小,是有多自以為是啊?無聊喔。

一般而言,語言不宜重複,音樂則適合重複,歌曲結合了這兩者,讓我們得以深入思考語言及音樂的差異,以及兩者的互補關係。語言善用敘事及說理,而音樂則善用渲染情緒、營造意境、激發聽眾的想像力、加強聽眾的記憶,因此,語言和音樂這兩者若能在歌曲中妥善配合,重複出現的歌詞會變得極具韻律與美感。
os
我目前還在摸索何謂韻律,然後如何表現才叫有美感。


研究發現,處理音樂訊息就像處理語言訊息一樣,腦中必須掌握許多儲備知識,才能瞭解個別詞彙的意義,進而瞭解整句、整段的意義,聽懂音樂才會有情緒感受。
os
這個意思就是,關於音樂懂得越多,就越能聽懂音樂在表達什麼,而我因為什麼都不懂,所以常常會發現有聽沒有懂的情況。

旋律線具有歌唱般的線條,它可以持續抓著聽眾的注意力,甚至讓人跟著哼唱。
os
我抓不到旋律線,這好像和有沒有音感扯上邊,所以我很少會跟著哼唱,就很單純靜態的聽歌而已。

音樂的感人力量有其原理可循,這種音樂認知原理就像許多科學原理一樣,引發無窮的想像與疑問。
os
這段話,算是提醒了我,那些感人的歌曲背後,其實都是有固定的原理、脈絡可循,只要持續去研究和累積,增加自己對音樂的認識,也能更加接近那個原理。

感受是一種既複雜又私密的訊息,旁人難以得知;外顯的生理訊號只能透露情緒的部分面向(特別是身體的反應),這跟內在感受不能畫上等號。
os
我對女人的感受很著迷,所以會特別想要多了解這裡面的知識。

音樂是一門時間藝術,其情緒也隨著時間而變化。

英國哲學家懷德海曾說,藝術裡常將經驗套上模式,而審美的樂趣之一就是認出這個模式。
os
人都是靠著過去累積的經驗,在應對日常生活,然後我們接觸到不同的文學和藝術時,會特別喜歡那些打動自己的作品,而身為創作者,就是讓自己的作品,具有豐富的層次,能讓不同的人,都能從中獲得感動。

抒情歌曲雖然以愛情為主軸,但是歌曲所傳達的悲傷與失意具有普世性,是人生必經之路,因此能夠引起廣大聽眾的共鳴。
os
普世價值就和共鳴點掛勾在一起,這部分我很爛,因為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很狹隘,連帶使著自己的作品,也越走越偏,我等於是在學習歌詞的時候,反思到這點的。

作詞人林夕認為,流行歌曲中的情緒起伏比意象更為重要。

周邦彥的勾勒技法,倒敘技法,交叉鋪敘技法,對於當代詞人的歌曲創作都深具參考價值。
os
歌詞我才剛入門而已,就多學多看多創作。

學習音樂就像學語言,目標並非鸚鵡學舌、照本宣科,而是要活學活用,講出自己的話。

流行音樂,其實是更需要用心和你自己誠實的感受去創作,同樣的,在創作歌曲時,也要重新認識自己的內心世界,真誠面對自己。
os
我想不管是文學還是藝術,但最後都是需要反過來,誠實的去面對自己的感受,這部分我一直都在做了。


對寫歌很有幫助

主副歌形式 (verse-chorus form)

相對於主歌的敘述口吻,副歌彷彿是在呼喊著:「請注意聽,我有話要說!」華語抒情歌曲藉由主歌到副歌的轉換,也呈現出主體的決策與內省。

主歌的情緒較為內斂,副歌則以濃烈的情感表達,觸動聽眾的心弦。
os
關於主副歌的運用變換,我還在學習。

主歌眾人經常忘詞,等到進入副歌,大家卻爭相搶奪麥克風,嚷著「副歌我會唱!」副歌經常占據著一群人心中共同的記憶體,歷久彌新。

主歌-副歌的進行,要能夠產生「期待--解決懸宕」的效果。

以棒球來比喻,副歌之前的音樂似乎 讓人覺得「三壘有跑者」,既緊張又期待,而接下來副歌出現,就好像「跑壘者回到本壘」,讓人產生滿足、愉悅等感受。

副歌確實就像美食一樣,會讓我們產生慾望與快感。話雖如此,音樂的訊息內容畢竟比炸雞更為抽象複雜,大腦必須對音樂訊息進行分析,而這種音樂分析需要長時間的學習。

抒情歌曲的主歌具有鋪陳功能、副歌具有記憶點與梗的性質。而且「主歌--副歌」的轉折還會以音樂技法來強調,這個轉折就像抖包袱的「抖」一樣,是刻意設計的一個動作。

許多華語抒情歌曲皆體現了中國抒情美典,抒情主體在副歌中回憶、內省、評論自我;擴張的主副歌形式包含了C段、第三次副歌、尾聲,在短短四、五分鐘之內,完成一趟心靈旅程。


當代華語抒情歌曲與宋詞的相似點

1.大部分的都市流行歌曲以愛情為主題
2.文人會為特定的流行歌手創作歌詞
3.許多文人認為這種歌詞作品不登大雅之堂
4.精通音樂、崇尚寫實的文人將詞「俗化」
5.都市中的主流歌曲兼具雅俗風格
os
我唐詩宋詞的底子很爛,讀書的時候沒有下過苦功,之後也是自己喜歡,沒有很認真研究,所以寫出來的詩詞都不好,反正我爛的也不是只有這條,全部都需要加強,這段也提醒了我,想寫好情歌,可以從宋詞下手。

重複與對比是音樂的美學原理,古今中外的各種歌曲,都體現了這些原理。
os
我慢慢加深累積,自己在重複與對比運用的經驗。

前奏、主歌、副歌、間奏、主歌、副歌、尾聲。

華語抒情歌曲的鋪敘方式,時時讓人聯想的中國文學裡面賦比興的「比興」。

賦是指直接敘述
比-A像B,是以B的某些特質來比喻A
興的手法,則是進入正題之前先敘述別的事物,由該事物引起聯想或情感,再帶出真正的主題。

抒情歌曲是華人宣洩世俗情緒的出口,社會上越是壓抑情感表達,人們就需要以抒情歌曲來面對內心的真實感受。

 

 

書中整理的五種情歌模式


問答型,以主歌點出感情中的疑問,由副歌回答。或是明知故問,以問答方式向對方表明心意。

主歌先講出答案或現象,然後在副歌提問。

問答型的段落安排,適合用來陳述分手、暗戀、幸福等狀態,藉由問答來呈現亙古不變的愛情習題。

 

決定型,通常在主歌敘述陷入僵局,在副歌作出決定。

決定:割捨戀情、表現對愛情或依附關係的轉折。

在華人社會裡面,對於愛情的感覺,經常無法坦率表達,因此也格外讓人猶豫不決。藉由決定型的情歌,人們可以大聲唱出心意,讓信念更為堅定。

東亞的女性,在愛情世界中總有些猶豫及矜持,此一特質更為凸顯副歌時「決定接受愛情」的轉折。

 

點評型,面對愛情困境時,內心有所領悟,採取特定視角,不再自欺欺人,這是某些點評型歌曲的特質。

點評型歌曲靜心思索,洞察世事的常與無常,於副歌登上滾滾紅塵的制高點,在愛情之外,也適合探索人生。

 

外內型,主歌摹寫外在環境,副歌描述內在心境,這種歌曲由外而內,深掘內心的情感。

外內型的歌曲經常體現含蓄之美,由遠而近、由外而內的進程,豐富了歌曲的層次。值得注意的是,外內型歌曲在進入副歌之後,依然會提到外界情景,而非僅僅呈現內心世界。

外內型歌曲的主歌,通常敘述外在景象,就像拉開序幕一樣,讓聽眾猜測接下來的劇情為何,副歌則進入主題內心,唱出深藏已久的話語。


今昔型,主歌與副歌分別描述過去與現在,「未完成過去時態」經常與現況彼此呼應,而主歌與副歌的時間轉換,分為兩種情形:

撫今追昔,主歌描述當下,副歌拉至遙遠的回憶。

以古鑑今,先在主歌中緬懷過去,到副歌再審視當下情境。

今昔型歌曲的副歌經常不限於單一時空,而是會比較不同時間的情景,甚至想像未來。

今昔型的歌曲中,主歌可以從現金場景或往昔回憶出發,最關鍵的是,副歌中所呈現的今昔時空交織,邀請聽眾與主角一起產生深刻的領悟。

os
這本書等於提供了我五種解讀歌曲的形式,之後就是以這個為出發點,累積自己對歌曲的見解,並且嘗試自己創作歌詞,兩者同步進行,讓自己也能寫出有趣,具有深度,還能感動人的歌曲。

 


讀後隨筆

我現在學習,不是找課程來上,也不是去請教別人,而是買書回來讀,這本書是我最早購入,關於寫歌的書籍,那時我只是大概翻過之後,便馬上投入創作,現在2023年的四月初,我創作了二十首自己的歌。

也不算是遇到瓶頸,只是回過頭,來整理這本書,對於音樂和主副歌,對自己有幫助的說法,然後我分析歌曲的時候,能照他所說的,對歌曲進行解構,然後自己在創作的時候,也能有更多的想法出來。

歌曲是由歌詞和作曲編曲,兩大區塊所組成的,我是音樂那邊學習非常慢,對於情歌我是很有野心的,想要連作曲編曲都學會,一方面玩著鋼琴,同時買了幾本書回來讀,只是有感覺到,自己可能沒有音感吧?因為我對和弦和旋律沒多少感覺,這點還蠻致命的。

現在就盡可能多寫歌詞,然後多看相關的書籍,一點一滴加深自己對音樂的認識,當然我自己所喜歡的散文、小說、現代詩也不會放掉,要學要練的,一直都很多,我對每一個都很有興趣,所以願意花時間投入進去。

看著自己所寫的情歌,緩慢地成長進步著,那感覺真的很有成就感。

 

arrow
arrow

    岳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