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籃高手在25年後所推出的劇場版,在上個禮拜正式在日本推出,該被劇透的,想被暴雷的,等於光看看過的網友分享,看完了一部電影。

 

灌籃高手.1.jpg

 

從上映之前預告片的種種「the 藏」,再到正式上映後的評價兩極,持正反各種意見的網友們,在網路上互相筆戰攻擊,光只是旁觀,都能從中回饋許多樂趣。

 

我是連網友口中大爛片「重甲機神:神降臨」都會進電影院看的人,我看電影不是追求好看不好看,而是會想去支持原創故事,只要不是過度炒冷飯我都會支持。

 

重甲機神.jpg

 

原本還會每一部都支持漫威、變形金鋼,現在的劇情早已經失控,我還不如在家等它上串流平台,這兩個系列,是一直在出,而灌籃高手是粉絲敲碗敲多久,原作者才願意來製作電影。

我也不算什麼老粉,所以談不上什麼粉絲情懷,灌籃高手的漫畫,還是之前在租書店,剛好遇到它要收攤,一次性買下來的,而我收藏的是最初的「大然版」,現在更多的只是想要看後續的劇情,換不同的角度,去看同一場比賽,和原作漫畫表現不一樣的視角,應該是很滿足的吧?

 

灌籃高手.3.jpg

 

除非是飛日本,不然台灣還要等到明年一月才會上映,這部應該是我明年第一部期待的動畫電影,單純想看啊,畢竟國中高中放學吃飯時,所配的就是灌籃高手的動畫版。

最近因為電影劇情發展、視角不如觀眾預期,看了好幾篇筆戰,甚至出現「井上雄彥懂個屁灌籃高手」的言論,這就好比JK‧羅琳之於哈利波特、尾田之於海賊王、鳥山明之於七龍珠一樣,但凡是作者還活著,只要去對他自己的作品,進行改編填筆,常常會受到粉絲的攻擊。

作者--作品--讀者,這三者是組合文學循環的三巨頭,作者創造他們的作品,然後讀者喜歡那些作品,可是作者和讀者之間,很多時候並沒有處在和諧的狀態。

 

作者--作品--讀者.jpg
文學活動構成圖(參考:童慶炳,1992,第6、10頁。)

 

如今因為教育水平的關係,人人都是創作者,同人誌、二創風氣那麼興盛,讀者喜歡一部作品,便會想要對原著進行二創及改編,打造出屬於讀者自己的作品。

這部份其實有好有壞,作者的作品,能夠讓更多的讀者所喜歡,對作者來說當然很快樂,可是當讀者對作品投入過度的熱愛,他們甚至花大量的時間去研究作品,各種腦補和分析,自詡比作者還要懂他們的作品,這個的現象,不分東西文化,好像都會這樣。

因為讀者會覺得比作者還要了解他的故事,導致會出現凌駕於作者身份的現象,開始對作者指指點點,只要是火紅的作品,都有這樣的一群人存在,他們靠著分析那些作品,多少能從中斬獲讀者和觀眾,這樣的行為,我怎麼想都感覺,那些人是「寄生」在別人的作品之下。

我當然有自己所喜歡的作家和作品,但我不會過度去研究解讀,他們「為何」要那樣編排,或是預測劇情的「發展」,我讀別人的作品,一是享受別人說故事給自己聽,然後是學習別人如何說故事。

聽故事和學習如何前輩們說故事,這是我看待所有的娛樂、文藝性質作品的態度,我從來不會想去研究、寫論文探討作者為何為何、還角色如何如何,就算會做也盡可能點到為止。

灌籃高手會吵成這樣,讓我感覺就像是作者眼中自己的作品,還有讀者心目中的作品,兩者之間發生衝突,井上接受採訪時也有說:

------------------------------------------


在這部作品想要表達的方式,就是不太想在籃球比賽中用誇張的表現方式,
我想要讓一切都感覺起來很自然。

所以我也告知了所有成員(製作組和配音的聲優),
傳達給他們,這是最基礎的原則。

這之後,就是各自的角色,我傳達給大家,
想要表現出「有點不良,籃球隊的,有點蠢(笑)的那種高中生」的感覺。

這之後就是一邊製作,一邊一起尋找想要的那種感覺,製作過程就是這樣的工作。


所以這也是更換新聲優的其中一個原因。

因為初代聲優已經用自己的方式詮釋過這幾個角色了,
井上覺得沒有自己再去調整的餘地和立場,也很難再請對方對經典角色做出什麼改變。

不過,根還是同一株,我、還是『SLAM DUNK』都是。
不過可以看成同源的樹根,延伸出的另一棵樹,這就是製作這部電影時我的想法。

關於演出,一個在球場上,很普通很自然的籃球社團高中生,
這種感覺是最重要的,我表達給製作方的想法就是這樣的。


------------------------------------------

 

灌籃高手.2.jpg

 


單純的去享受一部童年、少年的動畫作品,應該不難吧?

為何要帶那麼個人的意識在裡面,當然我也只是說說自己對於讀者作品,這件事的看法,也沒有想影響任何人。

電影還要等一個月才會上映,這是一部必看的電影,對於電影的心得,也要留待實際看過電影之後,再來分享。

 

灌籃高手.4.jpg

arrow
arrow

    岳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