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幻想一下,假如當初《還願》順利上市,以當時轟動的程度,到2021/02/23的現在,或許我們已經準備迎接赤燭推出的第三款遊戲,可是經過「維尼事件」後,《還願》永遠的在Steam上下架。
同時,中國大陸發行商Indievent發出終止合作公告,《還願》投資方、北美地區發行商唯晶科技發表聲明,對赤燭方面表示強烈譴責,宣布終止與赤燭的合作關係,並將要求赤燭賠償經濟損失,去年底想要在GOG平台重新上市,也遭到中國網友的抗議,平台最後也決定不上架此遊戲。
我真的很好奇,《還願》推出的這兩年來,除了販賣實體版有回收到一些資金,其他方面的收入(影視作品的授權),真的足夠支付中國和北美地區發行商的經濟損失嗎?這還不考慮公司同仁的薪水,《返校》時就有在採訪中提到,公司還是有些虧損,之後爆出這樣的大事件,赤燭遊戲還有辦法推出下一款遊戲嗎?現在也只能等待而已。
風雨飄搖中台灣遊戲
身為台灣玩家,當然希望台灣的遊戲產業,能夠穩定的成長,就算推不出3A大作,但是至少能夠定時推出新作,十年磨一劍,並不光只是將劍磨利而已,應該是在無數次實戰中,累積經驗、改良技巧才是,可是我們這幾年遊戲大廠們,經歷了什麼?
中華網龍,上一款自製的線上遊戲,已經是2012/03的吞食天地3,之後便轉往手機遊戲的開發,2020/06的黃易群俠傳M營收不如預期,遭遇重大虧損,勢必會影響下一款遊戲的開發。
遊戲橘子,陸續裁掉/整併風光不再的研發子公司(飛魚、果核、玩酷、紅門、火狗),下決心不再花資金開發自製線上遊戲,專心經營代理這一塊,下面這兩張圖成了永遠的絕響。
宇峻奧汀,在我離開遊戲產業後,幾年內慢慢停止營運不賺錢的網路遊戲,現在留下來的,都是已經經營十年以上的,2020年底還有推出《三國群英傳8》,我有買來玩一下,沒過多久便辦理退款,不管遊戲怎樣,有新作還是值得讚賞。
傳奇網路,那些年,從《曙光》開始,他的每一款自行研發的遊戲,我都有玩,就算是到最近的2018/12《風之國度》,一樣有支持性的下載來玩,他的崛起我算是全程參與,看到他不再推出線上遊戲,其中充滿了很多落寞。
大宇資訊,大宇的線上遊戲也只剩下魔力寶貝,將大量過去自己的作品,移植到手機平台,穩定的積累資金,這兩年也推出自己單機系列的續作,2019/10《大富翁10》,2020/10《軒轅劍柒》,他都如此穩定的初遊戲了,還要求什麼。
甲山林娛樂,本家是搞房地產起家的,應該是所有遊戲公司裡,最不需要擔心資金問題的,2018/08推出的武俠遊戲《天命奇御》,絕對是這幾年,台灣最強的自製原創武俠遊戲,想必喜歡武俠題材的玩家,絕對有玩過這款。只是稍後推出的《御俠客》,卻充斥著大量二創的電影梗,前後兩款差距居然會如此巨大,近來只有發布正在研發《天命奇御2》的消息。
其他還有在喘氣的:
唯晶:繼續代工,本家作品不知要等到何時。
昱泉:同樣放掉線上遊戲這一塊,研發手遊。
華義國際:沒看到研發子公司-原爆點的消息,可能也收掉了吧,只剩下《GE王者之劍》這款較知名的遊戲。
茂為歐買尬OMG:手中握有《救世者之樹》的代理。
紅心辣椒:只剩下《全民打棒球》、《大航海時代》
原本我離開後很看好兩家公司,希望他們能夠在自製這條路走得更遠,現在看來,各有各的問題。
思維工坊,《神諭之戰》應該是台灣在奇幻題材的一個高峰,他的成功,讓人期待他的下一部作品,只是之後的《群龍默示錄》,即使是水準之作,可是那時遊戲的風氣,正逐漸由MMORPG,轉變成手機遊戲,沒過幾年,思維便爆出資遣裁員的新聞,再來的ARPG《烈焰戰記》,同樣沒有激起什麼火花,思維就這樣慢慢地下去,最近幾年都只剩手機遊戲。
雷亞遊戲,主要是研發手機遊戲,所推出的2012/04《Cytus》、2015/04《Implosion》、2018/04《Sdorica 萬象物語》這幾款我都有玩過一段時間,會棄坑多少是自己厭倦手遊的模式,如果他就這樣穩定的研發下去,應該會慢慢茁壯,只是在2020年初,他們的音樂總監Ice被爆在個人專輯裡,夾帶私貨,以我自己來看,這根本沒什麼阿,只是因為他挺香港的態度,使得他個人得罪了中國網友,而雷亞這家公司,並未對總監個人行為表示任何評論,不挺也不貶,這樣的危機處理,也得罪許多台灣玩家,2020年底有新作,是我沒興趣的類型,也就沒再繼續追隨他的遊戲。
我眼中的赤燭
是的,我跳過IGS鈊象電子這家廠商,靠著外銷大型機台的機板,連續幾年都賺爛了,我曾經在2011/10-2012/03在那邊作測試,IGS對員工是真的不錯,有室內球場、健身房,還擺了好幾台大型機台可以玩。
當然,我想說的不是這個,我就是在這短暫的幾個月內,遇到了未來赤燭遊戲的核心成員。我也是到2019《還願》爆發維尼事件後,才從各個新聞的採訪中,發現到原來是他們幾位啊!
我將我在IGS看過的標出來。可能有人有印象IGS在2013年曾推出一款《Constant C》的遊戲,這款《Constant C》的原型是由學生獨立開發團隊「腦洞」製作,而鈊象電子結合大專院校產學合作讓在學學生進入企業實習,並於 2011 年吸收「腦洞」加入,協助遊戲開發及技術專業的培養。
這個「腦洞」的開發團隊就是現在赤燭遊戲《返校》、《還願》的主程式:王瀚宇、王光昊、徐嘉陞。再加上《返校》主企劃、《還願》製作人-江東昱,我曾在IGS內部《三國戰紀2》的發布會看過他,以及《還願》主美術-黃天嶸,我在IGS《Pool Ace》、《夢幻航空》的專案,曾經跟他合作過。這就等於我光是在IGS就遇到了赤燭遊戲的多位主管。
這邊整理網路找到的,從腦洞工作室開始,關於赤燭遊戲的大事件。
2011/12/05《Constant C》 奪得2011 App Star 高手爭霸戰 冠軍
2011/12/28《Constant C》 獲得遠傳S市集星光大賞 年度最佳遊戲獎項外,同時還獲得最佳創意及校園新秀
2012-2015 王漢偉(王光昊)以研發替代役的身分進入IGS
王瀚宇、徐嘉陞進入IGS進行企業實習,企業實習結束後,王瀚宇繼續讀碩班
2013/04/23 鈊象電子釋出《Constant C》最新遊戲宣傳影片
2014 姚舜庭失業
2014/03/12 《Constant C》登陸 Steam 與 XBLA 平台
2015/01 姚舜庭遇到王漢偉、王瀚宇兄弟,一拍即合
2015/09 赤燭遊戲成立,為台灣獨立遊戲開發團隊
2017/01/13 推出首部恐怖冒險遊戲《返校》
2019/01/14 赤燭遊戲宣布將於2019年2月19日推出新作品《還願》
2019/02/19 《還願》於Steam上架
2019/02/23 《還願》於Steam中國區下架
2019/02/26 清晨《還願》從Steam上完全下架
2020/06/08 赤燭宣布,當日起至6月15日24:00開放還願實體版預購
2020/12/16 赤燭宣布《還願》將重新於12月18日在GOG.com平台重新上架數位版,並由赤燭遊戲獨立發行。
2020/12/17 重新上架風波,引起中國網友不滿,導致GOG發表聲明表示不會上架此款遊戲,並移除商品頁面。
在我下決心要離開遊戲產業前,寫了一篇《沒技術別進遊戲產業》,雖然那時我對於「腦洞」工作室的成員,並不相當熟識,但是我只知道他們還是學生,從他們身上看到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狀態,那就是本身具有程式能力,這麼多年過去,回頭看自己過去那篇的論點,總覺得可以精簡成一句話「在台灣,不會程式別進遊戲產業」。
創意和點子,在文創、影視、遊戲這些產業中,一點價值也沒有。舉例:如果比爾蓋茲、賈伯斯、馬克柏,他們不會寫程式,也輪不到他們打造出微軟、蘋果、臉書帝國。台灣有太多像2014年的姚舜庭這樣,有著滿滿的點子,要他們評論遊戲優缺,哪邊需要改進,或是談論自己理想的遊戲是如何,可以說上長篇大論,但就是欠缺足夠將點子化成現實的能力,最後也只是空想。
姚舜庭是幸運的,因為他遇到了「腦洞」工作室。我相信台灣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創意和點子,可是要記住一件事,不是光會想,而是要有能將想像化為現實的執行力。
有創意點子的人才很多,但是「腦洞」工作室卻只有一個,《Constant C》最初是APP,進入IGS後開始進行移植,由手機移植到電腦平台,他們花在這樣的工作,持續了三年,之後2015年赤燭成立,只花不到兩年的時間,就產出《返校》,隔了兩年又產出《還願》,這兩款遊戲品質,不用我多說什麼,我比較好奇的是,國內有這樣學生團隊出身,然後進到業界後,所推出的每一款遊戲都大賣,國外我想得到幾位製作人,可是台灣呢?台灣過去有這樣的例子嗎?
「腦洞」工作室也是幸運的,你們可以仔細看從《返校》到《還願》,遊戲的程式語言就只是他們三位在負責,依照他們的年齡反推,還真是從小就立志做遊戲啊,明明沒隔幾年就不斷進化。赤燭成立之後,他們陸續遇到企劃、美術、音樂方面的合作夥伴,以每兩年的速度,推出新作品,而且每一款都相當有特色,並且一推出就轟動,可是他們最後也遇到台灣許多團隊遇到的困境-「乳滑問題」。
像他們如此袖珍的團隊,碰到了中國,還是說倒就倒,更不用說個人或是更具規模的大公司,當然只能乖乖跪舔。只要碰到中國人,就一定出問題,即使不打算賺他們的錢,也會被戰狼們攻擊到無法正常上架,做為一個玩家,對於台灣自製的遊戲,除了購買遊戲之外,所能做的真的不多,最終能不能走出台灣,還是取決於遊戲本身好不好玩,當然這也不是我有餘力煩惱的。對赤燭我只希望他們能夠挺過這樣的難關,雖然兩年出一款的規律,會被中斷,也要像鳳凰一般浴火重生。
若有下一款,你還願意嗎?
我願意。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