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我是為了城堡與地圖,這兩個展覽,才會想要來故宮看展覽的。
網路新聞的大數據,有記憶功能,但凡搜尋過一次藝文相關的資訊,它就會記得我的喜好,之後也會推薦相關的藝文資訊。
地圖展寫在另一篇,對於城堡,我對它的喜歡,更是隨著時間增長,台灣本島這裡的,只要是我知道,應該都有去給散步過。
而離島,金門那邊只看了一部分,再來會去澎湖旅遊,那邊的澎湖廳城,自然也是我參觀的重點。
這個展覽的主題,是介紹台灣各地築成的歷史,台灣最早的城堡,最早都是由外國人所建的,荷蘭人在台南,西班牙人在淡水、基隆,都留下了他們的城堡。
台南的是安平古堡(熱蘭遮城)、赤崁樓(普羅民遮城),淡水的則是紅毛城(聖多明哥城),基隆的聖薩瓦爾多城,舊址在現在的和平島,如今已經不存在。
剩下的三個,紅毛城我最近才去,而另外兩個是我只要有去台南,都會去那邊散步的地方,或許自己對城堡的喜愛,就是從這裡慢慢加深的。
我是還沒有機會去歐洲旅行,不然最想要去的,絕對是歐洲那些中世紀的城堡,沒辦法只能在台灣這邊過過乾癮。
從荷蘭西班牙,再到之後的大清國,其實在築城上,想法有很大的改變,最顯著的就是,歐洲所建的是城堡,也可以視為「堡壘、要塞」,所保護的都是當地的最高指揮官,這點和封建的中世紀很像,城堡是用來保護貴族與領主的。
至於大清國,他們的城池,除了保護最高統治者之外,還會一同保護百姓,大部分都有幾個城門,然後城門之間由城牆聯繫起來,城內就是這座城想要保護的人事物,而外來的就是城池需要對抗的敵人。
這也就是東方城池,與西方城堡最簡單的分別方式,一般東方的城池較大,因為涵蓋了居民區,而西方城堡比較小,不過日本算起一個例外,他們的城,再到天守閣,只提供保護給大名。
台灣本島現存的幾座城池,目前大多剩下城門與城牆,最近幾年每一個我都去遊歷過,也都留下對它們的遊記。
台灣這邊的城堡,都是歐洲人留下來,而城池為了迎合城市發展,大多只保留城牆、和城門,其中保留最完整的恆春縣城,那也是因為恆春那邊,地廣人稀才讓古城得以保存下來。
我對這些城牆城門的興趣,也不是停留在欣賞,而是想要以這個為出發點,多畫一點它們的城池平面圖,還有城牆城門的立體圖。
在兩種圖,在這個展覽,都得到了滿足,展出歐洲人,還有我們官方,所繪製的城堡、城池的繪畫。
我看到那些城池的平面圖,以及立體圖,就會感到好喜歡,會能夠期望自己能夠畫出,這樣的繪畫,之後也能以此,將自己所幻想的,藉由畫筆畫出來。
對於城堡、城池的繪畫,我並沒有著急,就多看,多蒐集資料,當然也要多嘗試去畫,久而久之,自己在描述能夠進步,而繪畫技巧也能進步。
我就是為了從這個展覽裡,獲得這些收穫,才會刻意想要跑過來看展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