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自由行,我才會在出門以前,多做功課,但假如是跟團,只會大概知道去哪裡,並不會查看太多各景點的資訊。
這天我們在吉隆坡的行程,是到它們幾個知名觀光景點旅遊,在吃完新峰肉骨茶以後,就搭乘遊覽車,來到這邊,它的外觀真的非常不起眼,據說原本是舊電影院,遭遇過幾次祝融,由現在的團隊接手後,便將原本觀影廳,改造為書店。
迷宮書店
走著樓梯,往上來到書店的所在,因為是本體原本是老電影院,那個樓梯,說真的很有以前,我小時候,曾走進過的電影院。
書店,我在台灣逛了好多,至於國外的話,上次泰國沒有,而日本的書店,我曾走進大型連鎖書店,還有京都的二手書店,但是這樣將舊電影院,改成書店的,我還是第一次遇到。
大家可以想像,記憶中的舊電影院長什麼樣?在一個空間,充滿很多座位階梯,但是座位到布幕那一塊,有很開闊的視野,而這家書店,便是利用電影院這個特性,將座位全部拆掉以後,在上面層層堆疊,直立式的書櫃。
因為,書櫃疊的比人還要高,而走道又是小小的一條,藉此營造出迷宮的感覺,我自覺也是一個見識很廣的人,但是走進書店的那一刻,真的有置身於書海的感覺。
或許台灣的誠品,內部書量可能高過迷宮書店,但是誠品需要考慮地震,並不會將櫃子,疊得這麼高,也為了服務客人,會將書櫃集中在一個平面上,盡可能的每一本陳列出來的書本,都是容易取得的。
迷宮書店,賣書反而是其次我感覺,因為有些書,放那麼高,想要拿也很麻煩,它等於將書與書櫃,侷限在一個「影廳」,在有限的空間內,想要放入盡可能多的書,就只能想辦法將書櫃,疊得很密集,而且越疊越高。
馬來西亞能夠這樣玩,有一個前提是,它們當地很少會遭遇地震,以及颱風,沒了這兩大天災,室內的書櫃,可以疊很高,而建築物本身防水防風,也不用那麼要求。
因為人在國外,對於那些書櫃裡的書,並沒有考慮想購買,更多是欣賞這家迷宮書店的氛圍,可能因為我太久,沒有走進遊樂園的迷宮,說真的那一刻很喜歡,那樣有種在探險的意思。
不過,還是得說,這家的書店,階梯真的超級多,台灣的書店,大多是在單一平面上,在裡面逛的時候,根本不會用到膝蓋爬樓梯,這邊不一樣,想要到最頂部,需要一步步爬階梯上去,最後下來也還得走原路下來。
走一次,上來拍照,會對這樣的書店氛圍,感到很新奇,可是要我買書的時候,到這樣的書店找書,啊,我還是網路書店,按一按吧,這真的是那種網路熱門景點,拍照的功能,遠大於實用性。
想要輕鬆的找書,我想應該還是在單一平面上,緩慢的在一個個書櫃之間,來回徘徊,這才讓人逛書店,能夠逛得很自在。
這種牽扯到垂直方向的,哈,看著那堆疊的書櫃,然後鑽進書櫃裡,這樣應該只有久久來一次,會感到有趣,光是在裡面參觀,就能體會到很多不方便,哪還有可能常來。
離開影廳,迷宮書店靠馬路這邊,還有其他的書櫃,這邊因為階梯較少,比較像台灣這邊的書店,而靠近馬路這邊,有一條長長的木板,看起來應該能夠拿著書,站在那邊讀,只不過這邊是熱門景點,有大量的觀光客,人不斷從自己身邊走過,應該也沒有多少心情讀書了吧?
逛街熱點
這棟除了迷宮書店以外,一路往下,還有其他的店鋪可以逛,那時我走進一家二手店去逛,可能因為文化不一樣,所以可以看到很多,平常少見的小玩意。
書本、衣服這些不用說,讓我會多看幾眼的,是還有許多小玩具,雖然沒有要買,但是看看,也會感到很有趣。
這家二手店鋪,應該是除了迷宮書店以外,馬來西亞最讓我有印象的店,店內的東西很雜,也讓我思考,雙北是否也有這種類似的店,如果有,我會想要去光顧一番。
一路逛下來,因為接近集合時間,我走進類似雜貨店,想要看看它們零食、飲料那些的價格,我去的那個時候,台幣兌馬幣,是8:1。
因為常在喝魔爪,就特別看了一下,折合台幣60元,和台幣差不多,是有聽說只要馬來西亞本地有產的,都很便宜,而國外來的,則會比較貴,感覺下來也正是如此。
逛到這裡,這個迷宮書店,也算參觀完了,與其說是書店,反而是將觀光景點,打造成書店的氛圍,以此來當作噱頭,但它的前身畢竟是電影院。
之後去歐洲的時候,我想要去那種,真正有年代有歷史的「老」書店裡去參觀,品味人家真實那種陳年的氛圍,對此我非常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