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完迷宮書店,大家集合以後,徒步前往下一個景點,那就是在附近的鬼仔巷(Kwai Chai Hong)。
「鬼仔」在粵語中指的是頑皮的小孩,至於鬼仔巷名稱的由來,有好幾種說法,一是過去常有孩童在巷弄裡嬉戲玩耍,長輩們便以「鬼仔」稱呼他們,而另外一種,則是我覺得比較有趣的,那就是過去這裡曾是龍蛇雜處之地,聚集了許多賭鬼、菸鬼、嫖鬼等,因此得名。
這條巷弄並沒有很寬敞,巷弄的盡頭是死胡同,周圍都是店家的後門,等於只有單一出入,看得出來,附近的店家,這些年進駐了許多特色文創商店和餐廳,提供各種美食和文創商品,我也是逛了許多文創特區的人,走在鬼仔巷,讓我聯想到台南的神農街。
一樣都是道路狹窄,而兩旁都是老建築,鬼仔巷與神農街不同的是,逛神農街,我們是走在巷弄上,而鬼仔巷則是店面的後門。
這裡的建築物,都能看出歲月的痕跡,而兩側牆壁上畫了許多壁畫,這些壁畫生動地描繪了吉隆坡早期華人社區的生活場景,充滿懷舊氣息。
我是下午過來,雖然天還很亮,但走進這裡,不知是不是心裡作用,迎面還會覺得陰風陣陣,然後在入口處,還擺了一尊雕像,做得超像紙紮的旗袍夫人,她的臉色蒼白,不免會讓人聯想到鬼怪。
雖然我自己會寫妖魔鬼怪,不過對於那些,更多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即使平常會在筆下,描寫它們各種模樣,但或許我更偏向於希望,它們是真實存在的,不過我並不會想要在現實當中,和它們有所接觸。
就是我相信它們存在,但是最好是各過各的,和過去一樣互相不干涉。
那尊紙紮新娘的雕像,因為覺得她很有代表性,能夠讓我一看,就想起鬼仔巷這個地方,所以我選擇去和她合照,不過我完全不敢將手搭在她的肩上,甚至還和她保持社交距離,整個超怕。
站在鬼仔巷的入口,抬頭一看,一棟像錐子一般的高樓大廈,就近在咫尺,那一刻我突然感覺,這邊和台北信義區很類似,就是新蓋的房子,集中在信義重劃區,不過周圍的老城區,還沒有完全跟上,才會有如此青黃不接的畫面。
因為那個高樓大廈沒機會參觀,不過它是在鬼仔巷這邊,順勢看到的,兩者形成連帶記憶,之後在台灣旅遊,我會尋找是不是,也有類似新舊城區,距離很近的情況。
只要遇到的時候,我便會想起馬來西亞的鬼仔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