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面英雄:70年經典新編紀念版,從神話心理學到好萊塢編劇王道


在人類的心靈深處,所有的神話和史詩都是相連的,而它們也是人類為了解釋社會、宇宙發生與精神層面此一普遍性的需求,所產生的文化現象。
Os
各國的神話和史詩,都是慢慢形成的,這部分是因為有需求,一個人開始說,隨即傳播開來,這多少也能反應出,當時的人面對大自然,一些天氣變化,以及無法解釋的現象時,會有的心理遐想。

事先就知道這個定律的人,能更容易說出一個讓大眾有感的故事
Os
我從小就喜歡動畫漫畫電影遊戲,這四個領域裡的產品,都是面對大眾,只要想一下,也能看出大量運用這所謂的定律,但是知道是知道,要不要照著用,完全取決于個人。

我更多是了解以後,經過消化代謝,用自己的方式,造出變體。

 

幸福的家庭都很類似,不幸的家庭則各有其不幸的故事。
Os
好像也是,不然網路上就不會有人想要透過「賣慘」,因為在人性部分,都會有所謂見獵心喜,想要看別人是怎樣的受難,至於那些好的,除了祝福以外,好像也就那樣。

正規的神話和神仙故事的任務,就在揭露從悲劇到喜劇這段晦暗不明的內在心靈之道,以及它的特殊危險和技巧。
Os
要知道,從古到今,曾經有很多人寫文章說故事,可是最後能夠流傳下來的,也就只有那特定的幾個,這裡面除了運氣之外,還有無法言傳的「技巧」。

我們唯有透過普世共有的經典歷險過程,以及效法為數眾多的英雄人物,再次見證那早已被揭示的個中道理。這不僅有助於我們瞭解這些意象對當代生活的意義,同時也得以瞭解人類心靈在目標、力量、困境和智慧各方面的同一性。
Os
每個人雖然是獨特,有各自的個性,但是當面對一些困境時,又會表現出不屈服、不認輸的態度,這些反應在過往的各種作品當中,屢見不鮮,我想這就是所謂的同一性。

可以說無論外在的世界,變動再大,科技再如何進步,但是人性即便是現在,還是有很多變與不變的部分,作為創作者就是要去描寫。

英雄和終極的神、追尋者和被尋之物,兩者都可以被理解成是這個自我反照的單一奧秘的內在與外在表現,它與這個顯現世界的奧秘更是完全一致。
Os
人的一生經歷很多過程,可能會有群體和個體的狀態,而外在環境,多少都會對一個人的內在與外在,帶來影響,那些心理層面的影響,透過編造寫下來,就成為最早文章的雛形,有詩歌有故事,當然神話傳說,也是在樣誕生的。

這讓我聯想到,以前人所寫的科幻題材,來到現在,很多都已經慢慢實現,那麼身處現在的我,又該留下怎樣的幻想,想想真是有趣呢。

一次大錯---顯然是絕無僅有的機會---開展出一個意料之外的世界,個人則由此展開與未知力量之間的牽連。
Os

這裡讓我聯想到意外事件,也可以形容成bug,原本都依照固定模式在運行,就是一個突然,然後走到分岔路,一切都改變了,一般人的生活,當然沒有那麼多意外,但是創作是從現實前往虛擬的車票,藉此帶出全新的旅程。

隨筆

滿心期待的借來這本書,之前是在看展覽的時候知道,可是實際讀過以後,大失所望,只覺得它是很生硬的論文,而不是有趣的科普類型的書。

對於它在書中所整理,神話故事裡的英雄脈絡,那很令人印象深刻,可是不知怎麼的,他的解釋,讀起來超枯燥乏味的,還不如我直接去讀神話故事呢。

 

千面英雄 (1).jpg

 

除了那張英雄脈絡圖,對我有用以外,在這本書裡我發現一個點,台灣以外的地方,在幾百年前,甚至是西元前,那時候的古人,就會在牆上畫壁畫,以及進行石雕。

能夠做出這樣的古人,是如何發展出來的啊?我們不要糾結在,台灣原住民族的祖先沒有發展文字,那麼至少在繪畫、雕刻這部分,難道他們都沒有,留點什麼遺跡下來嗎?

 

千面英雄 (2).jpg

千面英雄 (3).jpg

千面英雄 (4).jpg

 

別人都有,為何台灣這裡沒有啊?可是我在台灣旅遊,就沒有聽見有這種古文物,我們博物館裡,放的東西,大部分都是中國那邊過來的文物,屬於台灣的呢?

這算是題外話,這本書我以後想起它,只會記得它非常的無聊,讓我完全都讀不下去,把原本很有趣的神話傳說,寫成這麼難消化,也是厲害。

 

千面英雄 (5).jpg

千面英雄 (6).jpg

 

連工具書也稱不上,還不如發那張整理好脈絡圖,來讓我自己去整理動漫畫、戲劇、電影、小說等載體,所運用的部分,圖我收下了,至於書嘛,讀一次就夠了,別浪費時間。


直探匠心:李乾朗剖繪台灣經典古建築

作者:李乾朗
語言:繁體中文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19/06/27

 

直探匠心 (1).jpg

 

隨筆

李乾朗這位畫家,抑或是傳統建築研究者,從認識他開始,他的書,圖書館裡能借到的,我都準備借回來閱讀。

對台灣和中國的傳統建築,我個人的興趣還好,更感興趣的是:台灣原住民族的建築,這本書開頭兩章,剛好就是我所想要了解的。

他分別介紹了

泰雅族萬大社住屋
  >延伸觀察:泰雅族眉原社住屋
  >延伸觀察:達悟族住屋
魯凱族大南社青年會所
  >延伸觀察:魯凱族大武社頭目住屋

 而書中也將他所整理的傳統建築,依照地區標記在台灣地圖上,這是我最需要的。

我也許不會去背,建築裡,各部位的名稱,畢竟也沒考慮去考試,那些名稱,接觸久了,看的建築多了,自然而然會慢慢記得。

 

直探匠心 (2).jpg

 

我最缺的,就是不知道該去哪裡找,有特色的傳統建築,而這本書正好算是一個導覽,除了上面提的原住民族的以外,其他我感興趣的部分,也都記錄下來。

蘆洲李宅

林家花園

林安泰古宅

淡水鄞山寺

大龍峒保安宮

台北孔廟

理學堂大書院

淡江中學八角塔

有了名字,透過網路,就能找到它們在哪裡,短期目標,是將桃園以北的傳統建築,把握時間,給它全部都去走走看看。

對於那些建築的專有名詞,隨緣吧,目前就有空多接觸,畢竟這是我自己喜歡的領域。

 

直探匠心 (3).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岳浪 的頭像
    岳浪

    越努力,越幸運

    岳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