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來到這最後一篇,本來是順時針的鐵道環島,因為我是分兩頭開始寫,本來想要在屏東車站會合的,但屏東已經先寫,後來看了一下,最後選擇高雄火車站。
與高雄車站的緣分,最早可以追溯到十年前了吧,我當兵的時候,新訓結束,有放幾天結訓假,就和那時的女朋友,跑來高雄旅遊,記得那時還是高雄舊火車站。
後來2014年的時候,我搬到台南住,高雄因為很近,所以來了好多次,而那個時候,車站一樣是在舊站,而車站商圈也呈現一種舊舊的模樣。
從台東回板橋以後,我就沒有再來過高雄,而去年到現在,三次造訪高雄,活動範圍都在高雄港區,並沒有來到高雄火車站這邊。
這次鐵道環島的時候,我就一直告訴自己,一定要在高雄這邊停留,因為再過去是屏東,已經決定要在屏東睡一晚,所以高雄這邊,是我白天逗留最久的一站。
高雄的高鐵站是在左營那邊,所以火車站這裡,主要是客運、公車、火車、高捷的匯流之地,因為很久沒來,走出月台的時候,就感覺這邊變好多啊!
現在火車月台,都已經移到新站,而火車新站是與高雄捷運共構,早已沒有過去我所熟悉的模樣。
在我的記憶中,高雄車站小小的,透過天橋連通前站後站,而高雄捷運出現以後,是在旁邊開了一個往下的地下道,走下去就能到達高雄捷運。
現在完全變了,非但動線不一樣,周圍的設備看起來也都是新的,而且屋頂變好高,我發現現代建築裡,都很喜歡將屋頂做的很高,營造出遼闊的空間感。
現在這樣做,雖然視野空間變大,但是這些地方,都是戶外,不可能用冷氣去填滿,冷氣有覆蓋的,應該只有幾處櫃檯和月台部分。
走過這麼多車站和公共展館,我真的覺得這些區域,只需要夠用就好,你把室內蓋得太大,如果又沒有開冷氣,那只會讓待在裡面的人,感到不舒服。
再加上現在公家機關,冷氣開幾度,都制定出一套標準,那個溫度,以台灣夏天氣候來說,根本不夠,如果再加上室內空間不斷擴大,你設定那個溫度,根本不夠。
到高雄車站,真的大到一整個誇張,比台北和台中車站都還要大,台北是往下發展,台中則是高架,高雄的火車和捷運都是在地面以下,但是地面上的建物,不知道搞這麼大幹嘛?給人一種華而不實的感覺。
不說別的,光是走路就需要走好多路,走路這塊,是讓我對高雄這個站,感到最失望的,即使它因為改建,有很多地方圍上鐵皮,但即便將那些鐵皮撤掉,但整個火車站規模同樣非常大。
因為車站站體都已經地下化,我是沿著外圍,在看高雄車站變怎麼樣,在我的記憶裡,除了月台以外,以前的高雄車站,並沒有像現在這樣無止盡的向外延伸。
這部分可能是對建築方面的想法不同,我在日本所遇到的車站,它們的做法是,樓層往上疊,但是整體佔地面積,並不會搞到非常大,人更多是在進行上下樓層的移動。
而高雄車站,火車和捷運都地下化,未來地面上部分,都會是商店街和賣場,但它們是以車站為中心,向外輻射出去,這樣作導致之整個站,變得非常巨型,我來走都覺得累了,更不用說老年人了。
走外圍的步道時,看到一個熟悉的建築物,嘿嘿,是舊高雄火車站,正對的馬路超大一條,這些應該都經過整改,印象裡,站前的馬路,並沒有這麼大一條。
看著那小小的火車站,反而會覺得格外親切,以前的車站大小,非常適中,人到了車站以後,也不用走很多路,就能前往目的地,現在太過四通八達,下面的車站,都有點像迷宮一樣,與其將車站塞在地下,還不如保留在平面上,然後往上疊上去,
我來的時候,高雄新站還不算完工,很多地方都還圍著鐵皮,可能是因為這樣,才讓我需要繞大圈,未來等它完工以後,再來看看,高雄火車站給人的感覺。
目前的動線很不方便,走了太多不必要的路,希望能有所改善,我能用最短的距離,前往火車和捷運的地方。
高雄作為南部第一縣市,選擇將車站做這麼大,情有可原,等以後再來看,規劃的如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