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任何「城」,都會有感覺,不管它是城堡,還是購物商城,只要看到新聞,會多看幾眼,這間位在新店的裕隆城,從開始試營運,再到正式開幕以後,我就一直想要來到此地參觀,雖然明知道它是大賣場,可是我就是會被城給吸引。
從烏來以後,一邊看著地圖,慢慢尋找裕隆城的位置,它位在新店中興路,是新店往台北的主要幹道,算很好找,來到不熟的地方最怕迷路,他選的位置,是新店往台北的順向,而且就在路旁,毫不費力的,再來就是找車位,只能慶幸自己是平日來,賣場週邊完全沒有路邊停車格,如果賣場本身停車場滿的話,就需要跑好幾個路口以外去停車。
停車好以後,便是向著賣場裡探索,這邊9月多才開幕,整體還非常新,一樓一樣是名牌精品專櫃區,這沒什麼可看性,個人對它們需求不高。
我走出大門,然後走到路邊對著建築物拍,裕隆城三個字,真是氣派,這就讓我聯想到,除了家樂福、全聯、好市多這種連鎖大賣場以外,幾個知名的百貨公司,背後都是大集團欸,諸如統一時代、新光三越、大遠百、太平洋SOGO,而裕隆集團現在也跨足到百貨業。
只能說這些大集團,印鈔票的速度,完全不是普通人能追得上的,他們藉由在特定行業,有了穩定的收入以後,便將觸角開始向外不斷,買了一塊地,要嘛蓋房子,要嘛建百貨公司,錢就繼續源源不絕的進來。
那個時候看到新店這裡,開了「裕隆」城,第一個念頭就是裕隆汽車開始跨足百貨業了啊!網路上關於裕隆的黑料太多了,現在他等於捧著錢,進入其他行業之間,以他開的位置,不要說大賺,只要不要賠,就已經贏了。
百貨公司,這一年來從北到南也逛了好幾家,大賣場形式,還有outlet 的,以形式來說裕隆城,是屬於百貨公司,佔地並沒有到多大,然後最高樓層是電影院,然後逐層更換不同的主題,然後中央有天井,手扶梯圍著天井錯開。
這裡的錯開,就是上下不連續的意思,有點半強迫顧客,邊走邊逛一圈,這點沒什麼,因為大部分的百貨公司、大賣場都是這樣設計,我是從最上層往下,這樣一路看下來,我整理了兩點,裕隆城這邊,自己所喜歡的裝潢亮點。
1.外國車站天花板鐵架交錯
台灣的火車站和高鐵站,也找得到這樣的空間,因為鐵架交錯,所以能夠營造出一種層次感,畫面呈現來是豐富的,個人很喜歡欣賞這樣的空間。
只是應該也只有公共空間和百貨公司,這種大型的空間才比較適合,家裡如果還這樣交錯,等於是放任蚊子隨便躲,然後怎樣都找不到它。
2.巨大的天井
我怎麼感覺天井,好常在這些大型建築裡看到,就是中間挑高,然後四周為樓層,都能站在邊緣處,向上或是向下觀看,這樣設計,雖然會浪費好多空間,畢竟它挑的樓層越多,中間等於挖去越多,雖然視覺效果具有衝擊,可是空中的空間就被浪費了。
雖然我喜歡天井,可是我從中都會聯想到空間的暴發戶,大家想一下,公共場館是政府委託建商蓋的,而建商自己蓋房子的時候,也可以決定公設部份要怎麼蓋,結果就是不用錢的,它們都隨便浪費空間。
然後與民眾有關的戶內,卻越蓋越小,這個情況集中發生在雙北,出了雙北以後,結果大家都是住在大房子裡,民眾買房子關心的,還是自己房子內可以多大,誰關心公設怎樣?公設了不起只是附加價值而已。
對吧,我們到公共場館,還有百貨公司,都可以覺得那邊好大好大,處處可以察覺一點都不珍惜空間,結果回到家,空間窄的要死,還需要去學習空間運用。
我覺得最需要學空間運用的,一定是建商和公家機關,這樣反差很大欸,到了百貨公司,挖好壯觀,好漂亮喔,空間真大真舒服,結果回到家,那什麼鬼鳥巢??
這就是一般普通人身上,會出現的感覺。
對於裕隆城有什麼特色的店鋪,其實我也不清楚,我來這邊,主要是來看它的誠品長得怎樣,還有內部裝潢又是怎樣,現在很少會在百貨公司買東西,有了網路拍賣,誰還在實體店買東西啊?
想來有趣,百貨公司品牌越開越多,可是現在民眾的消費習慣,不是都改變了嗎?怎麼還可以蓋這麼大的一家百貨公司,這樣一家百貨公司,一個月的成本也不便宜吧,完全不害怕時代潮流呢!
像我很關注的實體書店,現在只剩下一些獨立書店,不然就是轉型成複合式的書店,純血的書店,都快倒光了,可是同質性這麼高的百貨公司,卻可以越開越多,完全沒有在怕的。
這家裕隆城,位在新店,會跑過來的,大多是鄰近的幾個區,文山、雙和、安坑這些,而且新店自己本來就有,其他的百貨公司品牌,背後的經營團隊,評估消費能力足夠,所以選擇這邊。
我長久住在板橋,現在細想,這幾年各蓬勃發展的重劃區,都冒出幾間百貨公司,像新莊的宏匯廣場、土城興建中的統一時代,還有新店裕隆城,搞不好比起蓋房子,這些大集團,更喜歡蓋百貨公司也說不一定。
這邊,離我家有段距離,我了不起到中和的環球購物中心,或是永和的比樣廣場,當然不可能,只為了逛百貨公司,跑到新店來。
下一次再來,估計是好久以後了,這篇只是逛裕隆城時,心中的一些想法,誠品會另外寫一篇。
再見了,新店裕隆城,短時間不會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