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個感覺距離很近,但是自己就不會特別跑進來的博物館,這天還是為了台北設計展,我才會踏進這裡。

說起和它的淵源,就得說回我的出身,我爸媽都是老鶯歌人,爸爸之後才搬到板橋,但媽媽一直都是鶯歌,所以我從很小的時候,就在鶯歌這邊活動,早在鶯歌陶瓷博物館出現以前,我就已經在這附近了。

鶯歌陶瓷博物館 (1).jpg

 

鶯歌陶瓷博物館 (30).jpg

鶯歌陶瓷博物館 (2).jpg

 

 

鶯歌陶瓷博物館是2000年開幕, 所以說起作為一個鶯歌人,我可是比它還要資深,以前也來過好幾次,它是在鶯歌老街這邊,老街、三鶯大橋、陶瓷博物館那個區域,被我視為下城區。

而現在鳳鳴重劃區、鶯歌交流道那邊,則是上城區,這裡的上下並沒有優劣之分,純粹是我自己這樣認為的,因為兩者之間有一個很大的橋樑連結,而且又感覺到在上坡,所以我會這樣認為。

鶯歌陶瓷博物館 (27).jpg

鶯歌陶瓷博物館 (28).jpg

鶯歌陶瓷博物館 (29).jpg

 

鶯歌陶瓷博物館 (3).jpg

我想對於鶯歌陶瓷博物館,最好的宣傳,就是歌手王心凌的愛你,MV拍攝現場就是在那時剛蓋好不久的陶瓷博物館裡,幾個轉場,還有鏡頭帶出建築物裡的開放感,就是陶瓷博物館,很鮮明的特色。

 

 

 

我也是寫這篇的時候,才去查陶瓷博物館,什麼時侯出現的,原來是2000年,那時我到這裡還沒有感覺,這幾年走過這麼多公共展館,才察覺到,原來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台灣公共建築就開始轉向。

 

鶯歌陶瓷博物館 (18).jpg

鶯歌陶瓷博物館 (25).jpg

鶯歌陶瓷博物館 (26).jpg

 

開始追逐起大型的開放空間,我也看蠻多的,對於這樣的公共場館,覺得能夠整理一套它們的特點。

1.大量使用玻璃
這個在陶瓷博物館也能看到,遊客從入口走過來,首先就能看到好幾面的玻璃,呈現不同的角度,這樣設計,可以保障室內的採光,絕對非常好。

只是缺點就是,如果遇到豔陽天,那麽就會搞得館內溫度,不斷的向上飆升,如果冷氣沒有調冷幾度,那麼在館內參觀,已經足以讓人流的滿頭大汗。

 

鶯歌陶瓷博物館 (4).jpg

鶯歌陶瓷博物館 (6).jpg

鶯歌陶瓷博物館 (24).jpg

 

2.巨大的天井
我在台北、新北、台南、嘉義的美術館,都有遇到同樣的天井,就是來賓站在一樓處,可以眺望各樓層的情況,當然反過來也是相同。

這樣設計的好處是,自然是視野非常遼闊,你不管站在幾樓,向上向下都能將館內一次全覽,對此我會覺得人都是喜歡仰望或是俯瞰的,不管是在高樓或是山頂上的俯瞰,或是從低處仰望高處,在做這些行為的時候,都能讓人心情得到釋放。

 

鶯歌陶瓷博物館 (8).jpg

鶯歌陶瓷博物館 (20).jpg

 

 

那樣的釋放,能讓人非常舒服,可是我覺得最大的問題就是同質性的問題,因為大家都用同樣的建築思維在蓋房子,結果蓋出的場館,結果都很類似,一點特色也沒有。

我隨手就舉了四個美術館,這還沒有很認真去想,這樣是很壯觀沒錯,而且館內的空間因為是開放的,會讓人感到極為舒服,可是大家都相同啊!這讓我不管去哪個縣市旅遊,到了公共的場館,結果都會遇到長得很類似的建築風格。

我是覺得大家旅遊,無非是想要見見不一樣的世界,可是台灣建築風格這一塊,從集合住宅,再到公共三館,大家即使外表略有不同,可是骨子裡的精神,卻是大同小異。

 

 

3.開放空間
這點算是前者的延伸,在陶瓷博物館這裡,遊客走進館內,可以馬上看到一個來回折返的向上走道,一直連續到各樓層。

陶瓷博物館這樣設計,自然可以感覺到,它的開放空間是極為富裕的,可是我所想的卻不是這樣,站在那樣的空間裡,我只會感覺它們對空間的浪費。

 

鶯歌陶瓷博物館 (7).jpg

 

鶯歌陶瓷博物館 (21).jpg

這等於完全反向,大家可以如果有在接觸房地產,就會明白這幾年建商,推出的建案,房子越來越小間,然後但坪價格卻拉高,這樣等於人民不得不忍受,住在那樣的房子裡。

很有趣吧?屬於個人的私領域被壓縮的越來越小,大家都絞盡腦汁在活用,自己所擁有的空間,可是來到這些公共場館,卻處處能看到浪費空間的情況。

陶瓷博物館這裡,就能看出這點,它的展區都設在同一邊,而對面則是完全挑空,全部開放式,我們只能用眼睛去看這樣的空間,但是人是無法使用。

 

鶯歌陶瓷博物館 (12).jpg

鶯歌陶瓷博物館 (13).jpg

 

我現在覺得政府機關在這點上,完全本末倒置,放任建商將私領域,壓縮的越來越小,然後到了公共空間,因為不會有利益問題,所以可以無限放大,不是應該反過來嗎?

以邏輯來想,大家都會在自己的私領域,生活比較久的時間,可是這樣的空間,政府卻不去保障,令人能感到舒服的空間,可是來到公領域,卻看到如此鋪張浪費。

關於公領域建築的設計想法,我是發現有一個分界線,那些古蹟就不去說,最初民國政府來台灣以後,前段時間的建築物,都會盡可能的使用房子內的空間,即使有開放,也不會如此的浪費,可是大概從陶瓷博物館這種出來以後,整個建築的風格,就開始傾向這樣的。

 

鶯歌陶瓷博物館 (14).jpg

鶯歌陶瓷博物館 (15).jpg

鶯歌陶瓷博物館 (16).jpg

 

我也去這兩年頻繁國旅,然後又愛去美術館、博物館、圖書館這些,回家以後也會固定撰寫遊記,也就從中漸漸發覺到,台灣這公共場館裡,目前正在上演的「大家都一樣」的戲碼。

鶯歌陶瓷博物館,應該是這裡公共場館裡,和北美館差不多同期,進入我的視線的,早忘了上次來是什麼時候,這次還是得靠台北設計展,我才會再次回到這裡。

就以這篇來做為,自己這段時間對參觀公共場館的想法整理,當然我是不會停止腳步的。

 

鶯歌陶瓷博物館 (9).jpg

鶯歌陶瓷博物館 (10).jpg

鶯歌陶瓷博物館 (11).jpg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新北 鶯歌陶瓷博物館
    全站熱搜

    岳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