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覺得文學家或是藝術家,自己想要作死,美其名獻身文學˙藝術,實際上是拿自己,向命運死磕,有這種傾向的男人,真的自己去死就好,不要拖女人下水。

莫迪利亞尼可能沒有多少人認識,因為他就算是死後,也沒有爬到怎樣的高度,更不用說是生前了,他生前是一個窮光蛋,不只窮而且還體弱多病,這還不打緊,他在33歲的時候,遇到珍妮,珍妮這時19歲,從此珍妮的世界裡,就只有他了,等於是圍著莫迪利亞尼打轉。

我在藝術領域,有三位師父:梵谷、高更、莫迪利亞尼,梵谷最孤獨也最善良,他至少不會去禍害別人,高更他媽的是渣男,拋家妻子就算了,跑到大溪地去之後,還找了年輕的土著女孩,來和自己陪伴。

而最後的莫迪利亞尼,我身為後輩,看到他們的故事,只能搖頭,珍妮的人生,等於是受到莫迪利亞尼的牽連,本來大好的青春年華,從此就攤進這個窮困潦倒的藝術家身上。

 

珍妮·赫布特尼畫像 (2).jpg

 

這樣真的很不值得,每次想到他們的故事,都很令當徒弟的感到惋惜,師父不應該這樣連累師母的,身為男人,不能為了一時的享樂、肉體的刺激,而將女人迷惑在自己身旁。

在台語裡有個詞形容的很好「拖磨」,以下我用莫老稱呼莫迪利亞尼,我喜歡的是他,對於藝術的精神,以及即使貧困,也盡可能追求自己技巧的提升,他對於藝術對於自己的態度,只要讀過,都很令我嚮往。

會在心中認為文學家或藝術家,該當如是。

只是他和師母的關係,以及兩人之後的遭遇,讓我怎樣都對師父不諒解。

就像我上面所說的,我認為男人,他媽的自己想死,想要自毀,自得其樂的悲壯,可以自己去死嗎?女人是那麼嬌貴,可愛好摸的,為何要被男人這般拖累?

光看莫老所畫的師母,好像能聽到他說話的聲音,空氣中瀰漫著好聞的香味,或許個性是待人親切,會很照顧徒弟的長輩,不對,長輩這部分是我自己幻想的,因為師母在遇到莫老之後,只多活了3年,便離開人世。

以前在日本漫畫-爆漫王看過一個論點,主角真城最高說:

 

賭徒.jpg

 

這個賭徒的論點,我一看就記在心裡,之後接觸文學和藝術領域之後,我發現這裡面,能夠生前成功的根本是少之又少,絕大部分的都是賭徒。

而且這類的賭徒,大多都是以男性居多,莫老本質上也是賭徒,他內心一定認為,自己能夠憑藉自己的畫作,改變自己的生活,帶給師母幸福。

他們之間一定有過這樣的對話,莫老對愛人許下無數個山盟海誓,可是它不知道,藝術家想要成功,單憑自身能力天賦是不夠的,裡面還有重大的因素是「運氣」。

很顯然莫老沒有那樣的運氣。

無論他如何燃燒,再怎樣在畫技上提升,依舊改變不了他,貧困潦倒的現狀,而師母等於不得不陪著他一起過苦日子,那個畫面刺痛著我,我不願去回憶的往事。

 

珍妮·赫布特尼畫像 (3).jpg

 

我出社會的前幾年,腦裡一心一意只想著,我要成為遊戲企劃,為此要我吃多少苦,經歷多少考驗,我都不怕,苦的就是那時陪在我身邊的人。

沒過多久,對方就把我給甩了。

之後讀到莫老和珍妮的故事,我很羨慕莫老能夠遇到這樣的女性,對他不離不棄,我可是剛開始追夢,不到半年就被人家甩了。

同時,也對珍妮的遭遇,一次又一次的心痛,他不應該如此的,莫老在36歲的時候,因病過世,而珍妮隨後被接回家中,心裡依然想不開,幾天後,就從家裡跳樓自殺,那時他肚子裡,已經懷有身孕。

這樣的故事,但凡讀到的人,想必都會對莫老的自私,感到憤怒,而對珍妮如此不珍惜自己的生命,抱持著不捨的心情。

我可以羅列,書上或是網路上,關於莫迪利亞尼的讚美

------------------

雖然莫迪一心要自我毀滅,但还是在拼命作畫,繪畫是他生命中唯一穩定的元素。

被「魔鬼」——這種存在於我們體內的酵母,發酵了所有危險過度和自我毀滅的東西,不惜折損了自己單薄的生命,毫無保留地投入純粹的藝術和自由中。

這類人,始終享有一個獨特的精神的烏托邦,即使身處在混亂與危險,創造性也永遠位列一切價值之上。

或許天才之所以成為天才,就是因為他們靈魂中那一點異于常人的瘋狂。

所有的男人皆弑己所愛,他生來是要辜負世間真愛的。

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在生命的最後五年裡畫的。雖然他從來都不知道這些畫最後都到哪裡去了——處於憤怒或沮喪,他把畫隨意送人,用它們付房租和帳單,或者在不斷的搬遷中丟棄,最後留下來的很少。

但他在世時並非如此,其短暫的35年生命,最後的15年完全為藝術而燃燒。從材質到創作風格,莫迪利亞尼不斷的改變,從未停止由作品中尋找自己,這讓他在藝術史上擁有奇特的地位

他嘗試摸索適合自己的風格

馬太福音 4:4
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

靈魂往往難以妥協於命運之神,上蒼只借給某些人幾年光陰,短暫而炙熱;卻又眷顧某些人太多,給以無意義的冗長生命。然而,短暫光陰卻能夠激盪出永恆成就,比起那些擁有冗長生命的人來說,是再活幾輩子都無法達成的

莫迪利亞尼雖然在情緒上有焦躁感,物質生物又十分貧困,但卻充滿著友情和愛情,執著於自己的理想,狂熱的獻身於藝術創作。

莫迪利亞尼僅活了三十六歲,英年早逝。在短暫的生命忠,這位偉大的天才藝術家,燃燒創造精力,完成了許多優美的人物肖像和裸體化,禮讚人生,謳歌愛與生命,不斷超越,展現永恆,燦然生輝

短暫的生涯,放射出強烈的光芒!這是莫迪利亞尼一生的最好寫照。

尼采:他認為人與世界對立,所以人需要奮鬥,不斷創造,在永恆的生長、自由的創造中,體驗生命歡愉的象徵,這就是人生的目的。

他耗盡自己生命的潛能,燃起燦爛奪目、光焰逼人的火花,完成無數以人體和肖像為題材的繪畫,在自由、高貴、獨立的心靈中,激起震波,迴盪不已。

莫迪利亞尼短暫生涯中卻不斷遭遇許多困難與精神的緊張,他為藝術創造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是一位屬於浪漫型的悲劇人物。

這一群貧窮的藝術浪子們,都崇尚個人的自由精神,彼此雖然互相交互,而且也很熱情,但是每個人仍然保持自己的個性,發揮自己的獨特氣質。

有了「蒙巴納斯的王子」之稱的莫迪利亞尼,不僅擁有許多友情,還被不少女人的愛情所包圍。

 

珍妮·赫布特尼畫像 (4).jpg

 

他刻劃的是他自己的愛情,表現生命,從他自身,到他的心理與視覺所凝視的每一個生命的靈魂。本能的情念之鼓舞與孤獨的靈魂之聲,都通過他的畫面反映出來。

摸索自己的藝術風格

他那詩人的氣質、雕刻家的眼光,透視人間多采多姿的個性,塑造了自己的獨特風格。

他的藝術也尚未得到世人的認識,精神和肉體生活都流於放縱而浪漫。

從事雕刻的創作對他的繪畫影響很大,使他畫作變得更趨成熟。

一位藝術家的成功,往往很需要有這樣不計較條件的熱心支持者,從旁加以扶持。

從1917年他認識珍妮以後,不到三年的時間,他的藝術就發展到一種巔峰狀態,呈現出成熟而豐饒的韻味,他的許多甜美優異的裸體畫大部分都是在這個時候創作出來的。

病痛的折磨,不能讓他全心貫注於藝術,內心對藝術創作的熱愛,激發他的創作欲,雖然在病痛中仍然不斷掙扎,希望利用有限的生命創造更多的作品。

他彷彿知道自己生命的短暫,希望超越這些病痛、孤獨與苦悶,在自我破滅之前,狂熱的創作,對藝術獻出最後的努力。

他是一位典型的幻滅型藝術家。在這最後的悲慘時其,他快馬加鞭似的創作了很多畫品極高的油畫傑作,表現了生命的光輝,捕捉住人生的真理。

莫迪利亞尼逝世後的第二天早上,恩愛情深,身懷九個月身孕的珍妮悲痛欲絕,從娘家五樓的窗戶跳樓自殺身亡。

莫迪利亞尼的一生,所追求的目標如果用最簡單的幾個字來概括,那便是「藝術與人生的真理」。十七歲的時候,對理想主義的狂熱,影響了他的一生。

他的藝術是用來禮讚愛與生命;他的作品是生命與愛的昇華。他希望自己的一生,過的轟轟烈烈,多采多姿,能把握住藝術與人生的真理,在短暫生命中,不惜一切盡最大努力狂熱地燃燒創造的精力,熱烈地獻身於藝術。這也許就是偉大的天才畫家,往往都是短命的悲劇性人物的主要原因。

總之,集中心志在創作美的傾向上,並盡力構築它、強化它,就是彼此在相互切磋,表達自我的意識。

------------------


看完這些,大家別忘了,莫迪利亞尼在成為藝術家之前,他徹頭徹尾就是一個自私自利,貪圖肉慾,害怕孤單寂寞的渣男。

我這樣批評師父,也不怕被他處罰,畢竟我們這一派最擅長的就是下剋上。

我從三十歲開始就是這樣想,到現在這麼多年過去,想法依舊沒有改變,我認為男人在夢想成真之前,都不應該「和女人交往」。

男人會拿太多好聽的話哄騙女人,我自己以前也是這樣,從被拋棄之後,我就明白男人的醜陋和自私,也從那之後,我雖然會被女人所吸引,並且展開追求,也從未成功過一次。

並不是每個人都像莫老這樣,能夠吸引年輕的師母,失去理性的喜歡上他,莫老是幸福的,可是同時珍妮是不幸的。

也說不定,可能師母生前會認為,只要自己能陪伴在莫老身邊,要他做什麼他的願意,這是他唯一生存的意義,唯一能感到幸福的時光,所以,才會在莫老離世不久,也緊接著了結自己的生命。

這是我師父莫迪利亞尼的故事,而他所留下關於珍妮的作品,每一幅畫裡,至少能夠看到師母是幸福的。

 

珍妮·赫布特尼畫像 (1).jpg

 

arrow
arrow

    岳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