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中西區南門路37號
台南美術館是疫情前一年,正式開幕的,那時和家人有排一趟台南旅遊,特別來到這裡進行參觀,而翻相簿的時候,發現我2020年的時候,還和堂弟來過,所以累積到現在,應該參觀三次左右。
台南和台東人,真的很幸福,他們在市區裡,就能擁有美術館,而我住在新北市,那個籌備中的新北市美術館卻在鶯歌,就算我媽的娘家在鶯歌,可是光看地圖就很疲累。
在台南美術館出現之前,我記得他的一館是屬於舊警察局,而這個區域,是我住在台南時的活動熱點,只要沒出遠門,我很常泡在台灣文學館裡,那時總是以為這樣就能讓自己距離文學更近一點。
那時是有聽到風聲,台南在籌備美術館,最後選址在一旁的農田水利會,還有新蓋的二館,在他蓋好之後,更加覺得台南人,比雙北人幸福多了,他們的博物館都集合在一起,這點台東也是如此。
我可不會為了看展,選擇跑遍半個台北,台南都在附近,而台東則是有一條線,從生活美學館出發、寶町藝文中心、卑南遺址、史前館,最後到台東糖廠吃冰結束,能夠一條龍式的觀展,會這樣打,是因為自己那時真的這樣跑過。
台北則是東西南北,各博物館美術館藝文特區各具山頭。
台南美術館,分為一二兩館,有人可能會覺得二館外觀和內部很壯觀氣派,我拍照當然會拍,可是內心還是喜歡一館,二館再怎樣都是新蓋的啊!美術館就是要老的好,新蓋的就沒那味,我總感覺美術館就是要設在古蹟裡面,當然現在也還沒去過國外的美術館,搞不好人家他們現在也是流行新蓋的有說不定。
二館因為新蓋,所以他樓層高達五樓,四樓是辦公室,五樓是餐廳,主要的展覽分布在1-3樓,整棟建築物,是以大型的鋼筋水泥,配上透光的玻璃所組成,這樣的建築物有美感嗎?
其實只有大、高、遼闊、寬廣這個形容詞外,和美感扯不上關係,數大就是美,還是要看是大什麼玩意,美術館的建築外觀是如此,我感覺不到美。
在建築上,可能我也是老派的,從哥德、巴洛克等歐風建築,還有日式老宅都是我喜歡的,台南這裡的從台灣文學館、奇美博物館、美術館1館這樣的建築是最吸引我的,有年代感,有過往的人生活過的痕跡。
而前面這些建築物,都比我的年紀還有年長,這幾年所新蓋的美術館,跟小朋友一樣,還沒有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即使運用外在打扮,想凸顯它的風格,但內在還沒能跟上。
討厭需要理由,藉著這篇,談談我對於這十年,台灣建築風格的看法,這些公共工程,和一般的高樓大廈蓋法很像,只是將樓層挑高,然後空間裝潢留白,差別就只有一個是面對大眾,另一個是私人空間而已。
我從事的是建築業末端的工作,這幾年也看了各式各樣的新蓋大樓,或許有人查覺到吧?建商這幾年將大樓的公設,越蓋越豪華,而那樣的環境,又和政府新蓋的美術館、博物館、圖書館內部,有何分別?
我只是個建築小白,可是人都是有感覺的,這樣的建築,只讓我發現均質的習性,外觀和內在都透著同樣的味道,逛著這樣的三館,和到豪宅社區去走一圈,公共工程這方面搞不好還輸給豪宅呢!
蓋公共工程的人,只會在外觀做變化,難道沒想到內部,也應該表現出,公共三館和別人不同之處,能夠讓人留下印象的,就是那強烈的「獨一無二」,其他地方找不到替代的建築物。
一座城市裡的新蓋大樓和公共工程,長的都快一樣,外國人來到台灣,怎麼能夠品嚐出,屬於台灣獨特的風土民情呢?這樣的建築,回到他們國內先進的城市裡,要多少有多少。
以上這些照片,我說是哪裡的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也會有人會相信吧?可是他們通通就只是公設而已。
大家可以自己比較,台南美術館1館和2館,那種能夠讓自己留下印象的?新與舊是個很好思辨的問題,可以兩個館都去給它走看看,也能從那樣的過程,逐漸的認識自己。
文學或藝術到最後,都是在表現出強烈自我,創作者是怎樣的人?他是如何看待周遭的人事物的?而首先要做的工作,便是認識自己。
我靠北的是整體建築風格,但是於能夠在市區裡,就能同時擁有這麼大型的美術館,而且還是兩個,因為現在沒有住在台南,但是真的好羨慕台南人啊!
不用耗費多少時間,便能夠親近文學與藝術,光只是走在那樣的氛圍裡,都感覺到自己體內的文藝細胞,都在歡快地舞動著。
當然,從我外表也看不出,這樣的人是喜歡文藝的,挺好的!外在的模樣,一直是我最好的保護色,越沒人在意越好,這樣才不會讓自己受到外界的影響,而變成自己不喜歡的樣子。
現在到公共三館,更多的是想要認識真實的自己,他也許也某些劣根性,但是透過看展、閱讀、反芻消化,能慢慢調轉方向,朝著好的地方去成長,對於美感、文學、藝術等領域,我還有好多好多,想學習想了解的。
既然想像不出最後結果會如何,那麼盡情的享受路途上的各處美景,關於台南美術館,我喜歡的是1館,待在2館的時候,只會觸發我對台灣近代建築被帶偏,深深的反思。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