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周刊】徐倩影/漫畫家蔡志忠:我的人生哪有什麼挫折

 

那時的他,在家裡所有孩子中顯得與眾不同——3歲多就記住了《聖經》中1,000多個故事——他對故事的痴迷超乎尋常。

蔡志忠15歲入行成為職業漫畫家,卻在36歲名利雙收時選擇了離開。

OS:
這段是在自豪他是天才,而且還那麼早開始,名利雙收時急流勇退

 

我寫故事和中藥房的伙計一樣,這裡抓一個故事,那裡抓一個故事。」
蔡志忠的腦海裡藏著足夠多的故事。
他認為自己的大腦裡有一棟高樓,裡面有24個房間,每個房間有24個櫃子,每個櫃子有24個抽屜,每個抽屜有24個檔案
OS:
真令人羨慕,可以藏著那麼多故事,而且那些故事還都能賣錢,真好。

 

蔡志忠說,漫畫家要自我要求,一定要多畫,像齊白石、畢加索、夏卡爾都是高產畫家,成功的背後是大量的練習。
在蔡志忠看來,畫得越多越快,必然就會越好。
OS:
我沒經歷過成功,對於失敗倒是很有感,就算是想要失敗,也必須經過大量練習。

 

現在寫作實際都只是一個練習的過程,我很多都不懂,但比較相信實作,這部分和他說的完全一樣,一定要多寫。

創作者要有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能力。
只有創作者的內容物超所值,作品才會不愁銷路。
「沒人跟自己的錢包結仇,人不會花錢去買不需要、做得不好、性價比很低的東西;沒人跟中國漫畫家結仇,故意不買我們的漫畫,而要去看日本漫畫。當你創作出更高性價比的作品,必然不用擔心市場銷量。」
OS:
其實他的漫畫,始終停留在入門科普,小時候是看很多啦,可是真的有令人感動,或是會影響人一生的部分嗎?好像沒有吧,錢是賺很多,可是哪有如何?

灌籃高手、神龍之謎、火影忍者、海賊王,曾經帶給我的感動,完全不是他所能超越的,他的漫畫,並沒有達到這樣的高度。

 

我的第一反應是:我的人生哪有什麼挫折?人生有時高、有時低,有時大、有時小,才是精彩,我要我的人生就像從黃河到小溪,然後匯入江河,能遇到高山,也能見到平原,最後抵達出海口。
OS:
這段時間,寫了關於家人的素描,家人所經歷的那種才叫挫折,因為很痛被迫承擔,他們不想要的,我所經歷的,全部都是自作孽,根本不配稱之為挫折失敗。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很難找到自己的熱愛?
對此,蔡志忠說:「因為他們什麼都沒有做過,並且都沒有做到極致。」
OS:
我見識過不朽,領略過極致,幻象著有朝一日能夠永恆,閱讀是我的盾,寫作的我的矛,呼吸不止、心跳不停,也不用太刻意,還是會有些東西,會被創造出來。

 

他覺得,所有的愛好,做到極致時,人們才會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熱愛它們。
OS:
對於這段話,會聯想到聖經的一段經文(哥林多前書 13:4-8)
愛是永不止息、愛是恆久忍耐
你真正的對人事物,全心全意的熱愛,那些考驗、折磨、冷漠、看不到結果、無視,對你來說根本無感,對方越是這樣,相信你心跳只會更快,整個人無止盡的燃燒起來。

就是因為某些人,又如此的人格特質,才讓我們能在歷史長河當中,讀到風格各異,但是個性強烈且獨特的文藝作品,真的要去愛的極致,才會知道自己,對那樣人事物,到底有多熱愛。

 

蔡志忠不認為自己是努力的人,因為他把學習當作一種自然而然的習慣。
他說,不必用意志、不用刻意,就像小鳥唱歌,它不需要努力,一個人要做自己最喜歡的事,不會累,也不會倦。
OS:
我也是以這樣的心態,在訓練自己的閱讀和寫作,先讓身體習慣每天要做這件事,習慣成自然,所謂的自然,就是我最終追求的境界,身而為人的本能反應。

只是我開始發現,將一件事化為本能的壞處,那就是會感覺不太到快樂,就像你吃飯睡覺上廁所,不可能每次都會台感到快樂吧?快樂吃飯、快樂睡覺、快樂拉屎,不可能有人這樣的吧?

吃飯、睡覺、拉屎,都是動物性的本能,時間到時,身體會自動丟出感覺,飢餓、口渴、疲勞、肚子漲漲的,不可能每次都感覺到快樂,雖然有時候會想起要感謝,但是人是健忘的,會認為這些都是理所當然,喜悅感便會大幅降低。

我自己有感覺到,我將閱讀和寫作,上提到本能反應,最後的結果,就是我讀一本書,或是完成一首詩歌、小說的一個章節,我內心所回收到的喜悅,和我最初完成那時,感動的程度,完全不能相比。

人性在這方面可惡,對痛苦,會逐漸變成一點小痛苦都很難忍受,對快樂歡愉的事,卻會因為曾經滿足過,下一次會因為貪心,越來越感到不滿足。

我有感覺到自己有這樣的趨勢,蠻害怕自己變成沒感覺的創作機器,我熱愛閱讀、熱愛寫作,就算讓他們化為本能,還是想要帶著愛與感謝去創作。


有感:

這篇訪談真的有種老人提當年勇的感覺。

我大概列一下時代背景

1966年5月16日–1976年10月6日華夏國-文化大革命
1966年台灣政府編印連環圖畫輔導辦法

1978年12月18日華夏國-改革開放

1987年7月15日台灣政府解嚴之後,漫畫審查制度隨著自動失效

看文字,原文應該是華夏國那邊的訪談,還需要特別強調XX台灣、XX香港,愚蠢至極,通篇讀下來,透著一股有錢=成功的味道,照我說,他之所以能夠在華人圈,吃得開,後期完全是靠將那些華夏國的經書,改編成漫畫,等於對經書的二次創作,華人人口數多少?這些全都是他的潛在客群。

1980年代,蔡志忠之所以會吃香,是因為同時期沒有其他競爭對手,他大概算第三代的台灣漫畫家,前面兩代在1966那次被掃清了一次,留下空蕩蕩的武林,他做的不是原創故事,而是二創,只要不要違規,根本不會受到審查,就這樣在前輩們,倒的倒退隱的退隱,讓他有崛起的時代背景。

 

蔡志忠.2.jpg

 

華夏國和日本是在1978年10月《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訂,那時他們剛結束文化大革命,有料的華夏漫畫家,在那十年浩劫裡,被批鬥勞改的,早就不成人形,華夏那一代有一個斷層在,我相信上頭雖然友好,但華夏人民對日本漫畫,接受程度還沒有培養起來,就這樣讓蔡志忠在改革開放後,能夠輕易的進入華夏市場。

他會吃香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他創作的題材,其實就是華夏文化的經書,華夏人接受度當然非常高,日本漫畫那時也沒有人畫這方面的,而華夏國內也沒其他對手在,當然讓他能夠在台灣和華夏市場,大賺特賺,當然最主要的還是華夏市場。

時代背景才讓他有這樣崛起,和賺錢的機會,了解歷史之後,便會明白不是他有多厲害,而是那時市場裡沒有其他人,掌握到時代機會,因為我也找不到相關佐證,可以說明他在華人圈之外的國家有多受歡迎,但他光靠華夏市場,就足夠吃他一輩子,現在很多台灣漫畫家,根本沒有他這樣天時地利人和。

我以前會買他的漫畫,單純是因為「好入門」,但是等過了一個年紀後,變成要看還不如直接找原著來看,他的漫畫,就和YT上面,那種幾分鐘,解說漫畫、電影、戲劇的影片很類似,不同是他的內容是經書,看過最多只了解一個大概,真正要透徹,還是只能去親近經書。

 

蔡志忠.1.jpg

 

為何我還會保留他的漫畫,不拿去回收或是丟二手書店,只是因為他「簡單」,還會有人會看,等那些人都大了,再來丟也不遲,真正讓他爆紅的,都是那些對華夏經書的二創作品,實際上原創漫畫題材,反而很少,這樣的漫畫家,賺是一定非常賺,可是那個能夠賺的時代已經過去,他的案例說真的,對後繼者來說,能供參考學習的部份,真的非常少。

看完訪談我只記得「多寫」、「大量練習」、「真正的熱愛」,現在誰不是這樣?但就是沒有他那樣的時代背景。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蔡志忠 漫畫家
    全站熱搜

    岳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