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與文學

 

我們既要了解不同藝術門類之特質、差異與關係,又要了解他們的共通性與這些特質的突破與轉化之可能。

 

我們可以說中國畫是中國文學的插圖或圖解;中國文學是中國畫的注釋

 

繪畫排斥文學,卻造成精神內容的虛脫,只剩下一個視覺對象的空殼。

 

藝術各門類中由於其媒介的特性不同,先天性的容易傾向於精神意義或感性形式各趨偏頗的情勢,造成藝術中精神整體性的缺陷。文學與繪畫正需要互相借鑑,以增強表現力與擴大其表現的範圍,打破媒介自身的侷限與約束。

 

其他藝術與詩在最高精神上是殊途同歸。

 

藝術與道德

 

托爾斯泰:你想在什麼地方擁有奴隸,需在那地方有夠多的音樂,音樂使人麻木

 

我們以為即使某些人在俗世中有道德上的虧損,但若他忠於藝術,且對藝術行為懷抱一個文化意識之道德心,加上他的天才,其成就仍然為具備道德性。

 

風格的建立即由其藝術觀;藝術觀與其世界觀、人生觀有密切的關係。

 

藝術作為一自由獨立的人類心靈之最崇高之表現,他不能附庸於任何其他範疇。「美」不是用來傳達「善」的;「善」必然在「美」中映現。

 

繪畫‧科學‧道德

 

一切心靈現象皆被視為有科學解釋之可能

 

如果受到科學洗禮的現代繪畫這個全新的模式背後或底層沒有其他的蘊涵,則繪畫業已變質,科學思潮使藝術變新,同時也使藝術虛無。

 

西化的皮毛抄襲之外,中國文化的陳腔濫調並無改變。

 

如何以傳統來吸納消化西方的優長,以及經由西潮的衝擊而覺醒與反省革新傳統

 

藝術一旦失去本質的獨立性,則已無崇高與深刻可言。因為刻意的科學表現或道德說教在藝術中並不能使藝術的生命更活躍、靈魂更深邃,相反地,藝術反而變成膚淺浮薄。

 

東西文化思想之不同點是因為對道德與科學各有所偏重的結果

 

中國畫實在是道德的表達工具。藝術只是修身的手段。

 

沒有明晰的系統並不妨礙他之成為創作家,因為藝術依賴感受力去創作,不依賴理論條文。但是一個創作家必須擁有他獨特的造型觀思與手腕。

 

「載道」之腐味在於它把道德作為一個時刻不忘的刻意表露的教條,因為狹隘的功利主義,維護某些人的利益之偏私,必將拘礙創作的自由奔放。

 

凡一切為人類更好生存發展之努力行為即是最高之道德表現,它的最高的目標,乃是對人類文化不斷提升,期進於完善之憧憬。

 

道德的說教與視覺的遊戲都只是繪畫之沒落,真正嚴肅而保持其本質生命的繪畫在現代已面對一個風雨飄搖的局面。

 

論典型

 

藝術雖以現實人生為基礎,但它不是散亂的、瑣屑的現實人生的紀錄,而揭示了某些普遍的真理;藝術雖超越已然的現實人生,寄寓著更高的理想,但它與現實人生仍是血肉相連。

 

藝術的創作就是「典型」的創造。典型就是普遍與特殊的統一;就是共相與殊相的統一,就是一與多的統一,就是理想與現實之統一。

 

一個典型之創造,必須具備同類事物大多數共有之特性,亦即普遍性。普遍性是理性在個別事物中所發現的共同特性之原理,它與依存於感性中的特殊性是相對的。

 

普遍性是從個別的、特殊的、具體的中抽譯出來的共同特性,實際上只是一些抽象化的概念,或者可說一些公式。

 

典型雖具有普遍性,卻不能說具有普遍性者即必為典型。

 

藝術創造,一方面是感性的形式,一方面是理念之表現。理念是什麼?就是普遍性之內容。

 

特殊性是感性對個別的、具體的事物所感受的獨特的感覺

 

任何事物皆可歸屬於某些類。

 

藝術創作中典型的創造,不應只是一個理念的軀殼,而且是一個獨特的個體。

 

一切事物與人物,除了類型之普遍性外,個別的特殊性,乃是構成物相生命不可或缺的特質

 

普遍性在於分析、領悟而成理性的觀念;特殊性在於觀察、感受而為感性的經驗。前者是抽象的,後者是具體的;前者是客觀的,後者是主觀的。故藝術的創造性一方面表現創作者對物象類型的普遍性的領悟是否通達、精要而透徹,一方面表現於作者對物象特殊性的捕捉是否銳敏,同時也表現作者對此特殊性的感受是否具體、鮮活而豐富。

 

普遍性是放諸四海而皆準,諸萬世而不惑的,即超越時空的;特殊性則是與時、地、人三因素密切聯接,隨著任何一項的變遷而變化的,故事變幻無窮,沒有公式可循的。

 

讀萬卷書:可增進普遍性觀念的建立

行萬里路:是體驗、感受特殊性的必要途徑。

 

典型的創造,是從特殊性適切的捕捉中,表現人物的獨特生命,而統一於普遍的理念中。

 

藝術家選擇一個具體的、特殊的對象來塑造成一個典型,而在使特殊中映現了普遍;普遍性與特殊性在典型中是不可分的,是統一成為一個整體的

 

共相與殊相

 

任何題材的優秀小說,都能揭示人性之內容,使我們了解人生,亦發現自己。

 

任何偉大的小說或戲劇,不止在描寫一個人(或一群人),而且在表現某一類型,某一時代,某一環境下之角色,更在表現永久而普泛的人性,以及表現作家對宇宙人生作價值的批判。

 

極權社會的文藝都依照劃一的政策作為「最高理念」來創作。

 

通俗小說與社會上氾濫之文藝作品,其缺點大多只能表現一般普遍的概念。

 

藝術是哲學的感性形式。

 

論「抽象」

 

別人的主見斷不能成為我之主見

 

「具象畫」是對萬有的模仿。模仿包括對自然即時、即物的臨摹,也包括人對萬物的觀察、經驗、記憶、理解、思考與想像等等綜合的創造。從極客觀到極其主觀,從抄襲自然到主客觀交融的無限層次與無限分歧,都在「具象畫」的「模仿」的概念內涵之中。

 

藝術如果不能傳達經驗,溝通感情,引發共鳴,藝術就不能為人類所分享,藝術的意義與價值也無從衡量

 

藝術的自由應有的價值

1.不受政治、宗教等外力干涉,完全出自藝術家自己的主張與信念

2.藝術家經過艱辛的磨練,突破工具、材料與技巧上的種種困難與阻礙,獲得隨心所欲表現他的心靈所嚮往的藝術創造的能力

 

保羅梵羅希:最嚴的規律是最高的自由

 

「有待未來去證明」這句怯生生的話正表現了當代對「新事物」的恐懼與自卑

 

過去的「新事物」是少數人真誠、努力與智慧的成果,因為觸犯了權威與習慣勢力而受排斥;現代的「新事物」多為利益團體或當事者為獲取名利所發起、鼓動而形成。「市場」與無孔不入的「大眾傳播」正是製造「新事物」的原動力;只有譁眾取寵、驚世駭俗的「新事物」才能引起消費的慾望,才能霸佔「市場」,攫取利益。「新事物」或許是非凡的貢獻,但現代不少「新事物」來自人性的貪婪與卑劣,也隱藏著無盡深廣的災難。「新」即「進步」即「價值」的現代風尚正引導人類走向虛無與危境。

 

風格的誕生

 

每個畫家都在追求一個屬於自我的獨特風格。一個藝術家追求風格,就是追求自我完成,追求個人獨特性從時空從時空交匯中顯凸出的努力。

 

一個藝術家風格的追求,就是要在時空的座標上找到自己的一個點

 

風格的產生,當然是創造的結果。

 

現代的中國畫家,不但要師法遺產,精研近代百家,而且要了解西方,再經過自己的吐納融匯,才能鍛造出自己的風格。

 

題材無新舊,主要在於表現有沒有獨創性

 

技法固然有其自成規律,甚至自成公式的特性,但創造性的運用技法,便要打破原有的規律與公式,做到完全為題材的創造性表現服役。

 

技法的創造性運用,是情思的表現所依託的手段。

 

風格有其時代精神,此時代精神要從對整個時代的感應上去體悟。

 

一個畫家總希望自己能不斷突破,但也要求自己不斷擴展、加深。風格的誕生必須經由努力探索,穩健漸進,從容發展,最後才終於浮現。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創造的狂狷 何懷碩
    全站熱搜

    岳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