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香腸博物館,我並不是第一次來,印象中至少來過四次,只是都隔這麼久,但博物館樓上的展示區,其實都沒有多大變化。
我還有一絲絲印象,所以一眼就能看出,它的展覽內容,沒有換過,這個香腸博物館,雖然主題是香腸,不過也會順便介紹黑橋牌這個品牌的發展史。
先說黑橋牌吧,感覺做吃的發跡,都差不多類似,一開始都是擺攤,或是移動形式的小販,做出口碑以後,就會轉往固定的店面,後來藉著對香腸的絕活,積累越來越多資金,就開始將生產線擴大,請員工來為自己工作,讓產量提高,資金收入也慢慢增加。
有了增加,就能可以嘗試跨縣市跨區的經營,從店面到工廠,這部分算是自己的實業,有穩定的實業收入以後,就可以考慮去銀行貸款融資,讓整個企業慢慢做大。
黑橋牌,他們先有穩定的香腸銷售事業以後,便慢慢轉型,我很感慨,會如此感慨的是,自家最早是開鐵工廠的,但爸爸那輩全部都是被迫,他們雖然繼承了工廠,卻沒有嘗試轉型,去做一些污染較低,一樣能有生產線的鐵製品相關產業,沒有,他們看外在環境不好,就將鐵工廠收了起來。
工廠改建成停車場和店面,出租也沒什麼不好,問題他們沒有其他野心,每個月固定有收入,盈餘也不做其他投資,哈,這就是我的開局,水平線,我從十幾年前就有感覺到水平線,可結果到現在,也只有我們這房動起來,其他都還是一切如舊。
因為這樣的經歷,去了好多個觀光工廠,看著別人家族企業的發跡史,我並不會感到羨慕,只會覺得決策者的問題,反而比機遇更重要,幾位長輩完全沒有野心,就這樣守成,他們是輕鬆了啦,但整個家族也就那樣。
這家香腸博物館,還介紹了世界各國的香腸種類,因為我自己非常喜歡吃香腸,所以對這些很感興趣,疫情結束以後,開始增加出國的比例,對於國外人家吃甚麼,怎麼吃,我也會想要去體驗。
而香腸會是其中一項選項。
香腸博物館有三層樓,二三樓是黑橋牌的發跡,以及香腸的介紹,以及製作香腸流程介紹,還能看到好多復古懷舊的東西,只是隨著年代越隔越遠,這些對我這個年紀是復古,可是對下一代的小朋友來說,可能就是歷史文物了吧,畢竟已經相隔半世紀之久。
來到一樓,這裡是販賣部,買的都是黑橋牌的產品,還有熱食區,小朋友喊肚子餓,我就帶它去買吃的,分別買了黑橋牌大香腸、墨魚香腸,還有香腸包子。
香腸包子,包子內餡是香腸,算很特別吧,應該只有這裡才吃得到,而墨魚香腸,整隻黑色的,味道嘛,是有吃到墨魚的味道,只是不知道,是不是原味的?
再來就是那個黑橋牌大香腸,本來是買來和小朋友分享的,可是他因為肚子太餓,居然將整支香腸都吃完,哈,這也太狠了。
後來爸媽也下來會合,大家就拍了一張合照,覺得和爸媽出來旅遊就是這樣,行程不需要拍得太滿,然後大家就到處走走,到處吃吃喝喝,快樂的不亦樂乎。
黑橋牌香腸博物館,來的四次,記得有三次是和家人一起,而我自己來一次,希望下次來的時候,我是跟自己的愛人來的,嘿,就在這裡許願,希望能夠實現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