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著博物館日的餘威,我從二二八公園裡的台灣博物館出發,陸續參觀了土銀行史館,還有長榮海事博物館,看時間尚早,我想到台灣博物館還有兩個分館,第一個是南門園區,另一個是鐵道博物館,鐵道那個在延平那邊,不順路。
查了南門園區的地址,剛好在我回家的路上,我很自然地選擇這裡,當作我博物館日巡禮的最後一站。
當我騎車過來,停好車之後,才發現它座落在,我下班的時候很常路過的十字路口旁還只我一般是選擇左轉,而它是在右轉這邊,難怪我從來沒有發現它在這裡。
對這裡感到很陌生呢,雖然看外觀是古蹟的模樣,但是完全想不起來,這裡以前是做什麼的,再怎樣說,我小時候最常拜訪的,便是南海路上的國立歷史博物館。
算了既來之則安之,南門園區分為三個部分,紅樓、大廣場、小白宮,紅樓是展示空間,看介紹這裡以前是樟腦工廠,當樟腦產業沒落後,一直閒置在這裡,近期才改成展示空間。
在大廣場週末會有一些文創攤位,我現在對那些文創小物,非常無感,對於金錢我只會花在刀口上,出遊和買書都不夠了,怎麼會讓別人賺走我的錢。
小白宮的內部,讓我想到中南部很常見的武德殿,只是看說明,是倉庫改建的,那以前應該沒有木地板,是後面重建的時候才鋪的。
南門園區我最喜歡紅樓的外觀,個人對於紅磚,有無法抗拒的喜愛,只是當代的建築外觀,是鋼筋混凝土,加上花崗岩或大理石,而房屋內,為了減輕重,也不會去使用紅磚。
現在能看到的紅磚,只剩下古厝和古蹟了,只是台灣為了經濟開發,各地都在將古厝拆掉,能掛上古蹟的,還能幸運的保存下來,更多的都是被強拆,建商真的超愛蓋房子呢,為何不向外發展,偏偏要將那些保存價值的房子,通通拆掉,換上對大眾一點意義都沒有的高樓大廈。
除了對建商的決定表示無奈,對古厝的命運感傷之外,普通人根本阻擋不了經濟開發的列車,建築業可是台灣的火車頭啊!
目前能夠被指定為古蹟,保存下來的建築物,都是幸福的,建商的手腳很快,政府慢半拍,台灣的老房子,只會越來越少。
南門園區不大,展覽大約1個小時便能逛完,然後小白宮除非有其他展演,也沒什麼可看的,廣場上文創攤位就見仁見智,這裡算是一個小小的展覽館而已。
如果嫌看不過癮,附近還有郵政博物館、楊英風美術館,以及二二八紀念館,可以一併參觀,我是前面已經看了三個博物館,只想回家休息便做罷。
南門園區可看的並不多,等特展更新,再久久來一次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