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北以外的城市也會這樣嗎?
常在雙北的大街小巷穿梭,都可以看到許多老房子,圍起來在拆除,看工程名稱都是和都市更新有關,都更,對這個名稱始終沒有好感,總感覺是政府在圖利建商,然後打著都市更新的旗幟,用追求新幸福的說詞,在哄騙一般老百姓。
台灣的空房已經夠多了,然後同時進行著都市更新,建商永遠都有工程做,銀行向兩邊貸款,光靠利息收入,保證穩賺不賠,一直都在賺錢,政府一直都有稅金,然後政客裡面,許多人的背景都和建商掛勾,都更是這樣的嗎?
其實,我覺得政府這麼多年,是想將「地主」的身份,從民眾身上拔除。
單一間店面或透天厝時,會有一個地主,可是當一整排店面,打掉混在一起重新蓋起來後,土地持分變小,地主的身份就不見了,原本地主講話還很大聲,現在大家持分都差不多,乖乖開社區管委會討論吧!
再者,以前的老房子,都是「實際坪數」,但是現在建商在蓋房子的時候,都會灌水,將民眾實坪吃掉一部分,然後補上所謂的公設區域,雖然帳面上數字看起來一樣,可是「實坪」縮水,多了一些沒用的公設。
現在買房子,首先要被迫去接受,建商所設下的公設陷阱,多付錢給他們,去買那些公設,然後你所買的,就只是地上房屋的使用權,這部分是真的很怪,至少二三十年前,哪有在買房子的,不是都在買地的嗎?
我遇過太多,花大錢,買了大坪數的豪宅,結果換來的名稱就只是住戶而已,我雖然沒那麼現金,但是我的身分還是和他們不一樣,我也不會特別想要成為「住戶」而已。
既然有能力買高樓層,怎麼沒考慮買透天厝啊?這點也是讓我對於台灣都市更新,以及建商思維,感到很可惡的,他們大量蓋出持分稀釋過後的高樓大廈,花時間去教育台灣人,接受他們所提出的謬論:都市更新是對的、公設是合理的、繳交高額的管理費也是合理,蓋房子的遊戲規則,一直是由政府和建商聯手制定的。
我很幸運,至少在我活著的時候,都不需要去面對這種事,個人對於都更的想法,就是希望自己這輩子,都不會被都更,其他家人怎麼想,我是不清楚,現在的生活已經足夠美好,每一季想要出遊,都可以說走就走,而我個人也有在上班賺錢,不需要為了都更,而讓自己的身份被改掉,那樣的身份被拿掉,可是怎樣都拿不回來。
建商和房仲,這麼多年都在教育人民,接受他們所提供的想法,但凡是有需要的人,都會被他們的話術帶進去,明明那些想法都有毒,而且只對他們有益,卻不會受到糾正和修改。
我沒有感覺到都市更新,有帶來怎樣正面的改變,每年不知長出多少棟建築物,可是台灣人還是為了房子,打拼一輩子,那麼都更的意義到底在哪裡?以前還會有人抗議居住正義,這些年都被靜音了,難怪綠的會被人討厭,因為說一套做一套,上台馬上否定自己最初的人設,而藍的也無能為力,結果就是大家一起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