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的,從來不是六千元,能換的到的,每天洗新聞。
台北的新聞媒體,真的很莫名,是當電視台的記者,都是些窮鬼嗎?我就想問,區區六千元,是有什麼幹用?
小確幸嗎?無感啊,當每個月固定開銷到某個程度,六千元根本杯水車薪,會對六千元有感的,除了在校學生和打工仔、還有社會新鮮人以外,我真的想不到,還會有人對拿到六千元,感到開心。
舉兩個台灣人最常背負的貸款。
一是房貸,雙北地區入門的房子,總價1500萬,頭期款300萬,剩下的三十年貸款,隨便試算後如下:
這還只是入門而已,加上政府調高房貸利率,一般家庭壓力只會更大,這樣的價格,在雙北,只能買到樹林、鶯歌這樣的地點。
二是車貸,哪個男人不想開好一點的豪車,豪車的入門我抓230萬,這個價位可以買到,賓士-GLA200、BMW-X1、富豪-XC40、Audi Q3,會隨著選配的裝備增減,剛好等同於入門款。
自備款越多,後面的車貸每一期越少,車貸是五年,這樣貸款下來,每一期約略是這樣
我就想問,每個月背負這樣的貸款的人,領到那六千,會有什麼感覺,如果每一期都繳的很有壓力了,當然是存著等繳下一期的貸款。
老房子和二手車子,自備款需要的更多,而且貸款利率也不會比較低。
貸款是長期的,這種政府發的,等於是短暫、突然、不穩定的,人早已經習慣每個月要繳貸款,現在多了那個遠遠不及貸款的錢,怎麼可能會感到快樂?
再來是,雖沒有背負貸款,但還處在存頭期的人,存錢是漫長且枯燥無味的,自己想要的很遙遠,而目前所擁有的,絕對遠遠大約這六千元,現在多了這六千,會有感嗎?不會吧!
有儲蓄習慣的人,並不是窮,只是他擁有的,還不足以購買自己所想要的,六千元進來,他同樣是接著存著,期盼自己能離想要的事物,更近一點。
還有一種便是二代、三代,錢都長輩所管控著,他們並不是沒錢,而是沒有大筆的現金,戶頭裡面當然有錢,而且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投資,每個月開銷也大,這樣的人,更不可能會將這區區六千放在眼裏。
最後就是身上被了好幾間房貸,好幾輛車貸,但是那些貸款的錢,對他們來說根本無感,每個月數十萬貸款在繳的人,收到這邊六千元,只會笑著說:是被政府當乞丐嗎?
台北的新聞媒體,只傳達給我,一種「可悲」的小確幸,我就不相信出社會十年二十年的人,還會把這六千元放在眼裏。
我列了背貸款的人、存錢的人、二代三代、對貸款無感的人,這些人都不會因為這六千元感到快樂,剩下的只有社會新鮮人、學生、打工仔會比較有感。
這個新聞已經持續好一段時間,每天都在報,還有新聞是討論如何運用這六千元,媽唷真的會笑死我,台北電視台記者們到底是把觀眾,看成怎樣的窮鬼啊?
我真的覺得這樣的新聞,是近期最蠢的,尤其是對於不差這六千元的來說,更是無腦至極,比速食店的食物還沒營養。
最重要的,我所想要的人事物,也不是用『錢』能夠買的到,全部都需要我自行去追求,拚上一切去創造才有可能看到曙光,所以這六千元,到底能幹啥啊?
估計需要無數個六千元,才能和我所想要的人事物,拉近一點距離。
當然,再多我都願意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