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上映前,我就很想要看他的電影,上映後有在春節期間,進場去觀看,對於諸葛四郎這樣等級的台灣文創作品,以下就是我的感嘆。
 
 
 
連背景介紹也沒有
 
製作方完全沒有介紹諸葛四郎是誰,他的父母是誰?他有怎樣的童年?為什麼會對抗魔鬼黨?這些完全沒有描述,開場就是四郎在追趕哭鐵面,對於有看過舊作的,了解世界觀的觀眾來說,當然知道故事背景是怎樣,可是《諸葛四郎》的電影裡,完全沒有說,鏡頭一轉就接上要爭奪龍鳳雙劍的主線。
 
諸葛四郎.劇照1.jpg
 
他們是真的覺得,大家都認識諸葛四郎吧,還是原本假設的客群就是老讀者,除了讓四郎做個自我介紹,再由旁邊的婆婆,帶出一句「諸葛亮+楊四郎」好名字啊!我還是不知道四郎年紀輕輕,為什麼能夠打敗魔鬼黨?
 
龍傲天的動畫,都會花個兩集介紹主角是如何取得能力的,其他的動畫電影,也會花點時間對主角做一些介紹,《諸葛四郎》的電影什麼都沒有,這樣怎麼讓完全沒看過舊作的觀眾,有辦法認識裡面的世界觀。
 
 
定位還沒確定
 
事實上看完電影,我比較好奇的是,他們做完這部動畫電影之後,下一步打算做什麼,感覺諸葛四郎文化藝術基金會 對於《諸葛四郎》這個IP的定位,還沒有很確定要做成怎樣,看他們的網站介紹,再來應該是「籌備葉宏甲諸葛四郎紀念館」。
 
台灣像是諸葛四郎這種老漫畫IP,應該還有好幾個,如敖幼祥《烏龍院》、劉興欽《阿三哥與大嬸婆》,還有葉宏甲的《諸葛四郎》,他們有個致命弱點就是,要嘛主創者年紀很大,不然就是如同葉宏甲這種,已經過世由後人在創作。
 
他們的作品,並沒有像美國漫威和DC那樣,漫畫的版權是在公司那邊,所以只要有新的漫畫家,他們後續的作品,便可以一直出下去。而諸葛四郎更像日本的漫畫《哆啦A夢》、《蠟筆小新》、《櫻桃小丸子》在原作者過世後,還有辦法有續作推出。
 
諸葛四郎.劇照2.jpg
 
看這部電影,可以發現他們把諸葛四郎的內容,改動的非常子供向,子供向沒有什麼不好,問題是要有後續新作啊!而不是一直拿過去的漫畫出來賣,2020-10鬼滅之刃《無限列車》成功打入小朋友市場,有一個重點是他們是緊接在該年改編動畫推出的,小朋友先是跟著父母一起看季番,對角色產生感情,對後續故事有興趣,進而會想求父母帶自己去看電影。
 
諸葛四郎沒有後續新作,只有在2019年推出「諸葛四郞60週年紀念套書全套100本」,接下來便全力投入製作動畫電影,我是不懂為什麼台灣動畫團隊,那麼執著於製作動畫電影,這幾年看了好幾部,都是突然蹦出來直上動畫電影,對於這個現象,只能猜測動畫電影才比較好申請到政府補助,也比較好拿去參賽,拚看看能不能得獎,以此期盼能不能拉到更多贊助。
 
從2016《重甲機神 Baryon》、2018《幸福路上》到現在的2022《諸葛四郎》,他們就是不打算製作類似日本季番那樣,13集的篇幅,為觀眾好好說故事。
 
 
不是沒錢啊!
 
我原本在動畫電影片尾上,看到滿滿的贊助者的名字,是覺得他們製作團隊,是沒有多少資金,所以才會使用贊助的方式,讓自己有足夠的資金製作電影,可是我一查覺得不太對啊!
 
諸葛四郎.贊助2.jpg
 
我去搜尋《諸葛四郎》製作預算是新臺幣5000萬元,片長87分鐘,他們花了三年製作,他們是有時間的,而且有充足的資金,到底為什麼不先製作帶狀的子供向動畫,將自己的動畫,推上國內的親子台、YOYO台、巴哈動漫瘋播放,國外也嘗試放到Youtube、netflix、Disney+,完全沒有想累積自己群眾的口碑,只單純賣情懷,又還剩多少基本盤。
 
《諸葛四郎》不像霹靂布袋戲那樣,正劇有在更新,其他的重製版和東籬也有穩定再推出,他們什麼都沒有,完全吃葉宏甲老師那時的老本,他們不是沒錢,卻選了最花錢的一條路,如果結果票房不理想,可能之後都看不到續作電影,而且這樣直上動畫電影,對於IP本身,並不能開拓多少新的客源。
 
諸葛四郎.贊助1.jpg
 
不只《諸葛四郎》有這樣的問題,台灣動畫產業都是這樣,有資金的都選擇直上動畫電影,有群眾基礎的作品卻沒有資金,大家都在做動畫電影,除了幾部子供向有投入長篇型的動畫製作,幸福路上賠了3千多萬、重甲機神賠了一千多萬,動畫電影本來就是成本高,而且風險高的產品,台灣動畫產業就困在反覆賠錢的負面循環當中。'
 
 
不忍苛責的諸葛四郎
 
看到這邊可以發現,我都沒有針對這部電影,劇情方面進行批評,對於台灣製作研發的作品,我都是無條件支持,畢竟我自己想做卻沒有能力做出來,他們都是有花時間砸資金下去,並且拿出作品的,對於這種比自己還用心的人,哪有什麼資格批評。
 
我單純希望台灣所有的動漫畫團隊,能夠務實一點!預算是很現實的,票房又是最直接的結果,台灣這幾年的動畫電影,都沒有一部稱得上大賣的,就算是「幸福路上」的票房,也只是回收接近預算的一半,台灣的動畫電影,都快等於上一部賠一部的境界,可是後繼者們還是前仆後繼,完全沒有記取教訓。
 
老酒新瓶的賣情懷作品,在國外也是有些會成功,有些會失敗,《諸葛四郎》這樣台灣最知名的老漫畫,為什麼要直上動畫電影啊!看完電影後想這些天,我就是搞不懂,他們目前根本不清楚自己到底要定位成「子供向」,還是「青少年冒險漫畫」,如果是子供向,那為什麼不拉長週期,試著做季番,先打入台灣兒童的生活環境裡。
 
諸葛四郎.票房.jpg
 
兒童是很受父母和學校環境影響的,有曾經被《鬼滅之刃》熱潮燒過的家長,應該都有印象,那些年的兒童節和萬聖節,有多少小朋友吵著,想要扮裝成炭治郎和禰豆子,先不求出圈,至少卡通要進入小朋友的生活裡,什麼都不做就直接推出動畫電影,他們到底是對自己的動畫作品,多有自信啊?
 
動畫電影在台灣本來就是小眾市場,除了迪士尼或日本知名作品外,大部分的電影都是在賠錢,拿屁屁偵探來比較,《屁屁偵探:舒芙蕾島的秘密》他們是2022-01-21上映,人家在這部電影上映之前,在台灣已經出版了10本故事繪本,每周六日還會有動畫在電視上播,就連這樣努力耕耘的作品,動畫電影票房也只有這樣,試問在台灣兒童知名度很低的《諸葛四郎》,除了老讀者的會進場觀看,還有多少兒童會想要看呢?
 
屁屁偵探.jpg
 
紙風車劇團的《諸葛四郎》,已經是2017年的事,在決定上動畫電影(2019下半年)前,能不能想想自己有沒有其他方式,可以讓自己的作品,被更多人知道的,產生感情的,我真的很不希望看到這樣的老漫畫,在嶄新的時代中,就只留一部不賣座電影的成績。
 
我了解《諸葛四郎》的價值,還想要看到更多改編動畫,只是這次電影的成績這樣,還能夠有下一次嗎?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諸葛四郎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岳浪 的頭像
    岳浪

    越努力,越幸運

    岳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