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我對斗六的最初記憶之一,2021環島是順時針方向,我從屏東出發,一路往北到斗六在停下來,記得那個時候,已經接近傍晚,想找個地方散步,就找到這個雲中街。

隔了三年再來,這裡怎麼感覺,變化沒有想像中的大,除了主要那幾間,有在營運以外,整個聚落沒有很活絡,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我是平日跑來這裡,人家熱鬧都是在週末假日。

 

雲中街文創聚落 (1).jpg

雲中街文創聚落 (2).jpg

雲中街文創聚落 (3).jpg

 

再多走幾步,就是我覺得雲中街,最沒有改變的地方,那就是一連好幾間,廢棄的日式房子,門口各種垃圾堆積在那邊,我2021年來的時候,已經是這樣,結果2024年再來還是如此。

我知道,可能老房子,可能產權會很複雜,可是如此都隔了這麼多年,依然廢棄擺在那,不就說明地方公所,沒有很認真推動這件事,讓整個文創聚落,呈現一個半成品的模樣。

 

雲中街文創聚落 (4).jpg

雲中街文創聚落 (5).jpg

 

一頭的房子,整理的很漂亮,而且也都出租出去,固定會舉辦各種活動,可是多走幾步,看到另外一頭的房子,依舊保持舊有的模樣,園區沒有完整一致性,顯得相當割裂。

我會想要回到這裡看,更多是因為對它有感情在,只是看到它這麼多年,也只有那些出租出去的房子,又在改變,可是原本廢棄的依然廢棄,頓時覺得公所沒有很用心,在經營這個地方。

像屏東的勝利星村,你到了現場,可以感覺整個園區,一直又在活絡,而且不斷向外延伸出去,那是很明顯,能感覺到管理者有在認真經營。

 

雲中街文創聚落 (6).jpg

雲中街文創聚落 (7).jpg

雲中街文創聚落 (8).jpg

雲中街文創聚落 (9).jpg

 

可是,雲中街這裡,認真經營的,只有那些來租房子的店家,它們很用心將自己的店面,佈置裡裡外外都非常漂亮,可是附近還有那樣什麼都沒動的房子,整個落差感,帶給遊客是非常強烈的。

我現在發現,比起來逛文創市集,我更多是喜歡整個場所的氛圍感,單純想要走進去散步,觀察各縣市對這些景點,是如何經營的,而背後的思維又是如何,很顯然雲中街這麼好的名字,又是在雲林,但是背後的管理維護的人,沒有很上心啊!

 

雲中街文創聚落 (11).jpg

雲中街文創聚落 (12).jpg

雲中街文創聚落 (13).jpg

雲中街文創聚落 (17).jpg

 

我很喜歡這裡日式房子的味道,因為它並沒有改變外觀,很簡單的維護,沒有重新刷上全新的漆,盡可能保護那木板自帶的年代感,這樣才能讓人從建築物裡,品嚐出老房子過去所經歷的那些歲月。

雲中街在對待日式房子的態度,這一塊真的非常優秀,不破懷外觀原貌的方式,在進行細部維護,我真的覺得,政府要整理這類日式建築群,想法要確定好,我們是來維護的,而不是直接翻新。

媽的你將老房子翻新了,那個原本的年代感就被破壞掉,那個感覺可是不可逆的,被破壞就完全流失掉,怎樣都找不回來。

 

雲中街文創聚落 (14).jpg

雲中街文創聚落 (15).jpg

雲中街文創聚落 (16).jpg

雲中街文創聚落 (22).jpg

雲中街文創聚落 (23).jpg

 

翻新與維護之間,應該要去尋求一個平衡點,雲中街是少數做的好的,走在其中,並不會覺得周圍是新的,而是因為有人在其中生活,所以賦予老房子鮮活的生命力,那生命力是會呼吸,是自然的,我這樣說,也是在表示翻新過後的日式房子,變得很不自然。

我會如此對雲林這個雲中街,如此想念,可能是因為看多被破壞的年代感,所以開始懷念那個保留原貌的做法,而雲中街就是這樣。

 

雲中街文創聚落 (18).jpg

雲中街文創聚落 (19).jpg

 

目前唯一的缺點,就是那好幾家廢墟一般的房子,拜託公所出面去整理吧?一直這樣閒置在那邊,很破壞文創聚落給人的整體感覺,產權一定很複雜,但公所應該也是有辦法的。

我很喜歡這裡,所以以後想必還會再來,到那個時候,再來看看,這個文創聚落,有沒有進一步和當地融合在一起,並且範圍向外擴張,我很期待下一次再見面時,彼此的改變。

 

雲中街文創聚落 (20).jpg

雲中街文創聚落 (21).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岳浪 的頭像
    岳浪

    越努力,越幸運

    岳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