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博物館後臺
展期
2023-05-10至2024-01-01
已結束
在我寫這篇的時候,這個展覽已經結束了。
我從很小的時候,就對博物館有記憶,小時候媽媽便帶著我們三兄妹,到南海路那個歷史博物館參觀,而且頻率很常,雖然對博物館感到好奇,卻沒有進一步發展出興趣。
後來因為電影侏羅紀公園,對恐龍對考古充滿幻想,幻想自己以後能成為考古學家,當然也只停留在想像,後續也沒有展開追夢,成年以後,對於博物館的興致依然保持著。
我在各縣市或出國旅遊時,只要時間上允許,都會想要到當地的博物館去看看,看多自然也會想知道,博物館工作人員,他們是怎樣工作,而這個展覽便是介紹,從考古-整理,再到最後博物館展出,各項工作流程。
只能說想像是美好,但實際上考古大部分都很枯燥乏味的,因為需要投注大量的時間進去,還不一定會有所收穫,像我們常在電影裡看到那些考古團隊,台灣好像沒有,因為所有的古物,都屬於國家,並不允許民間進行考古活動。
應該是如此吧?在台灣也沒聽過有哪個有錢的大財團,對政府提出申請,要挖哪裡的,所有的考古活動,都是政府主辦,那些工作人員也都是教授、或是公務員們,而且工作也不像電影裡那樣,帶有浪漫的氣息。
會有這樣的情況,在現場一張圖,就有給出答案,因為我們只有史前文化,沒有近代,在荷蘭進來以前,原住民族並沒有形成強大的國家組織,和我們所知的埃及、希臘、南美洲那些,無法相提並論。
考古首先,也要有「過去的東西」可以考,他在的文化只停留在鐵器時代,之後就一直發展遲緩,直到荷蘭西班牙漢人的到來,等於史前文化和近代歷史之間,存著很大的斷層,而那個斷層並沒有發展出什麼,可供考古的東西。
當然也不用如此氣餒,也許不是沒有,而是我們「尚未找到」,這樣想是不是就對未來充滿希望,而且也會對藏在台灣各處的祕境,有了更強烈的好奇心。
博物館和考古團隊,給我一種死板難以創作的感覺,那很簡單,大可虛構一個組織,以保護國寶為目標,展開尋寶探險,當然是體制外的,但也不是想要衝撞體制,出發點只是希望國寶不被外國人給帶走。
好了想著想著,我又能以此發展故事出來,真的很好,到處旅遊到處看展覽,故事題材源源不斷的向我靠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