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以前是前線、是戰地,所以碉堡和坑道特別多,這個船型堡便是以前駐守的據點所改建的,建築物全部是由鋼筋混凝土打造的,因為有著船隻外型而得名。
在金門旅遊,不進這樣的景點,都沒有前線的感覺,船型堡這邊正對面開不到對岸,只是打開地圖,才知道它正對著泉州,所以也算是第一線,金門的位置超尷尬,等於有三面受敵,那是都在海邊設有這樣防禦碉堡,只是當褪去本來的作用後,也就形成金門這樣,遍地都是觀光景點的現象。
爸爸只在外面繞一圈,便說要回車上等我,所以我獨自走進這個船型堡,先是在前後左右拍照,令我好奇的是,不知這邊是否曾經歷過衝突,因為它直接面對著沙灘,對岸不知有沒有趁夜偷渡過來侵襲,它是獨自一個碉堡豎立在這,而且靠沙灘那邊完全沒有入口,簡直易守難攻啊,我沒在如此前線待過,所以對在這邊當兵的人,他們的生活感到好奇。
周圍也沒有其他營區,等於士兵們全部都會擠在船型堡裡,它雖然被稱為船,只有內部狹小的空間像,走出來便海闊天空,可是那個時候這邊應該也不能隨意走動才是,在船型堡內部走動,會讓我聯想到前天所到了坑道,自己細想也能察覺的兩者的相同和相異之處。
船型堡和一般坑道,唯一的區別是,它是在路地上,然後用人工的外牆,在抵禦外來無情炮火,而坑道是在地面以下,兩者都是用使用水泥建築,空間都很狹小,坑道的通風較差,船型堡因為在地面,只要有空洞或窗戶,空氣自然可以對流。
它這邊有三層樓,入口先往下來到地下一樓,接著則是慢慢往上爬,最後可以來到船型堡的頂樓,這點可以一次性監視周邊海域的情況,再和附近幾個據點,同時聯合作戰。
在船型堡內,看到這樣的標語「與陣地共存亡」,看到的時候,內心便會疑惑,現在我辦得到嗎?想到這個國家,從來沒有得過它什麼好處,爽都是看別人在爽,那些政黨人物協助建商財團,從國庫內掏錢,我為何還要拿自己的生命,去保護它們的利益,想到這我就明白,自己只會為自己而戰,不會為了那些狗官上戰場。
我當兵的地方都是在本島,那時更多的是在待命救災,距離戰火的硝煙,早已經相當遙遠了,從到金門旅遊以後,便能發現這裡和在本島當兵,因為距離那個企圖將我們併吞的大國,僅僅隔內海相望,我只是來觀光的,逛完就能離開,可是那些來當兵的,一年兩年,甚至像爸爸三年的,這樣船型堡的碉堡,對那些士兵來說,根本是水泥監獄,完全失去自由。
而且金門只有假日點放,當天傍晚就要回營區報到,這樣的生活,我想光看到船型堡就會很不舒服,更不用說那些在坑道裡當兵的人,我在船型堡頂樓呼吸著自由的空氣,我想沒有人是想要戰爭的,可是和平、民主、自由是需要細心呵護的,面對那些企圖剝奪的人,我們不得不必須得勇敢一戰。
嘿,人在金門真的會不斷想著關於戰爭的一切,回到台灣可能因為距離中國有點遠,那個念頭就消失了,真是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