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生存/抵抗:臺灣-加拿大原住民藝術展 Persistence/Resistance: Taiwan – Canada Indigenous Art Exhibition
時間
2022/09/08 ~ 2023/01/29
地點
2館1樓展覽室A、2館1樓展覽室B、2館1樓展覽室C、2館1樓展覽室D
喜歡的畫
賽德克族獵人披肩式山水 瓦歷斯‧拉拜
OS:
會喜歡這一幅畫,很大的原因,是因為看到將獵人的披肩,皺褶的模樣,直接用來代表山脈的走勢,這種運用真物,然後和線條做搭配,起到化學反應的,應該也算是一種拼貼的技巧。
F.U.S.Q—回憶的坦克 鮑伯‧伯耶
OS:
看到這樣一幅畫,會讓我聯想到,國小的時候很無聊,都會在測驗紙上,左右兩側畫上坦克的形狀,然後透過鉛筆傾倒,自動畫出的線,當作坦克的砲彈,就這樣兩方陣營互轟。
我國小很常玩這樣的遊戲,所以當看到這樣左右對稱,形狀相仿,而且畫的名稱恰好跟我所想的一樣,才會對這幅畫感到喜歡。
我僅學到自由 泰尼亞‧維拉
OS:
左邊是全副武裝的大人,右邊是吹著蒲公英的小孩,兩者放在一起,帶出來的衝突感,馬上讓我聯想到太陽花學運,鎮暴警察驅離學生的畫面,自由是很珍貴的,它並不是從天上掉下來,而是前面無數人犧牲,所創造的。
我們從小享受著民主自由,到現在差不多該由我們來守護這一份自由。
當個好女孩 泰尼亞‧維拉
OS:
原住民女性,台灣這邊應該還好,現在已經開明許多,但是二十三十幾年前,她們的生活當中,是充滿著歧視,有許多原住民族是母性社會,她們的女性,都是具有領導的身份,但是華夏文化裡,女人最初只是男人的附屬品。
什麼三從四德,什麼女子無才便是德,這並沒有距離我們多遙遠,至少我祖輩就是承接這樣的傳統,因為文化的差異,所以讓原住民女性,會處處受到打壓,這就是我看到這幅畫,所聯想到的。
從「微歧視」到「重歧視」
OS:
這雖然是文字堆疊出來的一幅畫,但這樣小幅畫裡,網羅著對於原住民族的歧視。
我因為在台東生活過,對於原住民族,以及部落,都已經不會帶有歧視,而且更慘的是,我還喜歡上阿美族的女孩,從那時開始,想到她我根本沒想過原漢的差異,更多的是男人和女人相吸相斥的關係。
她完全不理會我,我只會想要多了解他在想什麼,怎麼可能會還帶有歧視啊?所想的就是一個普通的男人,想要追求心中所愛的女人,單純的渴望而已,當然我會記得她是阿美族,但那並不會影響到我喜歡她。
喜歡的句子
OS:
現在還會這樣嗎?我是知道阿美族是母性社會,然後如何如何,可是煩惱這些會不會還太早,我追求的人,完全不理會我,光想到這個,我都鬱悶死了,才不會管什麼母性社會。
之所以放在喜歡這裡,單純是想要做個觀展的記錄。
OS:
我特別喜歡這最後一句『我們都是創造者』,當然我心目中的創造,並不包含youtuber,創造應該更具有開拓、新創的意味,而不是對已經存在的事物,進行不同角度的解說、包裝,但實際內裡還是相同的東西。
創造更多的應該是從無到有,或是從陳舊的事物中,發展出全新的東西,我是真的覺得Youtuber,那樣發展的模式,並不屬於創造,而是很簡單的包裝而已,當然他們可能會覺得自己就是創造者,也說不一定。
短評:
也許是在台南開始,我對於台灣原住民族,產生濃厚的興趣,因為台南這裡是平埔族的重鎮,他們有一條西拉雅大道,還有什麼大目降、麻豆、蕭瓏等番社的地名。
在台南旅遊,一定會接觸到平埔族的歷史,也因為這樣,開啟了我想要進一步認識原住民族的念頭。
台南之後,我去台東,台東是原住民族的大縣,我很幸運的參加了卑南族、排灣族的部落活動,也在其中領略了原住民族的文化。
而在這時我遇到了一位女孩,遇到他時,我並不清楚他的背景,單純的被他的外表和氣質吸引,偷偷的暗戀著他,當我開始調查他的資訊時,才發現他是阿美族,從這之後,只要遇到阿美族,或是原住民族題材的文創小物時,我都會想起他。
就這樣對原住民族的情感,從原本的對他們的文化感興趣,變成了對那個人的好奇,我會想要了解認識原住民族,更多的是想要了解,心裡所喜歡的這位女孩,他到底是怎樣的人?
在現實我和他並不是朋友,我錯過了最佳開口的時機,等於是兩個世界的人,但我怎樣都忘不了他,照樣會找原住民族的書籍來讀,從他們的神話傳說、過去的歷史、還有這幾年蓬勃發展的原住民族族語。
愛一個人,進而想要了解他的全部,這樣是很自然,不帶有目的性的,愛不算目的吧?原本原住民族,在我過去的記憶中,他們是歌手、運動員、藝術創作者,可是即使這樣,社會對他們還是有某些歧視。
我因為愛的關係,更多的是想要多了解,也因為了解更多,才不會抱有偏見,能夠更圓滑的去看待他們過往的歷史,以及傳承那些歷史的現在。
這是屬於我個人對台灣原住民族的情感,誰叫我單相思一位這樣的女孩,而且還暗戀那麼久,久到都快把自己熬死。
因為對台灣原住民族感興趣,我對於世界各國的原住民族,也抱持著同樣的情感,從日本的愛奴人、美洲的印地安人、澳洲的毛利人,還有好多著名的原住民族,都透過閱讀,來認識他們過去的文化,以及如何應對外來文化的衝擊。
台灣原住民族,目前的走向是多元並存,不會特別強調融合,這樣的發展,才是健全的,而不是像華夏國那樣,那麼愛強調族群融合,實際上卻是壓迫著各弱小民族。
我認為多民族是對的,唯獨對於多族語感到莫名,我因為工作關係,遇到族語發展的議題,才知道小小台灣,如今擁有四十幾種原住民族語,這真的太繁雜了,光單一阿美族,底下因為地區關係,而分出不同的族語。
從語言教育來看,我們所學的語言,都是「通用語」,從中文、英文、日文、韓文等等,這些是學了單一種語言後,便能夠到該國去使用。
當然他們國內也會有所謂的方言,再透過日常的接觸,逐步掌握方言的差異,台灣現階段的原住民族族語發展,等於是一上來,就丟各族的方言,讓好奇的民眾選擇學習。
語言這一塊,我不是專家,但還是感覺到,如此發散的語言,對學習和日常運用,都是不利於發展的,當然這也是我門外漢想想的而已,根本改變不了什麼,這只是個初學者,在自學族語時,所遇到困惑的點。
我會想學阿美族族語,最主要還是想要,拉近和那位女孩的距離,對,就算人家從未理會過我,我還是想要拼命縮短和他的距離。
我猜想除了本身是原住民族的,每一位開始接觸原住民文化的外人,都各自有他們的理由,而這就是我的理由:因為愛所以愛。
人們會對自己不了解,或是一知半解的事物,抱持著不正確的想法,這是很正常的,就像我也不是一開始,就會想要去認識原住民族。
因為在過往的學校教育,大環境對原住民族本身就帶有歧視,除非自己願意從中跳脫出來,不然那個瞧不起,是會跟著人一生的。
我因為愛進而想要了解,這樣的企圖,才會更加持久,再怎樣我也不可能是天生原住民族,再如何設身處地的去為別人想,也很難真正站在對方的立場。
原住民族和漢族,有著許多差異,但我依然相信,愛可以克服一切,也是因為心中有愛,做出來的事說出來的話,都是飽含著愛的,這樣才能融合在一起。
在原住民族方面,我也曾構思過許多小說題材,目前還只是停留在累積素材到階段,但隨著我的成長,以及在寫作表達能力的磨練,那些過去所想的,慢慢的也能夠被我創造出來,藉由作品說話,到那時,作品裡蘊含的意義,就是我對於原住民族議題的反思。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