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兩個地方,但是石雨傘能寫的東西較少,所以就併在一起寫。

雖然遊記是倒著寫,但是我還是照我騎車的先後順序來寫吧,從台東市區出發,會先遇到三仙台。

 

三仙台

啊,這到底是怎樣的緣分,已經是每次回台東都會來了,2022年來過,2023年還來兩次,這次回來這裡目標很明確。

就是小姪女曾在三仙台的紀念品店裡,買個玻璃材質三仙台的紀念品,可是帶回家以後摔碎了,爸媽疼孫子,累得我2023年南橫之旅,還刻意從花蓮走海線繞到這邊,結果不巧那時販賣部在維修。

 

三仙台 (1).jpg

三仙台 (2).jpg

 

這次我人都經過了,本來沒有要進去,但是來都來了,最後還是決定繞進去,我第一時間先去販賣部找,繞了好久,結果並沒有賣同樣的,傳訊息給爸媽說,我來找過沒有,而這件事也到此落幕。

對於三仙台,這次來的時候,因為2023年數個颱風侵襲台東,三仙台這裡最有看頭的拱橋,圍起柵欄不開放,但來這還有另外一個原因,想看看那時颱風第一線的「鏡頭君」。

 

三仙台 (3).jpg

三仙台 (15).jpg

三仙台 (16).jpg

三仙台 (17).jpg

 

哈記得是週末吧,因為已經好多年沒有颱風登陸台灣了,又加上有了實況轉播可以看,那時就特別期待,第一線的颱風威力會怎樣,結果超震撼的,原來這就是第一線嗎?和我所經歷過的颱風完全不同,雖然後來實況到一半,畫面斷訊,但心裡多少會想到現場看看,三仙台的鏡頭君長什麼樣。

掃了四周,就在一旁的巨石上,看到那個監控攝影機,嘿那感覺真是奇妙,從東部景點有這些直播以後,也看了好長一段時間,而到現在來這邊和它面對面,這也是另外一種的奔現。

 

三仙台 (19).jpg

三仙台 (20).jpg

三仙台 (26).jpg

三仙台 (23).jpg

在直播中看自己的身影

 

來的時候是冬季,這東北季風很強,風不停地呼呼的吹,是還不到冷,但是三仙台這邊,因為海灘退縮,所以光只是走經過,都會被海浪所激起的浪花噴到。

因為風太大,而且拱橋也不能去,我在這邊也才晃一下,就開始往裡面走。

 

三仙台 (7).jpg

三仙台 (8).jpg

三仙台 (25).jpg

 

三仙台 (27).jpg

三仙台 (29).jpg

 

我記得去年的三仙台遊記裡,我曾寫過想要和愛人同遊,只是可能距離太近,到現在還是我一個,這件事急不得,但是我會朝著這方面努力的。


石雨傘

離開三仙台以後,繼續往北,很快就能到達這個景點。

這是一個地質現象,經過海水不同程度的侵襲,而礁岩抗腐蝕程度也不一樣,才形成雨傘的形狀,一連幾個,也讓這邊得名於石雨傘。

三仙台 (30).jpg

三仙台 (31).jpg

三仙台 (32).jpg

三仙台 (33).jpg

 

可是我會覺得這類地質景觀很無聊欸,就完全只是拍照留念的功能,並沒有多少故事性,所謂的故事除了有環境以外,最主要還是要有人類生活的過往,這裡就只有景觀可看。

來第一次還會覺得很新鮮,但是下一次路過,大概率也不會想要停了,我覺得台灣從北海岸,然後到宜花東,到處都有這樣的地質景觀,就像新北有野柳,而台東有小野柳。

 

石雨傘 (10).jpg

石雨傘 (11).jpg

石雨傘 (12).jpg

石雨傘 (13).jpg

石雨傘 (14).jpg

 

既然北部有的東西,我何必跑到花東來看,這也是為何我對這些地質景觀,興致缺缺的原因,因為並非花東獨有的,我想大家出去旅遊,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應該也是想要看特殊獨一無二的點吧?

這個石雨傘真的沒這麼特別,搞不好北海岸那邊,也能找到類似的,大自然的造化,可不會分南北,了不起因為地質的差異,而外表侵蝕程度不一樣,而有不同的結果。

 

石雨傘 (6).jpg

石雨傘 (7).jpg

石雨傘 (8).jpg

石雨傘 (9).jpg

 

可是本質上全都是地質景觀啊!

請原諒我覺得這裡很無聊,不像三仙台那邊,爬上拱橋的心情,每一次都不一樣,這裡大概以後經過,也不會刻意停下來了。

 

三仙台 (34).jpg

三仙台 (37).jpg

三仙台 (38).jpg

三仙台 (39).jpg

石雨傘 (1).jpg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台東 三仙台風景區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岳浪 的頭像
    岳浪

    越努力,越幸運

    岳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